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措施论文
时间:2022-09-01 09:22:00
导语: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措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认识与思考,提出系统、全面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构建的思路,及有效开展的方法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的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伴随着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其主旨在于有效加强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场技巧和初次就业率。然而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就业指导工作在思维定位、运作模式和创新机制上的乏力很难缓解高校生的就业压力,我们呼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中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将其纳人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转化工作中来考量,实现向人力资源化方向转化,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缺失
我国的就业指导教育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大多数高校只是把这一部分的教育放在招生与就业工作中来规划,针对的只是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来开展的理论教育。迫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的办学规模、学科设置、政绩考核都与高校就业率相挂钩,各大高校也只是在深挖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下功夫,对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深人的认识,其制度化、体系化也少有纳人到整体的目标发展规划。这种情况在非重点高校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实际上也正是缺乏学科、地理优势的非重点高校巫待审视就业指导教育的规划和发展,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战略与机制,有针对性的侧重目标市场和行业,施展人才的战略。
从比较就业指导制度中来看,英、美、德等成熟的高等教育发展国家已经意识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和规划,注重全程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的结合,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以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高校、政府与市场机制间的合理分工和调节,高校给予就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相当的比重,融人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等教育方式与手段,建立与人才市场联动的机制,保证了学生较容易的选择适合的职业和持续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和长效机制,欠缺站在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就业指导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专人、专款、专门机构设置来保障其实施,自然导致相关制度的不健全,认知与教育模式落后。
二、把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职业的选择和工作能力是高校学生在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和基础,不管是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还是帕森斯的特性与因素匹配论,都要求在强化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规划的前提下构建一套教育、评价、引导和互动的机制来作为理论实现的基础,从而衍生出就业指导工作完善的路径。因此,我们在思考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遵循着学生—制度—变革这条主线来深化和发展的,以服务学生的观念促进思维的转变,以科学的态度完善制度的变革,以全面的视野提高工作的成效。
1.就业指导的目标是以人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本质相互契合的
就业指导以人的发展为主旨,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人和职业的和谐发展,强调人在职业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旋律。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和明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的设定与规划,在以素质、价值观、伦理为基础的教育之下,实现制度改革方向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建立,把握人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本质相互契合来完成的。我们在规划和完善就业指导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是在追求个人的持续成长和思想道德境界。
通过深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扩大其外延,形成以自我认知、职业观念、职业规划和发展为重要内容,以自我素质的培养及实现方向、正确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水平与伦理观念为基础的就业教育。将指导工作从技巧和应试的层面转向综合、科学的体系建设,明确引导学生全面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深化思想教育观念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比重。
2.突出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和教育渠道的现代化
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包含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学科,同时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心态的专业人才来保证课程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当中保证专业化的教育队伍作为基础,专职、专长、专注于就业指导教育。通过专业的教育辅导队伍有计划、分阶段、针对重点的教育安排,构建一套符合校园特色、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做到高校就业教育有专案、有特色、有侧重,提高教育的质量。
同时在开展就业教育当中,注重发挥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以专业化的课程教育和规划为基础,辅导员、专业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校友与当地社会知名人士为主的多元教育机制。以生活、学习的规划和交流,专业发展与提高,职业选择和实践经历等方面的侧重为教育的着力点,弥补专业化教育当中的缺失与明晰权责。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影响,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提供开放式的学习交流空间,并通过就业指导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纽带,构建信息的整合与评价,网络的沟通与教育,信息资源的与互动为内容的现代化就业指导模式。
3.以市场为导向,走高校教育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道路
尊重市场的基础人力资源配置作用,宏观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新增长点,微观分析各级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配套措施,加强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引导、培养与市场需求、营销模式相匹配,有目标、有阶段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个性兴趣的方向下进行职业机会的把握和选择,侧重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与技巧教育。着力于整合人才市场资源,着力于打造人力资源输出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模式,着力于建立良好的用人单位人才反馈和分析体系。鼓励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地区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当中的发展转型和完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职业的规划和能力的培养等也是学生个人的终身需求。高校没有能力也不可以去大包大揽,需要积极发挥专业的人才咨询、人才评估、人才中介及与之相附的专业化机构来完成,通过他们来为有需求的学生定制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高校通过对于专业机构的认证和准人来保证服务机构的资质,并通过和机构的合作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引导规模化参与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降低费用。通过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
三、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方法
1.阶段性教育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自始至终的连续教育过程,而不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观念必须实现从阶段性就业指导向过程性就业指导的转变。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化、专家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系列化、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从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的提升、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侧重人手,全面计划、合理安排、有效实施,保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同时有步骤有计划根据各个学习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对不同年级和需求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大致可以分:①自我认知阶段;②职业素质道德培养及创业能力培养阶段;③实践教育职涯规划阶段;④资讯技巧和政策法规阶段,四个阶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伴随着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并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潜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作为全程化生涯辅导的理念和永恒主题。公务员之家: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就业指导教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出发,把握学生心理契机,以理论教育为基础,提倡互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在课程指导中的积极作用,突出实践化教育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优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联系,系统延伸课程的结构,以课程教学、实践教育、社会体验为主体,深化课程的认知教育、系统教育和阶段性的教育理念,实现课程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互动化与人文关怀。通过科学、严谨、专业、深人的理论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判断和预测,通过实践阶段的活动和社会体验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力和社会责任感。
3.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和素质的培养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需要坚定终生学习的理念,就业教育所涵盖多层次、宽领域的职业、自我认知、价值观选择等问题,短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难以得到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就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所侧重的开展选择并导人自我学习方法的过程。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自我完善,以自我实践为主的自我调节,以自我规划为主的自我实现,通过选择教育和方法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与持续学习的动力。
同时,我们在规划就业教育课程设置阶段不能拘泥于校园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实践教育,用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感召力的身边人、身边事走人教育,挖掘其中内涵和就业教育相附的价值观念。通过社会教育的过程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分析看待社会问题。
- 上一篇:区委办公室作风整顿动员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看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汇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