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时间:2022-03-19 09:49:00
导语:解剖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青少年网瘾在于评价体系单一,问题家庭增多、网络教育薄弱、社会教育功能缺失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拯救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思想政治教育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努力消除青少年网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瘾成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从网络世界感受到信息的生动和美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1.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从小到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首要因素。这个问题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要素不能满足的最主要原因。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中,单一评价体系占据主体思维模式,充斥青少年教育领域。大部分“好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一直处于“学习成绩单一评价体系”中。当这些好学生进入大学或进一步社会化时,遇到大量困难,心理发育需求不能满足,很容易发展成为网瘾青少年。
2.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网瘾的温床。据调查,有将近80%的孩子上网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其一,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其二,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其三,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网络游戏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其四,一些被溺爱的孩子,不受家长管制,一旦玩上网络游戏,家长也无法控制住他们上网的行为。
3.网络教育极为薄弱。信息化的大潮导致全社会的网络发展极为迅猛,在城区里电脑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青少年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重,接触网络的概率很高。大多家长不懂网络知识或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能够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或完全禁止,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发现孩子们问题严重时却不知如何帮助他们;随着社会的变革,青少年在社会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而家长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不知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信息,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甚至放弃的方式,致便许多孩子们成了一个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4.社会教育功能严重缺失。纵观当前的建设大潮,试问有多少是为青少年而建的;读一本书不如实践和感受一次,学习就是为了认识自然,很多青少年都有这样的困惑,除了呆在家里还有哪里去呢?我们在城市及农村规划中有多少是给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2009年,卫生部出台文件,界定网瘾属于社会功能严重缺失,认为生活技能教育是矫正网络沉迷的最好办法。社会各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对漠视,造成孩子的生活技能严重弱化,这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根本问题。
5.互联网管理工作滞后。网吧的迅猛发展加剧了青少年人网络教育问题紧迫性。青少年好奇、好动、进取是他们的根本性格特征,而网络游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书本的枯燥泛味和网络游戏的新奇刺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致使许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吧管理的混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会活动场所,大量的未成年人由学校、家庭涌向网吧,使网吧成了未成年人收容所。文化部门对网吧的监管难度相当大,一些不法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甚至纵容未成年人通宵上网。
二、青少年网瘾危害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超过三亿人,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他们已经成为使用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青少年迷恋网络后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逃学厌学。凡是迷恋上网络游戏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况,目前教师对待学生厌学而外出上网显得颇为无耐,而学校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管理,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学转而迷恋网络游戏。计算机的出现,原本对青少年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现代化手段,但由于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一些缺乏自律意识、不想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学习和研究成果的青少年而言,往往会从网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这种网络行为不仅引发学术伦理的沦丧,而且诱导着青少年学生走向堕落。
2.摧残未成人身心健康。长时间在网吧里,空气污浊导致青少年呼吸道疾病的诱发;电脑辐射导致他们视力下降;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甚至几天不运动导致他们体质明显下降。青少年网瘾者可以在网吧内上网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知饿,不知渴,或睡在网吧,上网时精力集中、愉快,从网上得到解脱与欢乐,忘记人世忧伤与烦恼;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或出现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冲动行为。
3.网络语言蔓延致使传统文化相对缺失。当前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很大,有一些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后竟然不敢与人交流,形成自闭,产生社交恐惧症。网络信息的隐蔽性,助长了青少年的欺骗行为。学生也以虚假的身份参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虚假信息等。这些现象使许多上网者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有35%的被访问者认为,网上的信息交往不安全、不可靠。有些孩子出现亲情淡漠现象,与家人都没有交流,严重的出现与家人对峙对抗。
4.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为了筹集上网资金,大多青少年人采取骗、偷、抢的方式,近年来青少年人犯罪与网络的关系明显增多,并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青少年人犯罪的新特征。对网络“黑客”的好奇心理,助长了青少年的恶意破坏行为。为37%的被访问者希望掌握“黑客技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当他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后,极个别人就很可能引发网络行为的出轨,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25岁以下青少年67.9万,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43.5%。
5.网上聊天引发未成年人网恋早恋。许多青少年人年龄在青春期,对网络里的虚拟情感不加以明辨,使很多青少年人的身心都爱到创伤。由于技术的原因,网络管理部门很难做到对的信息逐一审核,致使网上信息泛滥成灾。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现象在网上随处可见。一人一机上网方式,青少年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也不需要理会老师和家长的限制,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网上干什么,从而弱化了家庭、集体和团队组织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使部分青少年产生了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
6.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沉迷网络游戏后的青少年人容量模仿虚拟游戏的情节,不是打打杀杀就是谈情说爱,甚至出现虚幻现象,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有时伴有相当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自杀现象。当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交往中。而每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只会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这就削弱了青少年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努力消除青少年网瘾
科学认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消除青少年网瘾方面的作用,应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首先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多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沐浴在阳光下。
2.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城建规划的社会教育功能,使青少年除了家庭、学校、网吧,有更多健康的活动场所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和成长,把他们从网吧中吸引到社会活动中来。目前,我国青少年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广大未成年人的需求,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新建一批功能完备的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如科技馆、博物院、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少儿影院等,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业余活动空间。
3.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绿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一是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先要教家长,使孩子从小就能在家长正确指导下使用网络,让孩子在网络中受益。二是成立青少年人网络教育民间组织。邀请网络教育专业人士经常性开展相关讲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教育问题的氛围。三是要发挥学校引导作用。建议学校设立青少年人“网络辅导员”,引导青少年人如何正确上网,提高鉴别能力,对网上的有害信息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员作用,疏导未成年人因网络依赖而形成的心理障碍。
4.进一步强化网吧管理。由于目前网吧大多是私人开办,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基本不干涉上网者利用网络干什么。有的还投其所好,帮助上网者去浏览暴力、色情的东西。网络的弱社会性、弱规范性,必然引发道德弱化症。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对网吧管理的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不尽人意,未成年人时见于网吧中。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网吧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上网身份核准制度,应绝对保障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加强对无证网吧和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业主的处罚力度,真正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5.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引导青少年养成好习惯。应通过心理辅导,思想沟通,赏识教育,军事化训练等方式改变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习惯不是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所养成的,它是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每个人70%以上的动作都是习惯动作,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今后的成败。
参考文献
[1]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汪来杰.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03,(10).
[3]杨绣宏.网络化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创造,2003,(1).
- 上一篇:学生就业观教育重在价值导向
- 下一篇:小议新时期高校品质教育工作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