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2-03-09 10:13:22

导语: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首先教学观念的变革非常明显,例如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观念的创新;其次体现在教学环境的变革,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其渗透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之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教育改革的论述中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出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从宏观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与教学环境的变革,微观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变革。

1教学观念的更新

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展、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联系,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本质特征是用科学的教学观念取代陈旧的教学观念,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进而提升大学教学质量。

1.1国家政策导向与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创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机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制度创新带来了新的需求。在信息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10多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新近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1.2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大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地延伸,引导着高等教育功能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观念中,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授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大学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的学术组织系统。社会的发展也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功能: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时代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够勇于创新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高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等建设逐渐完善,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资源。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大学教育资源成为跨时空资源,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大学教育的时空观念。这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的网上远程教育、虚拟课堂、翻转课堂等方面。它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的信息获取。大数据时代又能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使教育教学精准性成为可能,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大学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带给大学教学模式

的变化绝对不是平移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绝不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般性的应用就能做到的。

2.1教学手段的革新

高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将学习从传统的课堂讨论延伸到网络平台讨论,例如利用慕课、微信公众号、博客、网络论坛等新型网络平台展开学习。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智能、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和成果展示。师生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学术信息搜索、学术交流以及科研结果统计分析可以大大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科研成果又可以转化为数字教学资源及在教学中应用。

2.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大学教学组织就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课后作业复习,加上必要的实验、实践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大学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灵活。已从台式电脑教室时展到线上学习时代正在进入数位教室时代(即未来教室)。很多大学都启用了教学资源平台、课程中心平台等一系列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资源平台。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一般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不能按照学习者的领悟能力、个人的学习需要来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应用新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过程就很好地弥补了不足,大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在一定周期内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分阶段地完成学习内容、考查测试;随时与老师、其他学习者在社会化媒体提供的虚拟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丰富学习资源。随着大学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遍应用,云端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外就能做到“连接就是学习”。数字化校园的出现,使得学生多层次、多方式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网络学习、网络社交,网络娱乐、网络购物,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态。

2.3教学评价更客观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让大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能及时分析教学者和学习者各种教与学数据,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评估模型,为改革教师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试卷,更多的数字资源、电子资源、虚拟实验等都可以辅助检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也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及时反馈,而且这种反馈可以更加普遍和客观。

2.4教育管理更系统高效

高校教育管理正朝着“智慧管控”的方向发展,其中教学管理成为核心。依据大数据分析,寻找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避免决策失误。目前国内大学教学管理虽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大都处在“机控人管”的状态。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各种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太多太杂,又不兼容,软件需要定制,产品开发成本很高,造成各高校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互通,软件统一非常困难。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层需要有顶层统筹设计,要改变教学管理的体系。在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也己成为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基础系统平台;它一定是更加系统高效的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教务教学管理、学工管理、图书馆资源、实验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越来越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要以应用为基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生活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相关体制,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作者:季至宇 单位:武汉大学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5)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