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时期高校品质教育工作的观点

时间:2022-03-19 09:53:00

导语:小议新时期高校品质教育工作的观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新时期高校品质教育工作的观点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而大学生却正处在人生坐标待定的十字路口,他们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对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对诸多社会现象不能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他们大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进校门的经历,大都脱离社会实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内塑;渗透;学业规划;职业生涯

从国际范围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整体趋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向内化教育转变,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培养,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立,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激励学生走个性化的成才之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变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行为主体的自主和自觉,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换句话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教育者运用外部条件对学生内心世界进行影响和干预的过程,尽管这种影响和干预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但它对学生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着眼点由“外灌”转移到“内塑”上把着力点放在激起学生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增加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锻炼他们的完善能力,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路子。

“内塑”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身,追求的是教育对象通过“自己教育自己”而达到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化。传统的单向灌输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追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效应和短期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走渗透路线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坚持“渗透”的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

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如美国就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触进入——体验——选择”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

(一)树立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在现阶段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应该将民族自身的东西加以扬弃,取其精华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民族的本土化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唤起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美国有数不清的博物馆、纪念地、庆典活动,同时利用大众传媒在丰富公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无意识地传输美国的传统思想、主流政治文化。

(二)三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把高校学生三观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世界观教育中,形势政策教育不可或缺。年轻的一代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伟大的祖国发展至今,纵使存在各种问题,我们也不能否定它的发展,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发展是前进的,有些东西跟不上,他需要时间,更需要国人的坚信和努力。因此,广大学生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弃。

在人生观教育中,把个人追求的目标同中华民族共同的追求目标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以人力为主的时代。明确学习是根本责任和使命。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自信不自傲,谦虚不自卑。制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在新生入学时,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要使他们懂得“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当今时代更是慢进则退,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在价值观教育中,要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学识和才能,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因此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如果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求真,那么对人文智慧的培养则是求善和求美,则是为了更好的求真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为此,高校应创造一切机会和可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询和教育

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是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教育影响和个人自我教育的结果。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常常想当然或者不知所措,他们的心理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社会经验的获取越来越不容易,因此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在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尚不高、经济生活尚不独立、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时,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这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询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研究人的心理问题(需要、兴趣、动机、调适、激励等),就无法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潜能,完成任务,也无法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搞好人的行为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创业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毫无疑问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和理论修养。但在“以人为本”观念日益成为共识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更多的体现到对学生的学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的迫切关怀上来。

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创业意识的强化和创业人格的优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优化大学生的创业人格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业”是人创的,学创业首先要学做人。但在创业教育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方法,如典型示范、个案分析、网上交易、虚拟创业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新方法。教育工作者要用榜样、典型的方法示范学生,使他们学有楷模、行有标兵,发挥榜样作用,唤醒大学生自主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网络、报刊、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表彰大会、青年学生论坛等载体,对青年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导学生善明荣辱之分、勇做当荣之事、严拒为辱之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使学生有追求和效仿的榜样,进一步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关注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

四、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切实加强落实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每年寒暑假都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优秀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都是培养学生毅力、增强学生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回报、奉献的有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养成教育”属性,这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把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通过满足学生具体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在加强主题教育等传统途径的同时,又提出了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和文体等活动开辟为自我教育的新途径的工作要求。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能力入手,还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封堵有害信息,引导大学生全面实现自我教育。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页、利用网上论坛、网上信箱等形式,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五、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密切联系学生、天然贴近学生的组织优势,鼓励它们自主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完善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拓展组织成员综合素质,又提高集体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8]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是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寝室等岗位的自我管理,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互助、生活自理、事务自治、行为自律,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高校更应当抓住有利的机会发展自身,更好的为广大学生们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重要的关键环节,尤其在“以人为本”观念渐渐成为主流思想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要时时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至管理,下到教育,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学校是个想自己所想,满足自己所需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关系到学生们的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时候,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黄东桂,潘柳燕.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2]周学红.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中山学刊,2006增刊.

[3]翟崇华,郭健.大学生自我教育之我见[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4]李礼建.论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刘向阳.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社会科学,2007,(4).

[7]张立驰.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8).

[8]李莉莎.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提升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