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09 09:35:56
导语: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程度和方法策略也各不相同,表现为各国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因此,国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个或多个国家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进行案例论证分析,并试图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进行解释。首先是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动因的研究,Altbach和Knigh(t2007)在界定全球化和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列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机,包括获得商业利益,了解他国知识和语言,利用国际课程增强教学体系等。Brooks和Waters(2011)则通过对来自东亚、欧洲和英国学生的案例研究,从出国留学生的角度,阐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其次,在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研究中,Rumbley(2007)发展并深化了Knight提出的国际化循环策略模式(即认识-承诺-计划-施行-评价-强化六阶段周期循环),增加了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外部背景因素和一个内部背景因素,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分为动因、策略和结果三个部分进行解释。最后,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Dijk和Meijer(1998)建立模型来测试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和实施国际化的内部决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之间的关系和国际化的结果,总共得到8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DuncanL.Hurd(2007)则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来解释高校组织国际化的转型,基于构建的高校国际化发展模型进行案例研究,对国际化发展路径进行解释,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行案例分析,阐述并概括了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策略、发展模式和路径,并据此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各国间高校相互学习、加强合作和协作的教育文化现象,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当前世界中已经形成了类似的发展趋势。
二、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协作进程的深入,各国教育政策和各高校发展战略中已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核心部分之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相应的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各国大学校园显现出愈加显著的国际化特征。
(一)更为广泛的人员、教学资源的国际化流动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广泛的学生流动,日益增长的学术人员流动和国际化课程的迅速发展。学生流动在国际高校之间往往是双向的,一是本国高校加大接受国外留学生的力度,为国外留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如设立优秀留学生奖学金,建立留学生公寓,减免困难留学生学费政策等;二是向外国高校派遣留学生。如欧盟始于1987年的“伊拉斯莫计划”,即是推动学生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政策,该项目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在国外留学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费用。学术人员流动则主要是各国学者或教师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术方面的相互交流。各国学术人员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化、多渠道的特点,其中有政府主导、高校自发组织以及民间对外的交流项目。课程的国际化一方面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中包括开放性的国际性内容和观点,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国际环境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来促进课程的国际化,如欧盟采取的欧洲学分转换体制(ECTS),即欧洲各国间学生修得大学课程学分进行转通的政策体制,学分的可转换使得学生在选修国际化的课程中更加灵活方便,从而促进了更加广泛的国际间学生流动。
(二)更多形式的国际间高校合作
国外高校扩展了更多形式的国际间合作,这也是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主要形式包括有远程教育、合作教学或合作办校、证书的相互承认协议等。随着现代交通以及通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各国间进行国际化高等教育限制大大减少,为教育资源国际间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自2012年开始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MOOC),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课程资源的平台,后来类似如Coursera、Udacity、edX等课程提供商的陆续兴起,为国际上更多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一流大学系统学习的资源,大大提高了国际间优秀教学资源流动和共享的效率。合作教学的一项最主要措施就是大学间合作对优秀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学生攻读学位期间,在不同国家的两所或多所大学进行学习。合作办校则是促进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捷径,既可节省派送大量学生出国的花费,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国际化课程知识并获得外国大学学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国际间合作方式是高校间达成各种形式的协议,这些协议会使高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跨区域的合作或联盟关系,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体验国际学习的机会。
(三)更为标准的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化评估
建立国际化的评估机构,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检验,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欧盟建立的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网络(ENQA)和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的跨国评估项目(TEEP),其目的一是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质量保证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对有关质量评估信息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范例,以及各国的相关政策动向进行共享;二是进一步创建一种适用于欧洲层面上的质量保证模式,对仍然存在的阻碍进行研究,提出克服这些障碍的措施,以提到欧洲高等教育的透明度和相容性。
(四)更多政府机构的直接引导
国际间优秀人才的相互交流,是不同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和提供资金的力度,可以大大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政府机构的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推动各种留学生计划的施行,目前国际教育市场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发达国家相对于中国启动了留学生计划,如2010美国成立“10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目标为实现4年时间有10万美国人留学中国;俄罗斯则表示其“中俄10万人留学计划”将努力在2020年实现,鼓励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的大学进行深造,以实现中俄文化交流的共赢。
三、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加强高校国际化师资的配置
教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直接参与者,高等院校必须具备一个具有国际化理念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国际化理念得到贯彻。第一,提高国际化师资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招聘具有国际化理念的教师,利用他们的经验和能力把握国际趋势并进行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革,从而促进课程和教学的国际化;第二,鼓励高校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性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促进教师学术能力的成长;第三,增加教师出国访问学习的机会。在国外的访问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同其他国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开展学术研讨以及合作参与科研项目,丰富教师的国际经历和经验,并且同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二)营造校园国际化的环境
营造校园国际化的环境,对于加强高校的国际化意识、推进校园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定期举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研讨会议。邀请高校和有关机构的领导参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讨会议,可以使高层之间就相关议题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分享各自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制订战略层面的政策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第二,针对课程国际化进行经验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国际高校间课程的互动和共享,促进课程内容的国际性,重视聘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第三,构建国际间高校合作平台和网络。通过合作平台,学校间可以跨国界进行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建立友好的学术合作关系。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组织结构
科学高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组织机构,是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坚实的组织基础。第一,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主要是进行政策性的引导,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制订发展的策略和方向,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第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中,高校起到的是基础性的主体作用,有效的高校自主管理有助于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自身的国际化意识,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率,强化学术领域自主性;第三,各种形式的支持项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用战略的表现,充足的经费支持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层次发展,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向性作用,并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果在社会中得到反馈。
(四)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出国项目的基金体系,二是支持留学项目的基金体系。为优秀的本国和外国学生提供更多在国外学习、交流和研究的机会。该资金支持体系主要来源于政府、高校、基金会、企业或其他机构等的赞助,有了资助体系的支持,能够大大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作者:桑擎黄克明 单位:江苏南京三江学院
- 上一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论文
- 下一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