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4-09 03:14:31
导语: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按照先进教育思想,新时代的双一流大学已经全面进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深水区。讨论式课堂教学法能够通过案例,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在介绍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必要性,指出了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具体教育目标,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改革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教学方法改革;必要性;教育目标
一、概述
教育思想对于构建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教育思想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中国高校需要突破传统成果导向(outcomes-basededucation)的教学观念[1],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性和互动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以“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为题,进行了大会演讲。他指出在教育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双一流大学已经全面进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步入了教学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把教学改革的焦点推向课堂教学法[2],从关注教师教得好转化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得好。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的“灌输”教育方式显著不同。它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将社会实践引入理论知识的授课过程之中。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内高校只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法,并且普遍遇到了课堂讨论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不只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环节上,还与本科阶段教学环节所采用的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有关[3]。本文在介绍讨论式课堂教学法及其区别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从大学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必要性,提出了从大学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具体教育目标,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及其特点
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各小组学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争论而寻求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4-6]。该教学法要求师生围绕案例问题展开讨论,也被成为案例教学法。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有异。在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下,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和课堂信息的单向发出者,学生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和课堂信息的单向接收者;而在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下,课堂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多元的(见图图1以4人小规模课堂为例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信息沟通网络图1),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进行双向的信息输出,并由此形成一张巨大的信息沟通的网络。图1以4人小规模课堂为例,展示了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时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关系网络。随着课堂规模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网络会更为复杂。这种独特的双向信息交流模式,导致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相对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表现出以下特点:1.教学过程不是灌输填鸭,而是引导启发。讨论式课堂教学法要求学生以课堂讨论为基础,自主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促进高级思维活动的多元对话,会在课堂上形成大量的信息源[7],教师必须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反馈才能完成教学过程。这对教师的备课和课堂反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协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导演”,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以引导和启发[6、8]。2.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课堂讨论并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简单的问答式对话,而是能够促进高级思维活动的探究、推理或争辩[9]。实施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能够引发他们切身感受、情感共鸣的教学案例来设计讨论问题[6]。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3.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成绩,而是能力。进入大学之后,如果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就会导致他们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良好,但并没有形成能力与素质。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被诟病的主要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口头表达、沟通协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教学质量的提高[8]。4.师生关系不是权威服从,而是平等互信。长期以来,因受“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影响,高校当中的师生关系被固化为权威服从关系,甚至进一步被扭曲为教师绝对权威。在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课堂上,师生间关系和学生间关系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从浅表层面的学习交流变为更深入的思想碰撞。在学习挑战性较高的条件下,平等互信的师生间关系和同学间关系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并提高其学习效果[9,10]。5.教学内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辩论讨论。尝试实践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高校教师在刚开始起步的一段时间里,大约要投入比原来多5-10倍的时间用于教学[11]。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来设计案例体系,并利用网站、E-mail和移动端APP等工具提前几天将案例和辅助阅读材料给学生。当然学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预习,需要在课前完成自学并带着其中的疑问来上课。这样教师才能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参与重要知识点的问题讨论和自行提问[6],同时也才有机会在讨论或争论中发现学生们的疑惑之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阐述。
三、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必要性
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三有青年”的培养目标[12]。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隐射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成长的首要困境是综合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尤其表现为创新能力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不相适应。大学生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与矛盾,突出地表现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这一点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毕业进入社会或进行研究生深造,都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进行创新创造。本科教学阶段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对滞后,使得大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转变为学习主体。随着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这将有利于受教育者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大量培养终身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本科阶段尤其是本科生刚入学前两年是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黄金时间窗口。此时学生们对于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及投入更多时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等变化,有较高的接受度。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系统等方面来看,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法完全不同。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们改变教学方法,更要求学生们全面改变自己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一旦错过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刚入学对于调整学习习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接受度较高的时间窗口,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欠佳。
四、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教育目标
从本科阶段起大力倡导和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教育目标,需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认知:第一,本科教育既是从业教育、公民教育,还是人的生命教育。大学所培养的人,不是单向的人,而是涵盖社会人、从业人、发展人于一体的“综合人”[13];第二,本科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具体形式与阶段,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必须注意与后续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前后递进关系[14];第三,本科教育应当与社会需要呈现出和谐、融合的特征。从上述认知出发,其具体教育目标有六个:1.培养学习者。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所培养的学习者,应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之教育目标的衡量不仅包括各门学科可量化的成绩指标,还包括了学习的方式方法、实践能力等指质性评判指标;需要充分尊重个体对学习内容、方式、地点的选择权;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再引申以及专业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促使学习主体形成持之以恒、逐步递进的学习习惯,保持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促进交流与协作。2.培养专业者。所谓专业者,强调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和岗位的贡献度以及不可替代性。从本科阶段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所培养的毕业生,应呈现出对相关专业领域的情感认同和知识技能。情感认同包括了对特定领域的专注、专业精神以及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则包括了必需的学科知识、相关领域的通识内容以及符合工作标准的综合能力。3.培养研究者。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所培养的研究者,包括了四个维度的衡量指标:一是具有研究意识,习惯于用研究的眼光观察、分析、判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熟悉并能运用研究方法,特别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三是形成具有发散性、变通性、逆向性和独创性的研究思维;四是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指高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研究能力将促使大学生依据知识更新及时调整行为方式,从而在毕业后从一般性职业发展进入到职业的高峰。4.培养责任者。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所培养的责任者,首先,应当遵守职业角色所隐喻的、应当践行的法律或道德行为,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职业后果并承担相关责任;其次,应该自我约束,承担起自身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组织、家庭和他人的责任。5.培养合作者。讨论式课堂教学法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使其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一是遵循专业领域内的、统一的认识和规范,认可合作所需的共同目标、方法途径和具体步骤等;二是求同存异、坦诚沟通,形成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相支持的合作氛围。6.培养创造者。创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主观地制造客观上能被普遍接受的事物的行为。创造力不仅取决于创新思维,还取决于健全的创新人格。讨论式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对既有知识提出自己的理解与质疑,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抗挫折和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创新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所培养的创造者,既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也具有健全的创新人格。
五、结束语
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引下,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会上明确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础,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压舱石’,是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这次会议随后引发了全社会对本科教学质量以及本科课堂教学法改革的关注[2]。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漫长人生的复杂社会关系中不断调整自我定位,实现自我教育以及进行研究和创新创造。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将在未来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但是从本科阶段起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道路,必然曲折漫长。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体而全面的改革。纵向上,需要改变教学方法的历史传统;横向上,需要打造全新的育人环境。对教师来说,从本科阶段其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存在需要耗费较多教学资源、较长备课时间、教学成果难以量化和不如科研容易出成果等诸多缺点[11]。而且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法中被培养出来的老师,自身也很缺乏进行课堂讨论的经验,常常会碰到课堂讨论难以达到预先设计目的、讨论氛围难以形成等困难[15]。这导致在中国高校中不可能自发地、从下而上地实现教学方法改革。事实上,自上而下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也有较大的难度。因为与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多种配套制度等的改革难以一蹴而就。考虑到学生、教师、家长、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对变化的接受能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采用持续微调的方式、自上而下地从本科阶段起不断加强推行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改革。
作者:甄珍 姚海明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 上一篇:民办高等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 下一篇:民办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和师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