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模式
时间:2022-04-09 02:58:57
导语: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法制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基本的法律知识缺少了解,很容易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只有逐步提升其法制素养,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的原因,研究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探索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模式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依法治国依然是工作的重点,对于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大学生的法制素养会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也与个人的成长成才密不可分。高校的法制教育教学,能够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防止由于法制意识淡薄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动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较为匮乏和法律观点存在偏差,是导致其法制观念缺乏的主要原因。而在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中,依旧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和内容编排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时应该重视的内容。
一、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是导致其法制观念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法律知识有过了解,但是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导致其整体水平较低。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较为重视,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获取分数的手段,当完成考试后就将其弃之不顾,因此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大学生的法律观点存在偏差,也会导致其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由于其法律知识的匮乏,很多大学生对法律裁决的公正性等持怀疑态度,会对其日常行为和言论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对国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法制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较大阻碍。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是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于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也成了教育改革中的关注重点。法制教育通常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导致其重要性受到忽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占到全部内容的四分之三,而法律基础仅为四分之一,共两章内容,而且这两章内容几乎涵盖了14门法学核心课程的所有内容,而课时一般只有4学时左右[1]。在思政课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方式传授法律知识等,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不能实现灵活运用,这也是限制学生法制观念提升的主要因素。高校没有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举办丰富的法制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切实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育人。思政课是提升大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运用。首先,应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限于对法律知识的讲解,导致大学生的法制素养较低,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缺乏法律思维。教师应该在完成法律知识讲解的同时,促进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形成。其次,教学内容应该以教学为基础,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加以了解,并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再其次,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2]。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必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最后,在考核中应该完善考核标准。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法制意识强弱,防止出现唯成绩论的问题。(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够有效促进其成长成才。很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导致大学生不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较为淡薄等。思政实践活动可以在社团中举办,帮助学生将自身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其法制观念[3]。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的平台进行拓展,比如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让大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管理服务育人。为了促进大学生法制素养的提升,应该对高校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特点出发,满足其成长需求。在大学生管理当中,应该适当加强法律手段的运用,对于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逐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与素养,防止在工作中侵犯学生利益,导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降低。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国家和法律法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为法制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确立制度保障。为了促进依法治校目标的实现,在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中应该注重超前立法,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其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在处分违法违纪学生时,应该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处分的合理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在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4]。对于大学生的处分程序进行规范和优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进行约束。(四)课外活动育人。应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课外法制活动的举办,提升大学生的法制素养。课外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有利于其才华的施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可以开展法制知识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广播、报刊和橱窗等,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高校也应该通过线上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参与到法制知识的学习当中,比如利用微博和微信等举办线上法制知识竞答活动。课外活动的设计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点,在保障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法制观念。比如可以举办法制小品表演活动、法制绘画比赛、法制主题辩论会等等。丰富有趣的法制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法制教育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作为一项综合性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只有确保教育渠道的稳定性和教育内容的规范性,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5]。因此,应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保障教师的专业性。在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心理变化,按照基本的教育规律逐步落实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结合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法制素养。
四、结语
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是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在当前法制教育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和法制内容占比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思政课育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和课外活动育人等方式,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此同时,应该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增强法制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聂蕴.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30+32.
[2]尹增艳,张金涛.浅析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博览,2018(34):283+282.
[3]陈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4):94-96.
[4]盛良元,郭轶.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实践环节内容创新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8,42(9):90-93+56.
[5]王爱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法制博览,2018(21):218.
作者:张振华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分析
- 下一篇:马克思教育法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