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机制革新论文
时间:2022-11-24 02:56:00
导语: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机制革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视域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话语失效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以原则为基调、以路径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一体化创新体系,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际效果。
话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造或‘构成’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不同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各种至关重要的实体,并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建构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权利构造的参与者。在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面临新的课题,面临新的话语冲击、重组、挑战、渗透等。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积极走在时代前面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易于接受全球化的理念、各种思潮、全球化话语等,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全球化的话语内涵及其走向
(一)全球化的不同解读。关于什么是全球化问题,目前学术界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化的视角,包括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等方面纬度。阿芒·马特拉(ArmandMattelart)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内外的商业活动,它是一个公司的组织模式和一个世界空间建立关系的模式。这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赫尔德等人指出“全球化最好被理解为一个进程或者一组进程,而不是单一的状态。它反映的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逻辑,也不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世界共同体。相反,它反映出了区际交往和交换网络与系统”。全球化是一个多样性的存在,全球化不导致同一化。这种观点目前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导致了商品、资本、信息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频繁的流动,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更加息息相关。全球化也代表着超越国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的形成”。这种观点把全球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话语概念,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全球化的话语表达。概而观之,全球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球性话语表达,是不同的主体所建构的话语形式。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话语形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全球化甚或作为一种话语形式而存在,是一种新兴的话语表达。
(二)全球化的话语内涵。全球化作为一种话语形式而存在,具有特定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全球化话语是一种跨民族、跨区域性的话语形式,是对世界存在、事物发展的全球性描述。二是全球化话语是多样性的,包括经济全球化话语、文化全球化话语、信息全球化话语、网络全球化话语等类型。不同的话语类型描述、诠释不同的意义表达。然而,必须关注的是,全球化话语的多样性并不排斥在一定领域上趋同性不断增强的特征。三是全球化话语是一种建构性话语,是在描述、诠释世界事物发展的基础上,用独特的话语去建构全球化知识和理念。全球化话语具有跨区域、普世性和渗透性强等特征,对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的话语具有很大的渗透性、破坏性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全球化话语是对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话语的一种冲击,甚或是解构。
(三)全球化的话语走向。全球化话语作为全球性的话语存在,它既超越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话语特征,又不断从这些话语领域中汲取营养。作为全球性的话语,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为广大群体所接受。换言之,全球化话语将不可忽略地走向民族国家和地区。然而,全球化话语与其他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的话语接触、同化、冲突和共生就成为其不确定的走向。接触是全球化话语的最初层面,世界话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话语接触成为可能,也为话语同化和冲突提供了不确定因素。全球化话语与地方性话语接触,话语的差异性使得强势话语往往渗透到弱势话语领域,话语同化、话语霸权难以消解。毕竟弱势话语从来没有(也不愿意)放弃自己话语权力的倾向和捍卫自己话语权力的努力。相反,它们正通过民族主义话语、意识形态话语、民族文化话语等形态竭力保护自己的话语权力和空间,其后果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话语冲突。这种冲突包括强势民族文化话语与弱势民族文化话语的冲突,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后现代话语之间的冲突,全球化话语与地方性话语的冲突等。此外,全球化话语的另外一个走向就是话语共生。进言之,就是全球化话语同其他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话语的共生。话语共生是对话语同化、话语霸权的消解和摒弃。共生作为话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给全球化话语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话语共生将成为全球化话语乃至其他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的话语健康发展的乐观走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由全球化话语的可能性走向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全球化视域下,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融民族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子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理论,必然要遭到全球化话语的接触、交流、渗透、冲突等。随着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网络全球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以其独特和敏锐的时代眼光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面临全球化话语的两种境遇,即在全球化话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广泛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话语资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全球化话语的冲击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滞后性,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话语失语、话语失效等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正视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机遇。就理论层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理论与全球化话语理论一样同属于一般性的话语理论范畴,具有一般性话语理论的共同特征、属性和价值取向。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全球化话语在理论层面上具有某些共同性、相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全球化话语可以在一定的环境和场合下相互沟通、相互吸收,而不是完全相排斥。而全球化话语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话语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其边界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视域,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空间、机遇和契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发展在全球化话语理论的空间下,能够获取更多、更加丰富的话语资源,进而不断拓展自身的话语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就实践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话语,是主体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攸关者)沟通、说服、意义表达、意愿培养等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而言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教师、政工师、辅导员等教师群体)对大学生的沟通、说服、意义表达、意愿培养等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广大教师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以敏锐的社会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动态、社会思潮、国际局势、全球性的各种浪潮等。