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09 10:36:00
导语:简论高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教育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始终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使他们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密切关系及其重要应用,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与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发展。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创新思维教学氛围
学源于思,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教学氛围的提供又是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俗话说: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提问引导技巧,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喷泉实验的本质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造成瓶内外气压差,进而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出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还有诸如HC1,HBr,HI、so,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然后再进一步启发联想,如果改变溶剂类型或采用混合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呢?学生经过适当的启发很快就会联想出,如果改水为氢氧化钠作吸收剂,那么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等也可作喷泉实验,如果采用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按4;1的比例混合,则同样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本来略显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所知发挥想象以寻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新奇感,也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地接受知识。
二、类比迁移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人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而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以旧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新知的实质性意义过程。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孤立的、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高一新生对化学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他们不善于将新知识纳人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此学习新概念、新知识还缺深度。所以,在讲授新知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类比,抓住知识系统中同类要素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获得扎实牢固的新知和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得氧失氧观点,举出实例。Cu0十HZ=Cu十H20引导学生先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引出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进而导出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从而建立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并及时地巩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和电子得失守恒的观点;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及勒沙特列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迁移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让学生深深地抓住它们的共同本质,将其熟练应用在有关问题情境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通过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成面,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突破陈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式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有充足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可改变实验的形式,如,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改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设计,对原有的实验进一步完善或重新设计,让学生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在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独创性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此实验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设想,打破思维定式,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合适的装置来改进实验,同时提供实验室,让他们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四、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的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可以与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口语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化学问题。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情况,可用“高失氧,低得还”表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出四个字“写”、“改”、“删”、“查”;电解池中电极名称也总结出“正、阳、氧”(正痒痒)三字等等。在高一新生知识基础较薄弱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基本规律,并且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
创新思维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而是在宽容和令人愉悦的环境中迸发的。只有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辩驳。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往往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师道观念,放下师道独尊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作他们的朋友。带着微笑进人课堂,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发挥,提问质疑的空间,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走得更近,学生学得更主动。其次要尊重、理解、信任、支持学生。在课堂上不随意指责学生,给他们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尊重他们的回答,肯定他们的态度,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求学期间,由于所学知识及年龄的限制,思维不够严密,不可能面面俱到,回答上肯定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但在这个时候,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这能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老师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对其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因此,如何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已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上一篇:网友户外游玩方案
- 下一篇:小议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