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行政化发展探析
时间:2022-12-22 03:39:00
导语:高校教育行政化发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历程。至今,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在其体制、职能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发生很大的转变。文章在分析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高校教育管理能够更为科学健康地发展,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十年停滞不前的冰河期后,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正式拉开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创新实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其中也存在着管理观念较为落后、计划体制束缚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去行政化呼声高涨之时,尤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校职能衍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不仅表现在高校数量的攀升,更突出表现在大多数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收的学生逐年增多。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职能的转变。以往,学校作为一个管理者,制定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履行行政职能,与学生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单向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这一职能发生变化,在大众化趋势下,高校向学生收取费用,提供教育教学服务,此时高校的职能更多的是表现为提供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的职能。相对来说,现在高校的职能更多的是服务职能而不是行政职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以往更具相互性,是更为复杂的双向关系,而非从前简单单向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高校内部体制改革支撑平台的管理体制改革,其目标有两个:一是按精简效能原则进行管理组织本体改革;二是以实现主体改革为目标,以学术管理为特征的配套改革。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为标志,分别经历了1985—1993年的试点阶段,1993—1997年的改革阶段及1997年至今的不断深化阶段。从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历程来看,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最先起步且效果显著的改革是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而涉及面最广的改革是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但就目前改革的情形来看,这一改革难度较大,进展较慢,还需经历一段漫长的改革阶段。
(三)高校去行政化议题呼吁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当前在社会上最受热议的是高校“去行政化”,如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姚华松所言,现在的国内高校,但凡有水平的、知名的教授,多选择了“从政”。其结果是,“行政”助了他一臂之力,“行政”也毁了他的学术生涯。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鲜有国际上领先的大学者的真正原因。这种旨在让学术回归的教育改革方向,能否迎来一个尊重学术、摒弃“官味”、教授治学的新时代?这直接引发了社会各界展开议论与深思,也直接呼吁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
事实上,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如何促进大学的社会化问题,以形成大学和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二是解决大学自身发展与其服务社会的目的间的冲突问题。这两个问题,我们还没能找到有效解决之道。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或从其职能的变化,或从其内部制度的创新,乃至当前议论颇热的高校去行政化等而言可谓是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仍然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观念仍然较为落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仍处于传统阶段,管理主要依据传统经验和惯例,未能深入改革教育管理,不能与时俱进。在管理方法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管理上的循规蹈矩,遵循传统,不能灵活变通,在教育管理和改革上缺乏大胆创新的勇气,其结果是导致一些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及其改革受阻,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相违背,致使其无法满足当前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繁冗、时效性不足、办学主体单一等。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繁冗,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
及信息的传递,因此,时效性问题成为众多高校在教育管理形式上的诟病。一些高校存在着内部管理体系较为复杂,行政人员过多,导致学校内部管理滞后,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往往仅触及形式和表面,这也决定了高校教育管理未能深入实质的现状,因而也无法从本质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办学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较为单一,社会参与不多,竞争力不足,难以调动起高校自身的办学积极性和活力,结果往往是高投资低效益。
(三)传统的价值观与伴随社会发展的新潮价值观碰撞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取向具有深刻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空前开放,极大程度促进思想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使得学校德育权威受到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受到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教育管理的难度。
此外,由于学校教育还具有商业属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高校为了顺利招生及扩招,对教学的专业设置及授课内容等,偏重科学看重结果,忽视人文轻视过程,欠缺人文气息。一些学校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对评价的改进及发展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加上越来越浓厚的教育管理行政化作风,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并往往导致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等不和谐情况。
三、关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期,高校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大量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我国教育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受限,追于现实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效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应当化危机为契机,通过解开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大胆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建设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寻求自身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大胆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伴随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师资、管理体制和教学质量等越来越成为限制高校自身发展的障碍。不懂得推陈出新,不注重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结果只会使高校自身内部管理体系的各环节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条件的发展,学校的管理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对高校来说,这无疑是自我禁锢,不利于自身的持续良好发展。只有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才能使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育管理上要注重创新,敢于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在管理方式上,要推行民主,让教职工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根本,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教师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以真正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指学校教学方式及设备的创新、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及学校管理手段的创新。高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应在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学习吸收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
(二)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来看,毫无疑问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其不断深化迫在眉睫,否则,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相对于社会的进步而言不进反退,不断落后。对于高校教育本身来说,将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性瓶颈,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导致高校无法培养大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应把握时机,对其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笔者认为,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简化高校行政管理结构,因为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有助于实现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结构的简化,而一个简化了的行政机构往往更有利于其自身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对于政府来说,应当转变其对高校教育进行管理的模式,授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让高校在自身教学管理工作和招生工作等方面拥有足够的决策权,使之能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各项工作计划,这样才能使高校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建设和谐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教育管理模式建设中,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以期提高高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效果,建设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要求学校管理与学生之间、学校教育与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商业化、学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一方面应大胆借鉴和谐管理理念,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强化学校管理团队及教职工的责任感,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合作,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各个环节和谐运作,从而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和谐现象。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前提。通过师生交流会、邮件、书信及网络途径,如QQ、MSN等形式,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促进师生间关系和谐,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同时,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平台外,也应注重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对此,可通过增强学校的人文气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校园的软环境与硬环境和谐相融,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人格,陶冶道德情操.
- 上一篇:县委有关改进环保问题工作汇报
- 下一篇:英语老师专业发展理念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