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5 11:29:35

导语: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论文

一、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放弃了高考这条唯一的出路,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很多留学生选择来中国进行深造。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全球高校间的流动、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的民办高校教育面临着生存危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同时,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出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涌入,也为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比较晚,大多数民办高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无法与公办高校同日而语。所以,民办高校在发展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缺乏经费支持。民办高校发展初期,主要精力是放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但是,由于办学历史短,很多民办高校的发展仍然落后于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所以,民办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项目,在没有充足的资金扶持的前提下,一些优质项目是无法落实的。第二,发展意识的局限性。我国大部分的民办高校还没能达到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标准,这就导致学校的宏观战略层面对于国际化发展尚未形成前瞻、系统的共识。多数学校的所谓国际化发展也只是停留在与国外高等院校的校际间接待与考察等方面的工作,整个学校各个层面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化发展意识,没有把教育国际化纳入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更没有将国际化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第三,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匮乏。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多还停留在为了满足办学基本需要的层次上,教师只是对于教授本专业的知识比较了解,对本学科在国际间的发展信息还不甚了解。双语教学及查阅外文文献对于很多专业教师来说,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有机会与国外交流,所以,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意识仍然未实现国际化。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制约了民办高校开展国际间科研、学术、教学等层面的交流活动。

三、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虽然民办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民办高校自身灵活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也为开展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先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要充分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结合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各自学校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不断地探索适合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第一、树立全员国际化观念,完善组织建设。无论是从学校董事会,校院二级领导班子还是到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层面,都要转变观念,树立国际化理念,扩大国际视野,并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首先,从学校的领导决策层面要树立国际化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把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并落实到各级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中。同时要加大对国外民办高校先进管理模式的应用。第二、寻求政府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政府要为民办高校走国际化之路创造更有利的政策扶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国家出台的“扩大教育开放”的重大举措和试点工程中,绝大部分是部属、省属的公立普通高校,如“留学中国计划”、“留学基金委”支持的高校教师派出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孔子学院”等。政府应该通过平等的政策引导、扶持民办高校积极参与到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发展的进程中。第三,培养具有国际化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宰力量,一个学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能力,一是通过外派骨干教学、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出国交流、研修等手段提升现有人员的国际化交流意识和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加盟学校的师资队伍,为现有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带动整体队伍的提高。第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拓宽国际合作模式。民办高校要根据国际化的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不断寻找并完善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办学模式,如中外合作办学、互授学历和留学生教育等办学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并通过引进研究生及以上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层次。同时通过学术交流、联合承担科研项目等举措提高本校国际声望,推动国际化进程。

四、总结

综上,民办高校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应该抓住一切机遇,用国际化的教育标准规划、衡量自身发展,不断在教学硬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培养等发面与世界接轨,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化大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站在时展的最前沿,不断进取,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王玫刘云佳单位:长春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