他们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各个领域的话语资源,尤其是全球性的社会思潮、浪潮的话语资源,使得主体在交往、沟通中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简言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话语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在他们的交流与互动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全球化话语中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正如前面所述,由于全球化话语的渗透性比较强,对民族性、区域性、地方性的话语具有很大的冲击力,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免要受到全球化话语的冲击,它们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话语冲突作为话语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强势话语与弱势话语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关系的表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系统,相对于全球化话语而言是弱势话语,即使相对社会公共话语而言,也仍然处在弱势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建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话语系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本毕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话语系统。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意识形态性强、政治观念敏锐性等特性。而全球化话语中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中的话语系统正逐渐渗透和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渗透与反渗透、解构与建构之间的角逐,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大学生对网络话语、生活话语的广泛诉求和涉猎,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面临滞后、失语与失效的危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大学生对网络的需要和依赖空前增加,全球化视野不断开阔。网络逐渐成为他们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宣泄、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而虚拟世界、虚拟社会、虚拟婚姻、虚拟暴力、视频、、网络犯罪、BBS、OICQ、FTP等网络话语不断催生,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重重,充满挑战性。究其原因,其中无法对话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传统的话语大多属于现实或宏观上的话语系统,而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微观的世界,很难用宏观领域里的话语规范、规则等去规范、引导正在陷入微观领域、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言语行为。如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大家用真名说假话,在虚拟网络中大家用假名说真话。毕竟在微观领域、虚拟领域中的话语行为往往超越了现实生活领域、宏观领域中的话语道德和素养。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大学生之问的话语之间难以产生共鸣,甚至难以对话、沟通。因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逐渐形成一套网络话语体系,这些话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中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往往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话语失效等现象。此外,大学生在校园亚文化状态下所形成的话语有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危险。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生活用语、市场化语言等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汲取其他话语体系的资源,不断在全球化话语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对策
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困境。然而,话语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创新的路径和机制保障;否则话语创新就难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效果。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形成以原则为基调、以路径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一体化创新体系,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际运用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原则主要包括:政治性原则、价值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及有效性原则等。(1)所谓政治性原则,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把握政治性,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要把握一定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表达、描述和建构。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2)所谓价值性原则,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体现一定时期的价值导向。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比较感兴趣,然而,他们又对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难以把握,很难看清楚各种思潮的真面目,容易产生价值混乱。因此,话语创新必须考虑一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性。(3)所谓生活化原则,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大学生生活中不断得到创新灵感。(4)所谓有效性原则,在这里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话语专业化。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其他话语要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毕竟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用其他学科话语体系来代替。二是话语时代性。大学生是一定时期的特殊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体现时代性,符合大学生接受心态和接受方式。如80后、90后之间的话语形式、心理接受方式往往有差别,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把握大学生的话语接受方式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从文本中提炼新话语;从大学生生活中提炼新话语;从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等。
1.从文本中创新话语。文本是话语存在的重要形式,是即时话语和历时话语的重要载体。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教授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ll)提出要重视话语的文本研究,他试图建立一套话语的文本研究理论,从而开拓话语研究的新领域。文本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等特征,是话语横向、纵向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注重文本研究,要从文化中提炼新的话语。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党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历史文献等文本中提炼适合大学生的话语。从《选集》《文集》《邓小平文选》《文选》及相关研究专著中提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中汲取话语营养。这样既可以传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统,把握政治方向,也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话语。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适合大学生群体的话语。
