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22-04-11 03:41:02

导语:思品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品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尤为重大。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渗透法制教育,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知法守法的能力。

关键词:思品课;渗透;法律;教育

1广泛学习,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我们知道“学高”和“身正”是教师职业的资本。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和家长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规律。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教师更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对此我为了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全面了解《宪法》、《刑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和教材有关的法律。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一些社会上的典型案例,在教学中举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丰富了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打造高品质法律课堂。

2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课堂是我们永远的主战场,教材是我们获胜的重要武器,法律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貌似空洞枯燥,其实不然。因为课本中的这些法律知识内容的编排,都是教育专家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且配以图文信息精心打造。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作为思品教师应首先就近取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时,就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的父母、老师未经学生本人允许私看学生的信件、日记、聊天记录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常见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假如你是当事人,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隐私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隐私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同时我还安排了一个拓展环节,小组探究“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我们怎样处理此事更为合适呢?”小组探究,然后互晒观点,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长老师的做法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给了家长老师的做法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强化了隐私权不容侵犯这一法律概念。但是我们应理解家长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他们完全为学生着想,我们不应该由此与家长老师对立起来。双方应多沟通,互相理解达成共识。这样我们就会达到即维护了自己的隐私,又不伤害与师长的情感的目的。提升了学生全面认识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在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话题学习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入了社会热点话题,广场舞大妈跳舞健身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的案例,在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议论后,沉淀出本课的重要观点,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很好地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体现了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宗旨,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启迪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应努力规范自身行为,知法更要守法。在处理“生命健康权”框题的学习时,我就地取材,把今天我们班刚发生的打架事件搬上了思品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评析当事人的行为,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使学生认识到打架不仅仅是违纪行为,严格来讲是违法,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法律,我们要讲法律,知法守法。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农村中学的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来讲,知识层面比较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如何提高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我曾有过这样的尝试。首先,我要求走读生学生回家后利用自己的时间收看“今日说法”“法治60分”“新闻周刊”等节目。住宿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每周一次收看活动,然后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看到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在课前5分钟进行法治新闻交流分享,讲新闻说教材,用自己的视角去评析,用法律的角度看问题,评析当事人的行为。让学生在欣赏节目中感受法律知识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日积月累,效果很好。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法律课堂。我经常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把最多的知识带给学生,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四类保护”框题时我采用了知识竞赛形式,因为本节内容知识性较强,条条款款较多,也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的东西,所以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我要求各学习小组提前预习,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有限的时间内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列出的有关规定又多又准,最后获胜组组长发表自己的获胜感言。学生踊跃,场面热烈,一些平时上课状态不佳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是学生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效果挺好的。再如“财产留给谁”框题,教学内容比较繁琐而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年讲到这个框题时,我都感到很纠结,效果不佳。今年我在处理这节时做了大胆的尝试,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创设了一个关于遗产纠纷的情景,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两个组为一个单元,要求各组组长牵头提前一周开始开始运作,做好教材的预习工作,准备好自己的律师、当事人双方、法官等,以及开庭的彩排事宜等。上课正式开庭,评委组给出最后公平、公正的评价,评出优秀小组、最佳律师、优秀当事人等奖项。这个“法庭”可能不是特别的标准,但是准备的过程,表演的现场,无不渗透了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目的也就达到了。虽然时间、精力上比我们单纯的说教多好几倍,但我们用效果说话———值。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在收获法律知识的同时,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总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的能力,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是我们思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作者:孙冬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叮咛店镇初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