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高等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5-22 09:25:16

导语:公共经济高等教育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经济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都取得很大进展。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中之重。而经济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升级,而教育又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现代社会中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描述我国公共经济发展概况,提出了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来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教育资源的分配的影响力[1]。

关键词:经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

一、引言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经济与教育的同步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密切的相互性。一般来讲,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即教育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发展多变的大背景下,也在一直发生变化,经济与教育二者的结构呈作用于反作用关系,教育结构的变化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结构内部改革的调整。

二、我国公共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纪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1978年中国的GDP按当时汇价计算只有约1350亿美元,人均GDP约140美元,当时中国经济较为落后。2016年,我国GDP实现了744127亿元,据当年汇率换算成美元约为11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7%,人均GDP约8102美元。中国GDP总量持续增高,人均GDP数量也大幅增加。同时近年来,中国教育投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教育经费投入量逐年上升,但新常态下的教育财政正处于转型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量看,我国经济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也不断增长,不过相对规模却并未达到法定水平。在政府施政与市场调节双重作用下,经济结构持续实现优化升级。而公共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必不可分,离不开经济的促进作用[2]。

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教育发展,但伴随着我国转型期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教育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主体关系不明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但需要明确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市场,教育的供求需要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调节方式。教育资源配置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市场,教育供求需要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调节方式。教育领域中,政府首先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而教育事业整体方面上,政府做出科学规划、制定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提供监督评估等[3]。另外,政府需投入大量教育财政经费,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学校及学生给予费用支持,并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其次是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凭借市场这个平台,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可以满足各级各类受教育者的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二)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我们理想中的公平是绝对的,而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概念是相对的。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所需,也要考虑教育所属的不同地域和教育的类别和层次的不同,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解决教育不公平现象。针对教育层面上的公平,不仅要寻求教育投资数量的提升,也要注重“质”的升级,不仅注重教育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更要注重教育结果公平的实现。在实现效率目标方面时,需要考虑成本和回报率,在为实现目标利益最大化努力的同时,不仅要考量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还要注重实现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创造的非经济收益[4]。(三)结构布局不均衡。教育资源多种多样,教育资源是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我国幅员辽阔,各省份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按地域来讲,经济结构并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导致在教育资源分配结构上也不均衡。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也使得各地拥有的教育资源种类不统一,整体体现出资源分配不均[5]。

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路径的建议

从世界范围看,改革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普遍课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作为政府施政的重点,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模式等。俄罗斯与我国处于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且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对原苏联模式的复制,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制对我们有更大的借鉴意义。(一)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资源配置计划。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世纪之交的跨越式发展,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为适应我国国情,高等教育领域要按照高等教育两级管理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应及早制定出适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方案,利于政府、大学和社会主动调整关系,及早改变政府和大学之间“缺位”、“越位”和“不到位”情况,明确政府责任。在德国,地区性职业教育体系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盛行,德国的一流大学坚持重点推进高层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经费预算具体到教授和学科。在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应积极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凸显学术人员的价值,发挥教师的价值[6]。(二)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教育结构。我国教育结构还需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进一步调整。1980年代后,针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转型带来的高等教育体制转变的研究开始增多。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俄罗斯高等教育结构和内容的多样化改革,可以归结为不同结构的基本教育和补充教育的多样化。俄罗斯在高等学校建立了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和学分模块系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建设我国教育结构,需要各级各类的教育与不同经济部门结构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当教育与经济相适应发展时,才能调整发展方向促进社会进步。(三)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鼓励高校通过特色办学进行社会定位,强调发挥学校的各自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于建设综合研究型大学,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积极拓展区域间、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建立大学联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强交流合作,优势互补,特色办学中追求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国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支撑,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7]。

五、小结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教育被定义为准公共产品,因其同时拥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所以其供给主体不仅有政府还有市场以及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政府对教育的资源配置起主导性作用,而市场则是发挥其自身的竞争机制来调节教育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经济的结果进而探究教育结构的发展规律,将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二者相适应,共同发展,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岳武,靳英丽.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4-144.

[2]吴玲,刘玉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2):64.

[3]何剑波,王珍.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1):26-29.

[4]高新才,杨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兼论其协调性[J].西北师大学报,2016,53(2):86-92.

[5]廖毅,张薇.人才流动背景下高等教育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民族论坛,2016,(1):80-86.

[6]戴伟.我国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2015,(4):88-89.

[7]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11.

作者:杨帅 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