2.从大学生生活中提炼新话语。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必须要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生活等领域中提炼新话语。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包括社团生活、情感生活、交际生活、社区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生活区域都是通过语言来沟通和建构的。校园生活能够真实体现大学生的心灵话语、语言接受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从大学生群体生活中寻求资源,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习惯交流方式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语言方式和形态。大学生思维敏锐,充满激情,在许多生活场域中的言语创造性强,能够说出前人没有说过的话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从中提炼一些新的话语形式,这样才能加强主体间的话语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有可能产生实效。
3.从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给大学生无限的诱惑和想象的空间。网络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战线,从现实走向虚拟、从宏观走向微观等。网络话语的生成,既是网民的话语沟通和表达形式,又是网民虚拟现实的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从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要大胆借鉴网络中的一些健康、有益、良性的话语。借鉴一些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从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这样才能与大学生网民对话和沟通。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领域、微观领域的话语生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网络话语的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内容包括文本话语的翻译和转换、实践话语的创造等。文本话语与实践话语是紧密联系的。实践话语具有即时性、多变性、场域性、主体性、灵活性等特征,是主体在不同话语语境中的言语表达。而文本话语是实践话语元素的积淀或提炼。文本话语是不同时期的个体实践话语、群体实践话语、社会实践话语等方面的普遍性凝结,是对叙事话语的抽象描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文本话语与实践话语是话语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文本话语。文本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从宏观上可以分为教材体系话语和理论体系话语两种类型。主要包括教材话语、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心理话语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极为丰富,多种多样,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有各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教程,这些教材的话语之间难免完全同一,话语的差别无法避免。以“两课”教学为例,随着“两课”改革的不断深入,由原来的五门课改为三门课,由传统的《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变成《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新的教材体系需要一种新的话语。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入教材,即把政治话语引入教材体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更加富有活力和时代性,教材体系话语发生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学术话语作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类型,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本质上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话语范畴的。作为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话语,指称不同的研究对象,其术语往往也有区别。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话语和教材体系话语不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此外,区域性教材的广泛使用,使得话语的变化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必须要搞好教材话语、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心理话语之间的关系转换和翻译,推进这些话语形式之间的沟通和转换,不断创新话语转换的路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谐共生发展。
2.实践话语。福柯指出,话语即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其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主要包括道德话语、网络话语、校园话语、生活话语等。道德话语作为规范大学生言行的重要建构力量,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话语支撑,从心理上左右着它们的言语范式。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新的话语形式成为大学生道德话语养成的标杆,道德话语创新必须要以此为指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要掌握网络话语,充分运用网络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很多网络话语形式可以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成为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础。校园话语、生活话语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创新校园话语和生活话语,如社团中的话语创新、公寓中的话语创新等,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话语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然而,不管是文本话语还是实践话语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障,只有不断创新话语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机制。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机制要着力解决三个方面:一是消解教师话语霸权,促进学生话语权的回归及话语权分流的机制;二是重视主体间的话语差异,加强话语沟通机制,避免坠入“话语裂谷”;三是推进话语和谐共生的机制等。
1.消解教师话语霸权,促进学生话语权的回归及话语权分流的机制。话语建构权力,话语权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重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指教育者的话语权、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及公共话语权等。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权并非是良性状态。如出现教师话语霸权、师生话语权力不平等、学生话语权缺失等现象。师生话语交流、沟通往往成了教师的独白或演说,甚至在教师“权威”话语的框架下,导致学生的话语空间受到挤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有一种机制可以消解教师话语霸权,使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回归,使师生的话语权处在平等地位。这种机制实质上是话语权分流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创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权力机制、师生话语在交流中的相处尊重机制、教师话语引导机制等。公务员之家
2.重视主体间的话语差异,加强话语沟通机制,避免坠入“话语裂谷”。主体间的话语差异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的话语差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由于师生之间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学识涵养、价值观念、生活观念、人生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实践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等方面,导致师生话语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存在差异并非表示对立或叛逆。正因为有差异,才需要沟通,才有沟通的必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主体间的话语差异,教师要逐渐了解、掌握学生的话语方式及产生话语的心理结构。在尊重话语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更换自身的话语方式,逐渐使用大学生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话语方式,加强师生的话语沟通,避免坠入“话语裂谷”。
3.推进话语和谐共生的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话语群中的一个分支,与其他话语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虽有不同特征,但不是完全隔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重视话语间的和谐共生发展。进言之,就是要能够促进不同话语类型之间的和谐共生发展,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其他学科话语之间的和谐共生,也内涵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部的和谐共生,以及话语中的历时性与即时性的和谐共生等。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从机制上人手,只有良性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不断创新和发展。
- 上一篇:劳动价值论中价值问题探讨论文
- 下一篇:剖析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