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意义
时间:2022-04-28 08:49:24
导语: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科教融合对高等教育学体系重构的意义
以科教融合的观点来重构高等教育学体系就是要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协同创新研究,既要从教育学科视角关注高等教育学科地位、属性问题,又要重视科学研究对高等教育学体系建构的支撑性作用。同时,要真正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高等教育学体系我们还要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这种新的高等教育学包括哪些要素;其次,这些要素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联;再次,它们的各自功能又是什么。因此,科教融合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学体系应包括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两大基本活动范畴,二者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既要做好科研工作,又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既要学好课堂教学知识,又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课程设置层面来讲,既应涵盖一般知识,也应启发学生去探究知识。高等教育学体系的构建区别于一般普通教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关注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脱离教育教学,单方面强调科学研究也会使得高等教育学体系的构建丧失掉“高等教育”的旨趣。
二、科教融合对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意义
(一)对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与科学研究相分立的批判
在现实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中往往存在着教育与科学研究相分立的情况。这种分立大体上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高校内部运行管理体制上,一些高校机械的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造成高校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二元分离”,另一则是从高校微观的教师评价体制上注重教育教学而忽视科学研究的现象,或者是教授“两套班子”,一套专搞教学,另一套专搞科研。从高校管理的宏观层面来看以往高校所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多是从高等教育出发的,很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谈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即使有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也较多是从纯科技的角度出发,对高等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联系较少有提及。另外,从当前部分高校内部微观层次的教师评价政策来看,高校教师评价政策要么看重教学,要么注重科研,甚至把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完全对立起来。一方面,有些高校只重教育教学而轻视科学研究,将教师按照科研与教学工作重点不同进行划分,甚至出现高校教师不搞科研,竟被评教学教授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只看教师的科研成果,看他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忽视。
(二)高等教育改革应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高等教育改革既要注重教育教学又要看到科学研究,在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的始终,应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只有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两个角度同时进行,才能真正切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运行规律。一方面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要实现从“科教分立”走向“科教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师评价层面也力求构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评价权重设置的全面均衡。在实施教育改革中,建立一种二者相互融通的机制,为科学有效的高等教育改革推行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三、科教融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高等教育环境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教育教学,二是科学研究。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两条路径出发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特别是有助于培养一大批科技创造型人才。
(一)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批判
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大多只是看到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忽略了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近代学习欧美,现代照搬前苏联,当代既学习前苏联又注重向欧美学习。不管是向注重科学研究的欧美还是向前苏联学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非都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由于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历来较为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适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文化土壤。已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许多高校甚至认为科学研究是研究生的专利,而对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则莫衷一是。恰恰相反,很多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能展示出较为惊人的科研能力。
(二)科教融合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科教融合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融入教学与科研两大支撑性因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自然应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因素,从这两个要素出发构建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真正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国外如柏林大学的研讨制、哈佛大学的习纳明、杜克大学的FOCUS、斯坦福大学的导读制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讨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无不是注重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两个维度上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维度,以此设计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制度框架。
作者:李世奇工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 上一篇: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 下一篇:私立高等教育政策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