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文化特征剖析论文
时间:2022-03-30 04:48:00
导语:学院文化特征剖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时到今日,说法越来越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科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等等。这些说法,或者说这些对大学的解读,都不错。从我的观点出发,我认为,这些说法更多是从大学的表层意义解读大学的意义。
如果以乔姆斯基的语义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来分析大学的真正意义,我们就应该透过大学的表层意义,去分析和解读它的深层实质。
大学的深层实质,或者说大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那些因长期的教学、研究、服务、交流等大学实践活动中而沉淀下来的、使大学因此而厚重、因此而永恒的东西——大学文化。所谓大学文化,指的就是一所大学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合;更是一所大学所独具的特质、理念和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的融合、批判和继承、创新。透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把大学教育升华和积淀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才是大学的真正意义,这才是大学的真正使命。正如美国波士顿学院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所说的:大学的文化价值观和它的财政来源一样重要。
所以,我想以大理学院为例,解读大学的文化特征,解读大学的真正意义。
l大理学院文化性的现实
大理学院合并组建八年了,时问不长,但其文化性的现实却是很值得分析的。一方面,大理学院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外部来看,大理学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大婵本地的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有近千年的南诏大理历史,有以白族为主的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大理学院多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异域文化不断输入。这些文化,对大理学院的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基本建设、文化活动,甚至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内部来看,大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也逐渐沉淀为大理学院自身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因素包括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这些文化因素,是大理学院育人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大理学院育人的方式和质量,也决定着大理学院发展的模式和目标。
另一方面,大理学院虽然有着多种的文化资源,但是,大理学院还没有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合、批判,更谈不上自觉地创新和继承。在大理学院的各种文化因素中,所表现『叶J来的,要么单一一,要么守旧;要么与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去甚远,要么完全落人某种文化的俗套当中,只停留在很粗浅的现象表面。这种表现,在大学文化的核心——课程文化中表现尤为突ff|。校同文化的建设,核心是课程文化的建设,它是学校能否培养高质量人才、能否满足受教育者教育需求的基础。一所大学的课程,大概分为三种类型:家规定课程,学校规定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本土化(教师化)课程。一所大学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这所大学拥有的本七化(教师化)课程和自主课程数量的多少,以及学生选修的多少。综观大理学院的近千门课程,本土化(教师化)课程恐怕不足10%,学生自觉选修的就更少。这种现象,深刻地表明大理学院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真正意义,也就导致了文化建设中舍本求末的做法,也无法真正理解自己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这是大理学院在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2大理学院文化性的自觉
不管怎么说,大理学院终究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大理学院也在逐渐地理解文化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地唤起了大理学院文化性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自觉研究外部的文化。大理学院意识到,根植在大理这块:壤不汲取这块土壤的养分,不带上这块土壤的文化痕迹,大理学院就不可能有特点更不可能有特色,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就不可能得到支持,不可能很好地为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基于这种认识,大理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民族文化研究所”,专门致力于以南诏大理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并逐步地把研究的成果转化到教学和社会服务上。这项研究,已逐步成为大理学院的一个特色。
同时,大理学院结合同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区域,与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着力研究东南亚和南亚的文化,分析比较这些文化与中同文化的差异,努力使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并自觉吸收围外的先进文化。外部文化的研究,为大理学院的文化建设增色不少。
自觉建设学校的文化。大理学院从合并组建之初,就一直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丁作来做。虽然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零散到系统的过程,但总体看,大理学院学校文化建没是健康发展的。特别目前,在逐步认识大学文化对于大学发展和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大理学院的文化建设逐步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的范涉及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建设是卓有成效的。而,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表现之一。
自觉传承优秀的文化。大理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自觉地将大理民族文化中的开放性、融合性、机变性、自强性和德化性的优秀特质,作为学校育人的宝贵财富。这些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已经体现和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校风、校训中,也融汇在了教学内容和校同文化中。这些经过消化和融汇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了大押学院文化中的精髓和特色,使大理学院的区域性特更加清晰和明显。
3大理学院文化性的崛起
因为文化的自觉,大理学院在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我们应当理解为一种文化的推动和文化的崛起。这种推动和崛起,比经济的力量表现得更为深刻,更为厚重。表现为:
观念的崛起。大学的观念是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引领。大理学院将所吸纳的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结合,大力倡导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弘扬善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尚德人本、德育为先、服务社会的价值理想;凝炼出了“融合自强、德化精进”的精神,形成了“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这些因对文化的积淀和理解而形成的理念和精神已经贯穿于大理学院改革发展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卓有成效地推动大理学院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大理学院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学术的崛起。大学的基本特征是:文化性、学术性、人文性。因为有深厚的文化,才会有高层次的学术,才会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大理学院因文化的自觉,也因文化的不断积淀,学术水平呈上升趋势。一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仅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就达9项。而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在地方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药研究、环境保护、旅游品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研究等领域,已有了显著成果,形成了特色,推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二是科研推动了教学的发展,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课程内容,比如南诏大理历史研究,比如乡村旅游研究,比如少数民族音乐和工艺研究,比如生物医药研究,等等。这些因学术研究领域而转化到育人领域的内容,提升了课程品质,提高了教学水平,形成了培养特色,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地位的崛起。大学地位是大学在某一区域的影响力,是大学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它取决于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文化的引领能力、人才质量以及社会辐射面。大理学院在不断的发展中,其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地方科研服务、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社会的欢迎,从2006年起,大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目前,大理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l7个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理学院在南亚、东南亚的国家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理学院的这些影响力,说到底是文化的影响,是大学文化的辐射,是社会对大理学院所创造的学校文化的认同。
4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从大理学院文化性的现实,到大理学院文化性的自觉和文化性的崛起,这个过程就是大理学院文化性发展的过程。大理学院只是一个个案。通过这个个案,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大学的发展有多种发展方式和途径,但文化性的发展应该是大学发展途径中,最为深刻和坚实的发展;大学所表露的特性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学文化特性的显现则是大学最具特色、最为深厚的特性和底蕴。
回到在导言中所阐述的,大学的意义有表层和深层之分。大学的表层意义即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等,大学的深层意义即大学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内涵和底蕴。如果做个比喻,大学的表层意义是它的枝叶和花果,而大学的深层意义则是它的根茎和土壤。
大学的深层意义的全部与概括,就是大学的文化。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建设大学文化,就不能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活动组织、标识设计、对外宣传这些方面,而是要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上,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固定下来,成为习惯,形成传统和特色。只有这样,大学才会有文化,大学才会有底蕴,大学才会健康发展,大学教育才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的熏陶和人文关怀。
- 上一篇:局机关厉行节约工作党政报告
- 下一篇:文职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