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及保障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6 03:43:00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及保障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及保障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是国家为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素质而开展起来的崭新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能力;高等院校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从精英型开始向普及型转变。纵观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欧美,韩国追赶欧美)都是以重视教育、科技为主。而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科技领域的先锋,这些科技人才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科技人才素质的高低。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相对滞后,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等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如何培养一批批为祖国经济发展作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2003年国家批准九所高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方式,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对其了解甚少。实际上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抛弃学业,片面地鼓励学生去创业,而是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地去接受锻炼,去学习、掌握他们在未来就业或创业时的能力,而且这种锻炼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为素材,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拓展并对其保障条件加以分析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拓展

目前的创业教育仍是一种按课程内的知识和系统逻辑进行阐述的适应性、守成性的教育,缺少开创性、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想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对其内涵进行扩展。

1.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学生们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辞辛苦地参加各种校园招聘会,甚至不远千里去参加外省市的人才招聘会。虽然招聘会提供的职位很多,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抱怨适合的工作太少,有些学生已经到了谈“就业”色变的程度。另一方面,招聘单位也是怨声载道,他们认为找工作的大学生虽然数不胜数,但是可用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了宁愿招一些技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招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国家花费巨大的投人培养的一批批人才,为何这样弱不禁风呢?探究其根源,实际上这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结果。很多学生进人高校后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在校期间多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证书,毕业自然不愁用人单位的青睐。结果学生们开始漫无目的地选课,盲目地追求高分,还有些学生到社会上参加一些辅导班,用高额的费用换取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的证件。这些学生以为有了高学历,各科有了高分数,还考取了一些证件,找个合适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了。但是实际上学生们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有另一种看法,他们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很优秀,成绩普遍比较高,在校期间也获得过多种奖励,还有些学生曾在学生会、班委会、社团等参加过组织锻炼,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些大学生一旦到就业岗位上,很多人都需要从零开始,即使用人单位提供一定时期的培训,效果也仍不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他们只懂得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很少接触,甚至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对一些注重即时经济效益的用人单位来讲,同样是从零学起,提供给高等院校学生的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的费用要大大高于一些从技校毕业学生的费用,因此出现了一些用人单位宁愿招聘技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招聘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的现象。

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应该是在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的就业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能够彼此相通。在创业教育中提出“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用人单位每年从大四、大三甚至大二就在高校中挑选一批他们认为有潜质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然后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协议签订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如果在高校中进行培训,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安排;如果在企业中培训,需要学校和院系对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够让学生到企业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培训的人员既要有院系的教师,又要有企业的工作人员,通过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的配合,让学生既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先培训再上岗的情况,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企业和学校的培训,甚至有些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就业岗位,在毕业上岗时可以轻松胜任其工作。这种模式可以为用人单位节省培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对于学生也可以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培训学员之间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优势。目前这种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企业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和部分企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展了与高校联合“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合作方式,更多的学生也加入到创业教育中来了。

2.在创业教育中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使团队整体达成工作目标的能力。尽管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都会从事组织管理工作,但是每个人将会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需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有,未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也应当具备。发展日趋综合化、社会化,规模日益扩大,协作日益加强,这就有一个组织协调问题。同时,随着企业社会的高度发展,每一项工作完全依靠一个员工去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一个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优秀的项目是不能完成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创业教育中让学生参与二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让学生承担一些活动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大型活动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以作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又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3.在创业教育中改革教学方法和形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一教育形式不以单一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创业教育从教学理念上特别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评估、探索与开发,使学生以创业教育需求为依据,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为未来的创业活动定位。

创业教育中的教学要求形象化,更多地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产生创新思路,避免陷入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学过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还应该组织学员进行交流来分析案例,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培养求实的态度,引发创业兴趣,树立创业思想,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由简人繁的过程,其中仅靠大学生的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业经验。

1。学校和院系应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

如果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那么就应该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好学校和院系能够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例如:学校可以为创业教育开设学分供学生选修,对完成选修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应该提供一些创业项目供师生选择,以学生立项、教师指导的方式来完成。当学生完成项目时,由学校或院系进行鉴定,这种鉴定方式既起到了考查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作用,又起到了当学生就业时向企业推荐学生的作用。学校或院系可以根据各专业创办创业教育实验室的情况提供一些创业项目所需的设备,由此减少学生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的资金投人,避免学生因无力承担设备资金而使学生的创业学习热情受到打击。此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加强课程的实践性,由院系引导学生完成一定比例的创业教育课程选修,这些创业教育课程的重点是要将理论融人到实践中去,为今后进行创业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创业教育中构建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

目前的创业教育吸收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向,把他们分成若千个创业小组,每个小组由相关教师带领并且由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助。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由于家庭因素、性格差异等原因明显缺乏团队意识,学生之间不愿主动与他人沟通,也很少合作。创业教育的目的本来是想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上述情况严重地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了团队的氛围,缺少了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就失去了集体力量的优势,等于各自为战,从学习的效率和能力掌握的程度来看,这样的小组明显不如那些沟通合作能力强的小组。如何消除创业教育发展中的这个瓶颈,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采用拓展训练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在的多数企业和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凝聚力的团队,员工工作的氛围比较好,工作的热情也比较高,工作的主动性也比较强,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许多企业公司愿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上。很多的企业公司发现参加过拓展训练的员工明显比之前有更强的责任感,员工的心态平和了,工作效率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员工间以及员工与上司之间的沟通理解大大增加了,这对于企业公司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拓展训练的费用对于学生来讲显然难以承受,为此发展创业教育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让学生们徒步去郊外,这种长途跋涉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又提供了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认识的机会,不但呼吸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而且还节省了相关的费用。事先选择有针对性的、费用较低的拓展活动,需要的道具都是由师生们自己购买的,每组拓展训练都由一名负责人进行指导或监督,而且不管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还是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都要进行一次心理访谈。让学生们总结活动中的成败得失,让他们亲身体会为什么团队间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有些任务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有些任务注定要牺牲个人的利益,还有些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者。这些学生们在平时是感受不到的,通过参加拓展训练,通过亲身的经历,才真正地理解了在创业教育中发挥团队精字申的重要性。

3.在创业教育中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梯队

一个团队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梯队作为保障,而这些由学生组成的团队尤显特殊。因为学生经过在创业教育中的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毕业之前综合素质能够达到最强。如果没有在每届学生毕业之前做好梯队的衔接工作,创业教育的发展将立即陷于僵局。所以针对不同的创业小组组合各年级学生,形成合理的搭配。在梯队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大力发展“院领导—教师—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的学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院领导从总体上负责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创业教育发展的横向沟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创业教育服务;教师负责指导相关方向的学生,适时解决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种种难题,并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小组负责人由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并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的管理。三种角色互为补充,从而保证创业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一批批的小组负责人,使这些学生既亲身体会去管理一个小组甚至是一个团队,又能为创业团队长期培养一批批的管理人才,从而保证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结束语

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用先进的理念管理学生,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学生,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中的团队优势,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社会调研和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创业教育在基础理论上,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在社会实践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科研立项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创业教育终会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