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院校发展精算教育的因素
时间:2022-03-30 03:48:00
导语:干扰院校发展精算教育的因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围绕地方院校开设精算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就学科归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的配置等问题,指出当前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精算教育;地方院校;课程设置;就业导向
中国高校精算教育是从1987年11月在南开大学起步,当时,南开与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ofActuaries,SOA)签订精算教育合作协议,在1988年秋招收了国内首届精算研究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北美精算学会的考试中心,并于1992年秋季首次举行SOA考试。
中国精算教育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全国部属院校中有二十余所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精算教育,有研究生、有本科生,培养的学生已成为目前中国精算实务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精算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金领”职业,现在许多地方院校纷纷开设精算专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期望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会对地方院校开设精算教育有所帮助。
一、学科归属
中国的精算教育如火如荼,但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明确设立精算学这个本科专业,导致对应的专业方向不明确,因此,这就为地方院校开设精算教育带来极大的困惑:
该专业归属哪个院系更合适?对目前开设有精算本科的部属院校做一分析,主要分布在统计学专业(如人大、华东师大、中国科大等)和应用数学专业(如复旦、北大等),其他基本都设在金融保险系(如南开、中财等)。由于所属的专业不同,授课的内容也有差异,统计、数学专业的侧重于概率论、统计、数学方面的知识,金融、保险专业的则侧重于金融、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精算科学是应用统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国精算师初级考试课程中,统计学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寿险精算学会对其精算师过去学习背景的调查显示,约有44%的人过去是学数学和统计学的,20%是学精算学的,16%是学习经济学、工商管理,20%是学其他专业的。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及中国精算师考试新体系的考试科目,设在统计学系,具有明显的优势:(1)学生具有深厚的数理背景。在统计学系开办精算本科教育有自身的优势,通过扎实的数学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培养其缜密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2)得到系统的统计学及应用统计的训练。统计学是一切与风险有关的领域的基础,专业必须与所应用的方向紧密结合,这才能保证专业设置不会流于形式。(3)能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统计教学实践基地。根据统计专业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通常都与统计局、调查队、调查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而这些都可以为精算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便利。
二、培养目标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需要精算人才,但需要的数量决定于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保险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经营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理念,就是风险控制能力。中国保险市场是否建立起精算制度,是否拥有足够的精算力量,也是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如何确定培养目标?精算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科,自然面临着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问题。一般说来,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它是一种渐进的、长期起作用的教育过程。(1)精算师资格考试。精算教育(精算师考试)是成为精算师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应当成为精算教育的目标,地方高校精算教学可以结合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开设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2)培养全面的精算素养。精算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精算素养和综合素质。在精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精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对其研究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精算教育不应当忽视对精算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健康的人格、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还应当注重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的精算技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精算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还要侧重培养学生思考精算问题的思维方式。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在传授精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财务会计、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的实际国情。
三、课程设置
精算是跨学科的交叉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精算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如何设置课程?在设置精算教育的课程时,应结合精算本身的特点,结合本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作为完整的精算专业课程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经济金融知识。精算运用的环境离不开经济和金融活动,与此相关的都应成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管理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和经济法等。(2)数理基础知识。数理知识主要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3)精算专业知识。主要有金融数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风险理论和精算统计模型等。(4)实务课程。主要有保险案例分析、公司风险分析、精算建模实验等,指导精算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精算问题的理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四、师资力量
精算专业是一门以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等为学科基础而建立的高度交叉、高专业技术特性学科,它以培养未来经济金融领域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终极社会目标定位,创造性地发展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工程技术于经济金融实践。
如何解决师资?从课程设置上能够发现,精算教学需要协调并组合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学力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课程对从事精算教学的教师而言,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大力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须的师资数量。(2)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精算专业课程教师一般应有扎实的数理统计功底,选派一些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创造教师进修的机会和条件;加强与其他高校及国外各组织机构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3)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从保险公司、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能补充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五、实践基地
精算不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技术用于开发新产品、费率厘订、计提准备金、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控制风险的实务工作中,两者缺一不可。精算技能和精算经验对精算师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精算学生在高校里接受精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精算师所面对的实际精算问题是千差万别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精算技能,还需要运用精算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精算问题的经验。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精算是一门既有丰富理论方法又非常务实的学科,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行。(1)重视专业软件的教学。在精算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最新的专业软件课程,如精算软件、统计软件等,让学生毕业后会应用这些最新的计算机软件于他们的工作中,这也是现在大部分金融、保险等相关金融实体所期望的。(2)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精算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学科,精算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实务经验。因此,在精算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实践能力。(3)发展非学历教育。尽快确立中国的精算师职业组织,大力加强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班,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同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六、就业导向
中国精算教育的发展决定于市场对精算人才的需求。在美国,60%的精算师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35%在各类咨询公司工作,5%在政府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英国有约47%的精算师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37%在与保险相关的咨询机构工作,16%在金融相关机构、教育、工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工作;在加拿大,精算师中有53%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40%在各类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咨询公司工作,7%在科研单位、学校、政府和工业部门工作。
精算教育是否仅为培养精算师?从就业导向上应该:(1)支持学生参加精算师考试。精算教育在坚持系统和完整的原则下,应该尽可能多地融入考试要求的内容,学历教育是基本和必须保证的,一方面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选择留有余地。(2)培养具有精算技能的金融人才。高校的精算教育应更多的为中国精算事业服务,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让精算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市场、了解中国的制度和政策,培养地方精算业急需的精算人才。(3)利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管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精算及精算从业人员在中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精算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结论与讨论
精算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统计科学的深层次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及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对本专业的认识及自身的专业素养,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对中国精算教育和精算师培训若干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预测,2001,(1):22-25.
[2]吴岚.中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J].精算通讯,2003,(2):19-23.
- 上一篇:国有经济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建议
- 下一篇:提升中小城市营销竞争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