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属性保证措施

时间:2022-04-28 09:16:47

导语:高等教育质量属性保证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教育质量属性保证措施

一、质量与教育质量内涵辨析

“质量的有无取决于客体本身的性状和特定的主体需要”,质量的实质就是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并通过培养质量的对象体现出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指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但是,这只对教育质量现象和影响因素的罗列而非对教育本质内涵的揭示,只能算作实践教育学中教育质量的内涵。还有人将教育质量理解成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在学校中所获知识技能及态度为其离开学校后的生活做准备的适切性,或指的是教育产品或教育质量的好坏高低,反映了人类美好的教育理想。在界定质量概念基础上来界定教育质量的概念,首先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所把握。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从1978年至今,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颇受关注,公开发表有数百篇专论和数部专著,主要包括: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双重属性说、统一说与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生产实践说与精神生产说,生产部门说与非生产部门说等。上述各种观点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都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合理性。同时,也只有在深入研究教育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本质。薛天祥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性。根据以上表述,教育质量可以界定为对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

各种教育之间本质上的差别,对于教育本质来说是从属性的,是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但是,作为与其他教育有所区别的高等教育,其属性必然又是有所不同的。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等教育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需要生产技术、经济管理以及上层建筑各部门比较专门的人才,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有了相当的发展的时候,才从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分化独立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大英高等教育百科全书》认为高等教育是学术水平高于中等教育的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至今仍旧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需要分析高等教育的外延来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属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是指,为教育所提供资源的质量、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结果的质量。这是因为,从高等质量的职能来看,具有三大职能,他们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也包括了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指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可见到其质量的展开是在一个个不同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是指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过程和高等教育产出三个阶段。从教育对人的培养过程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了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过程和高等教育产出三个阶段。即包括内在相关的维度:为教育所提供的资源质量(投入);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过程);结果的质量(产出)。教育投入包括人力资本的投入,学习时间、内容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管理设施、环境的投入等;教育过程包括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组织形式的采用、辅导、作业批改及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教育产出方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诸方面的质量和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以及高校直接面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由此,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的共同属性:高水平的教师,完成完全中等教育的学生,接近科技前沿的教育内容,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管理方式。这些属性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这些完成了中等教育后的人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变得社会化。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的人才的社会活动。这就是高等教育最一般、最具普遍性、最基本的属性。在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和外延把握的基础上,结合上文对”质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概念的分析,从而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价值属性表述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对作为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策略

由于每所学校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每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不同。部分学校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原因导致了存在着严重的发展质量问题。有的学校重经营教育而忽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出的学生应试倾向严重,能力低下,如四、六级英语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较高,但实际英语口语、计算机操作能力低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匮乏,学生的社会实践重形式、轻效果,创新精神更是不够等。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所提倡的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多元化主张,要求我们树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质量观。由于社会多元化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科学定位,寻求高等教育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其发展思路也要做进一步的规划和转变。高等教育主题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因此对于高等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是随着主题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提高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是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主题,因而需要建立以内涵建设和水平提高为目的发展的质量观。第二,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现代社会的高等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内部的和外部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自主质量保证,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估。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由校外独立机构来保证,实现方式主要有政府保证、同行保证和社会评估。其中内部保证是主要的保证方面,这是由于事物的内因起主要作用,而外因起促进作用。学校办学质量是由校长、教师、学生三级的共同努力来保证的。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尊重和教育质量要靠校长、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现实中最重要,同样外部的保证体系的监督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构建高校自身质量监控机制。学校内部质量管理通过一系列保证制度建设,例如决策审议制度、专业论证制度、工作考核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来加以保证;质量控制通过专业教育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考核机制等来实现;自我评估即设立校、院两级教育教学评估委员会,校级的由教学副校长挂帅,院级的由教学副院长牵头,这个评估委员会通过科学的运行机制较为客观地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下一步教育教学政策和改进措施。第四,高校外部质量评估机构的监控。可分为政府设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和民间社会评估机构,他们定期对学校进行评估。澳大利亚大学政府质量机构每五年评估一次,英国政府对高校学术审查,每六年一次。政府对学校评估出合格或不合格,社会评估机构对学校进行排名,这样有利于学校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对高校教育质量划分出等第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政府和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教育质量,有利于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把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成为国际品牌高校,保证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学历互认,拓展校际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争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空间。在国际高等教育的平台和空间中评估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可以从多角度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评估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国际化标准的发展,有利于我国高教事业向国际化高水平发展。

作者:汪国好工作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