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8 09:11:07
导语:高等教育质量观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服务与学生产品共同构成了教育产品。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学生产品,双重产品构成了教育的复合产品形态。教育服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消费品,其消费者是学生;学生产品的顾客是社会,生产学生产品要消费教育服务,因此,教育服务是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教育服务与学生产品是一致的,统一于教育产品之中,且学生产品是教育产品的最终及最重要的产品。一般我们常把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观称为高等教育质量观。如今已经是大众化教育的时代,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实施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了。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加入,高等教育势必要建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如今经济水平发展如此迅速,社会对于具备各种特色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从高校内部改革的角度来说,各科教学、专业结构也都在调整之中,既要培养学科性、学术性人才,又要培养大量的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足以证明高校建立多样化人才观和质量观的重要性,如果仍然坚持以往那种单一的价值趋向,问题肯定也会随之产生。比如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纵然是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这种产品本身结构存在问题、与市场经济发展、市场需要及其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质量的各种标准和要求不合拍。高等教育只有在各自的层面上办出个性和特色,才能减少或避免教育质量不足和过剩的问题,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2将精英教育观念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观念
想要成功创办一所优秀大学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此基础上,根据人才分类、分层的需求,各大校区可以自行设立一个科学的定位,例如像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较高,在未来阶段可以适当强调学术水平,注重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对于这类被划分为高层的学校就应该着重培养世界顶尖级的创新人才。还有一种定位是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同时需要一定水平的科研支撑,将本科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学校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调查研究,首先学校要合理的定位,明确办学目标,对每一个学生的选择负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让学校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大众化教育的质量观应该从两个重要方面做出改变。第一,质量定义改变。高等教育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不能什么标准都是“一刀切”,如果这样就会造成歧义,造成偏离社会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指导。高等学校应该扎扎实实地搞内涵建设和发展,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这五个方面如何协调发展,因为如果没有规模,就谈不上一个质量的问题。第二,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改变。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都是各个高等学府自身制定的,学生毕业标准、人才培养计划等均由自己制定。那么他们的规范虽然明确,却体现的是高校自身的意志和传统。然而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已经得到普及,它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多数人的事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由此,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应该是社会,但是“社会”来制定质量标准,又如何执行呢?究竟如何界定制定者的“社会”性呢?笔者认为,学生、企事业单位、政府均可以是制定者的组成部分,各代表不同需要。
3结论
高等教育的质量及质量观问题已经引起众多学者关注。质量观是一个教育哲学问题,是一个占据决定高等教育导向重要地位的思想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当前,应该遵循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作者:张晓宇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信系
- 上一篇:财政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 下一篇:财政局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