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11-05 10:51:07

导语: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策略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

经过多年的调整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发展、优化,形成了现在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尽管这种新体制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化趋势明显。行政化的趋势日益加剧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从目前来看,不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院校自身,都是按照行政化模式来进行操作和执行,这种趋势客观上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自主改革与发展,使得教职员工把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谋取职位的晋升,而忽视了对学术的研究与探索,高校内部“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办学自主权得不到彰显。作为办学实体,高校应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功能、职责,然而政府部门通过项目立项审批、评估、评奖等方式,使行政力量介入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无形中加大了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以及高校对政府更多的依赖,直接促进了模式化管理的形成,使得高校丧失了自主改革与创新的活力,不能对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反应,更谈不上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来促进自身的科学发展。三是与社会需求脱钩。尽管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高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并没有与社会的需求挂上钩,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真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术研究为中心,而是陷入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的盲目攀比中,导致教育资源被滥用和浪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直接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学用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四是过分追求利益。或许,在当下的社会环境氛围之中,不追求利益已经与清高几近相临了,高校亦不能免俗。近些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纷纷进行扩招,既满足了大部分人的上学愿望,又减轻了贷款负担,但却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降低了人才的素质水平。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一些高校教师诚信缺失,为了评职称、升待遇,在学术和专业上面弄虚作假,也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形象。正因为上述的这些问题,随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顺应社会普遍重视理科的现象,文科院校所获得的优秀资源就明显比不上理科院校;东西部地区之间在优秀学校的资源和录取学生的比例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国家对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投入也相去甚远,使浪费现象与负债累累等现象同时存在,许多高校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二是人才质量和水平下降。科研与教学是高等院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同等重要。多数高校过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下降,同时伴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总体教学水平明显下降,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教学质量的下滑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关联。

二、国外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近些年来,国外发达国家针对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应该说,均权化是各国改革的主要方向,即从集权制、分权制这两个极端向中间态势发展。实行集权式教育管理的国家,注重发挥中央统一领导的作用,集中资源,统筹推进全国性的教育改革,有效调节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但权利的高度集中,会严重束缚和影响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正因为权力的统一、集中,又缺乏必要的制约因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之风在高校内部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有鉴于此,逐步加强民主化、法治化,给地方和高校以更多的权力,是集权制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点方向。中央与地方之间是直接遵从关系,地方政府遵循中央的旨意办学。近些年来,法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一方面,加强对中央政府权限的制约作用,提高中央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各种咨询、审议结构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督学制度;另一方面,逐步扩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权限,如适当扩大了地方及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机会和权利。这些举措都是分权化与民主化的体现。尤其是法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过“五月学潮”之后,高校发生了称之为“结构性改革”的变化,自主权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实行分权式教育管理的国家,以分权方式有效调动各方的主动性,开展竞争,促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央集权制的缺点,比较典型的是美国。但分权制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导致权力分散、标准不一,不能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因此,为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计划,地方分权制的国家,也正在逐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层面的教育机构以强化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二是运用合理运用拨发教育经费的经济手段,直接而且鲜明地体现中央政府的意图和发展重点,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置于国家战略计划的掌控之中。美国教育管理的特色就是地方分权,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为了使高等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美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加强和扩大联邦政府的教育行政作用,由分散渐渐转向集中,使得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联邦政府没有直接对高校教育进行领导,但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举措来加大对教育体系的管理力度,如联邦政府增加有条件的对地方教育经费补助拨款,弱化、限制地方教育权力;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教育质量标准,并辅之以相应的考试制度来检验和评估各地的落实情况等等。这些举措,有力扩大了联邦政府在协调、管理教育事业方面的权力,表明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出现集权化趋向。无论是实行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的国家正逐步推进分权,还是实行地方分权式教育管理的开始重视加大中央的宏观调控,呈现出均权化的态势,最终会达到何种程度的动态平衡,都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共同目标之一就是力图使本国的教育事业健康、科学、持续发展下去。

三、对我国现行高校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主题。通过对其他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经验的学习,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高等教育应在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是政府部门对高校实行“间接”“有限”的管理。从国外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不难看出,政府进行更多的宏观把控,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多样化,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所谓“间接”,就是不要直接干预高校的管理工作;所谓“有限”,就是只在把握办学方向等重大问题上介入管理。政府部门通过采用“间接”“有限”的手段进行调控和管制,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高校管理模式的僵化,还可以有力提高高校办学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二是增加高校在办学方面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是特指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所固有的私权,如在招生学生、调整专业、财政开支、筹措经费等方面的自主决定权。这并不意味着要政府部门放开对高校的管理,而是要求政府部门转变管理方式,即从直接行政管理,转向宏观目标管理。政府部门不应该也不能对高校的各项事务插手,而是要加强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协调能力,让高校对自身内部的事务具有充足的话语权、处置权,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事关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充分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三是完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根据国外大学教育管理的经验,非官方的鉴定机构作为第三方对高校进行监督这一做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这一环节则显得较为薄弱。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效的举措。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委托有关的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经常性地对高校办学成效进行评议,或组织大学相互之间的交叉检查评估,激发竞争机制,督促高校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大力度推进多元化办学。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由政府包揽,即便是“国有民办”的出现,也没能突破政府的范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鼓励联合办学和民间办学,为优化教育结构、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打开了新的前景。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推进多元办学,引导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联合办学,鼓励民间投资办学,探索建立教育共同体,突出优势互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发酵与共享,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化素养较高,在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国外大学来看,其内部管理都表现出明显的民主性。应该说,教职员工置身其中,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发言权。因此,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民主意识在教职工中的培养和提高,更有利于领导者集中和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高校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氛围中形成的,某一种具体的管理体制只适应于各个相应的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如果想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就要充分考虑到国情实际,而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因此,积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适时适度地借鉴国外先进及成功的管理体制理念,建立和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先进性,不断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作者:胡晓轩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