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的构建与实施
时间:2022-07-12 11:08:00
导语:高校内部审计的构建与实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经济活动也日渐复杂,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其工作质量控制也成为审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㈠高校内部审计概述
2003年3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定义了“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机构内部及下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的真实、合法、有效的活动即为内部审计[1]。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就是高校内部的审计部门对高校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行为。
㈡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就是高校的审计部门对内部的各项事务的优劣程度进行控制,包括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是审计部门建立、实施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其宗旨是为了实现目标、规范行为、明确责任、确保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协会的审计准则;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科学的审计项目、客观工作的审计准则、审计部门的专业能力等等。
二、构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微观控制体系和宏观控制体系两方面。微观控制体系是指审计部门内部的质量控制和检查。这涉及到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工作分配、简单等方面。规范的说包括:人员的控制、计划控制及实施审计时监督控制、审计结果控制等[2]。宏观控制体系则主要是审计规范方面的控制,它包括审计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等的质量控制。
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
㈠审计工作质量体系方面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和提高高校的审计工作质量,对审计部门内部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对审计队伍的建立、审计法规和审计标准的制订、设计方法等多方面的控制,简而言之,就是在“人、法、技”三方面加强控制。
⒈加强审计部门及队伍的建立,提高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就必须有独立的机构和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来负责审计。因此,在构建审计人员体系时要坚持以下三个准则:首先是政治准则;其次是专业准则,再次是能够文化准则。另外,上岗后,还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把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及时的更新审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⒉加强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审计活动
首先,要制订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时有法可依。制订审计的规章制度首先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计行业协会所制订的行业准则,同时还要结合高校内部的实际情况,既要符合现实又要高瞻远瞩,并且借鉴国外或者其他高校机构的先进经验,规范审计行为[3]。
⒊合理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或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高校内部的审计部门要注重技术和方法的探索。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另一方面要采取多部门配合来进行审计,整合资源,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㈡审计项目质量体系方面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审计项目控制措施,即具体审计项目的选择、立项、实施、报告等环节的效率和效果达到的程度。其控制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⒈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和程序控制。从确立项目至报告编写等整个过程都必须规范,同时审批严格。
⒉建立审计立项制,做到立项有依据。审计部门应避免随意立项,必须签订经相关部门或主管领导签字认可的审计立项书方可立项。
⒊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审计项目计划要尽可能涵盖每项具体工作的流程,使实施者易于执行。
⒋加强审计报告审核。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要经层层审核,才能出具。
⒌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审计结束后,召开审计座谈会,通报审计结果,对有异议的进行解答、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审计的透明度和威慑度。
㈢审计质量考核与评价的控制措施
确认审计质量和结果、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为了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准确的质量评价,应成立质量考核评价小组,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包括审计覆盖率、违纪违规资金率、审计事故率、已审计资产的差错率、已审计负债的差错率等等审计相关的数据。
以上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条件、范围等的限制。因此,高校内部审核时,还应切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审计质量考核指标。审计后还要进行复核,发现问题要改进,综合多种方法来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
- 上一篇:高二党支部年度工作规划
- 下一篇:深入班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