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10 08:55:53
导语: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核心概念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讨论的热点,研究者们从其涵盖的范围、实现的途径、评价的标准等多角度展开了研究,但仍存在很多认识偏差和歧义纷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差异的讨论,教育公平重视对教育领域内所实施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的公正性评估,“平等并不一定公平”,如果忽视文化、社会阶层、性别等差异,仅对关于平等的技术性讨论将会丧失对教育公平实质性问题的思考。目前我国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多为宏观描述、政策研究等理论思辨,缺乏教育公平的微观实证研究。教育人类学民族志书写作为文化存在的教育,注重个体及弱势群体的微观定性研究,是教育公平研究新的方法和视角。
(一)新世纪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
教育人类学在西方国家主要大学的教育学院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几乎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并且凭借其独特视角和方法使教育人类学者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促使教育人类学发展为教育学的骨干或核心学科。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尚在初创期,虽也积累了不少研究,获得了教育领域的重视和认可,但仍缺乏具国际影响力和对我国复杂的社会、文化以及教育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成果,且在理念、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仍存在意义和价值不清晰的问题。
(二)教育人类学对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更为关注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多元文化突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们对公平问题的关注,特别是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以其学术的道德责任感致力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研究。教育人类学领域的国际核心刊物《人类学与教育》杂志历年来都表现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发表涉及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的论文占了近半数。教育人类学者从对白人和拉美裔学生的课程、学校生活环境不平等的对比到研究移民及低收入女性群体参与学校变革及公共教育行为,从批判民族志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到关注苏丹女性难民在美学习英语的语言政治学探讨社会公平,都体现了西方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许多教育人类学研究发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弱势群体学生并未获得平等交流机会,往往被忽视,对学校内部的公平性考虑有限,教育平等关注不同群体间的量化差异,忽略了教育公平的定性问题,关注校内的教育平等忽略了学生就业时因社会阶层等问题造成的不公平。因此,教育公平研究不仅要关注群体,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将研究视角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探讨学校教育如何根据个人能力及努力来获得最终公平的教育权利。
(三)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中的教育人类学及教育民族志应用
通览我国教育人类学及教育民族志研究,多关注异质文化背景、边缘、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西方人类学亦是如此,多从儿童教育和基础教育范围去研究种族、女性、移民等弱势文化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而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仅散见于对教育问题的整体思考中,以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为视角的教育民族志寥寥无几。教育人类学界越来越重视实践导向研究,“教育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已经从关注异文化的少数族群扩展到关注学校中、教与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力量以及基于文化的价值冲突和权力博弈”。高校学生同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相比,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性问题更突出,教育过程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更直接,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应该成为教育人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教育人类学视野中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价值
(一)为教育人类学界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提供本土经验
我国教育人类学还处在初创期,学科体系和内容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多关注基础教育及弱势族群教育问题,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较少涉及,也多为理论方面的思考。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教育涉及的社会阶层、多元文化、个体差异等问题更为明显,整个大学教育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更直接,本研究尝试把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主题聚焦于对个案的教育人类学调查与分析上,以期为教育人类学研究在此主题上提供可参照的文本和研究经验。
(二)书写高等教育民族志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目前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大都通过对在校生问卷调查或访谈进行分析论证,多采用心理学量化研究。这种研究范式重定量研究轻定性研究,已为教育人类学者所反思。因此,采用教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以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为佐证,描述和解释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不失为一次有益尝试。
(三)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一定程度的解决
教育公平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公平是公民实现自身抱负和公平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公平与否及公平程度如何已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过渡的重要桥梁,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抽样选取部分高校进行田野调查,思考社会文化、家庭、个体差异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者偏好的影响,这些问题若能理清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对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书写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教育民族志
教育的平等或均等不等于教育公平,真正意义上教育公平实现是以受教育者个体价值真正实现为目的。高校教育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社会、文化、家庭及个体差异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更显著,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更直接,是导致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应用教育民族志的微观定性研究方法及对教育文化深描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更为重要。以教育人类学为理论依托,采用文化唯物主义的主位和客位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通过对选取高校中涉及教育公平问题的现象及拓展到就业公平问题的描述、解释和对比研究。首先要提供关于田野的地理、文化、历史、现状的描述和解释。详细记录在课堂、校园以及家庭的真实表现,选取有意义的部分,重点关注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家庭、性别等差异和教育管理者、教师偏好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对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校教育本质及两者的关系作出符合民族志事实的解释。最后根据民族志的解释提出合理建议。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各方因素制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更多应从文化的角度寻找根源,尊重文化差异性,树立多元文化观念,因势利导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作者:李印 布丹丹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讲师
- 上一篇: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对策
- 下一篇: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