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权利解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2-12-22 08:39:00
导语:从学生权利解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长期以来,由于受离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完全按政府的指令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由国家统招统分。在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教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为获取知识来到学校,学生几乎无发言权,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在培养模式上,高校只注重“继承式”教育,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全面弄佳背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忽视学生创新索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进行单一僵化的培养模式,难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也未能体现学校专业、学科的多样性与特色化以及杜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呼唤直视学生权利,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以创新为首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其弊端更为凸现,具有依附性人格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今天,大学已经普遍实行收费制度,高校仍然对交费上学的学生实行“家长式”的作派,专业的选择、课程的设置、乃至宿舍的安排等都由学校统一“裁定”。高校仍以“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自居,如此无视学生权利,僵化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恰恰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相背,将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中国加人WTO以后,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市场上的生源、资源等的竞争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受高等教育的人呈上升趋势。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有学生将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就业竞争,学生就业压力巨大。高校如果不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重视学生权利和改革人才培养及办学模式,其自身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强势地位,有的甚至面临关门的危险。
三、保障学生权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学生权利的内涵。高等学校通过教育收费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有权利平等参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因此,可以将“学生权利”定位于高校权利结构中内生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1)选择权。即学生有权自主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自由选择选修课程;选择授课教师及学习棋式;选择自己的学业进程等。(2)知情权。学生有权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资历、教育培养经费的使用情况及其他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情况。(3)参与权。学生可派代表参与校务管理及教学、培养计划等的制定。(4)监督、评价权。学生有权监督学校的政策、制度实施情况及教师的学术行为和学校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衡及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评价监督。(5)申诉权。学生对学校的处理如果不满意可以申诉。
2.保障学生权利的惫义及举措。保障学生权利不仅仅是实行收费制度后的一个管理变革措施,也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体现,并且还是学生主体性在高校管理中的必然反映。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是管理的对象、被服务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休,要依命学生自己进行管理。重视学生权利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施行民主管理。当今西方各国所推祟的“学生参与”观念,正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流和特色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赋予学生权利也是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独立性创新人才的保障。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
(1)办学者应转变观念,树立学生利益至上,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管理者应加强学生的权利意识、自我管理的思想;学生应树立自我维权、主体性管理的意识。
(2)进行机构建设。成立学生联合会和系、部学生会,及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等机构,赋予学生权力。
(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生权力行使。目前《高等教育法》中还没有学生权力的内容,《教育法》对学生权利规定也不够具体,因此必须在法律及规章方面对学生权利以加强完善。3。尊重学生权利,实行“211”式与“金字塔型”分层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今,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及来自高等教育市场上得激烈竟争,许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创新教育和创业徽育,如果不顾学生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单纯一味追求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是有失偏颇地。笔者认为高校应以尊重学生权利为前提,从实际出发,实行“211”式与“金字塔型”分层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1图所示。
此创新的培养模式即:高校把培养学生的过程基本分为三阶段大一、大二(第一至第四学期)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大三这一学年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大四(第七至第八学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目标人才培养。来取的具体措施为。
(1)高校应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尊重学生权利为前提,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教育”,尊重个性,保护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改变以前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潜能挖掘不够的缺陷,树立起“通识教育,分层培养,引导创新”的理念,在招生、日常教学、专长培养等教学组织的全过程,都强调尊重学生权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在招生方面。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实行大类学科招生。学生人学后的两年,不按具体专业安排教学计划。而是进行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到大三(第五学期开始),在学校指导下,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社会需求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这样就打破了过去学生一人学就固定专业。四年一成不变的培养模式,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也有权申请转专业学校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考核,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定专业。
(3)在教学方面,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选择科任教师、上课时间和授课方式,还可以选择学习年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或延期毕业。大三这一年在专业培养方面,学校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注重突出实验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职能由辅导学生向引导学生创新转变把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将综合性实验、设计实验和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引人实验课堂。
(4)在个人专长培养方面,学校根据学生毕业去向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本人申请志愿,在大四的上学期(第七学期)实行“分层次目标人才培养”,即“金字塔型”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具休内容如下:
第一层:精英型人才培养为鼓励学习竞争,拉开差距,学校每年选拔I%的优秀学生,集中学校中的优势资源,对这部分“帅才’,进行强化培优,这部分学生是由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学校选拔考核的方式选定。这部分学生包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必须都是学习优异、品行端正,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秀学生。他们要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科学知识培训。学生可对学籍、课程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要求,学校提供物质、资源、知识等全方位的支持,并且要求他们进行实践锻炼,派他们到革命老区、沿海开放城市、重点工程及大型企业参观考察,甚至到某些机构挂职锻炼,使之具备“领导能力”,更加出类拔萃,成为高校品牌的人才代言人。
第二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这一层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培养具有独立性创业人格的人才,面向未来的有创业能力的企业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校长、园长等。这部分学生主要根据学生个人申请,学校加以指导选定。对这部分学生应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意识与创业理念的堵养。创业教育的课程计划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有些课程是偏重理论或宏观问题,而有些课程则侧重于实践方面的内容。
第三层次:大众型人才培养。这一层次的受众群体—大众型人才主要是未来在科学、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大批建设者。对这一层次的学生主要应注重技能的培训,强调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职位模拟训练,在实习其间由学校和企业选派“双师型”教师指导,在企业实习岗位或学校的模拟岗位实验室中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答辩,最终通过“干中学”的形式实现这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 上一篇:企业经理竞岗演讲
- 下一篇:网络技术提高高校生道德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