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时间:2022-03-04 10:05:40
导语:三本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国家设定法制宣传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当知法、懂法、守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制教育;实效性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部门,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型人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而法律素质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实用技能。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对法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学生仍存在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许多大学生认同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却缺乏对法律的认识,明知是违法行为,却依然以身试法;一些学生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在法治观念上仍存在模糊认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一些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实问题:大学需要一个系统的法制教育,需要切实增强大学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而不仅仅是走形式、走过场。
一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原因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教育教学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等。
1.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影响
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的法律思想强调“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和“出礼入刑”等原则,这种法律思想强调道德教化作用为主,法律强制为辅,主张“礼治”“德治”“人治”,“以和为贵”“无讼”的传统思想对现在的以法律手段调解纠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传统理念与现代法制观念总体上是相悖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遇到诈骗中介时,不愿意以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纠纷面前喜欢息事宁人,认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最佳状态,宁愿吃亏认栽也不愿意走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大学生处理类似问题的态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一些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渗透进来。加之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大军,一些颠倒是非黑白、真真假假的网络信息,严重地干扰了大学生的判断力,弱化了他们的法制意识。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大学生眼花缭乱,再加上当今社会上弥漫着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歪曲了许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扭曲,最终丧失底线,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三本学校中,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相互炫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自身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偷盗同学的手表、手机等物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举证困难,这类偷盗案件的破案率较低,从而更加削弱了学生对于法律及权威部门的信心。
3.教育教学因素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中国大学从1986年开始实施法制教育,目前高校除了法学专业有系统的法律学习之外,其余专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各占一半课时,短时间的教学难以形成系统的法律教育。此外,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思想政治部的老师,法律专业的教师很少,教师的专业化不足,并且缺乏有效的培训。这些老师的教学重思想政治教育而轻法律教育,在法制教育授课过程中都是讲授一些理论框架,法制教育不够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院方面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参与法制实践。
4.大学生自身因素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大学期间,尤其是大一和大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剧烈波动阶段,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待一些事件容易走极端,缺乏辩证的眼光和思维。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都没有接受过法制教育,很多学生的父母本身也缺乏对法律的了解,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众多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比较冷淡,甚至根本就不关心,相比其他的专业课程或者艺术类选修课程而言,法律课程不受学生重视,学生对法律课程的兴趣度远不及其他课程。在三本院校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也是影响法制教育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玩手机、不听讲课的学生比比皆是,加之,法律课程属于公选课程,学生在思想上本就不太重视法律课程,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更加影响法律课程的学习效果,这也势必会加大大学法制教育的难度。
二三本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改善途径
1.改善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在高校新生开学时期,为新生发放法制宣传册,并聘请专业的法律学者和公安人员为学生做普法专题讲座,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警惕。在法律基础教学环节中,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以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要突破原有的理论教学、大框架教学的思路,结合多种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中国式过马路”话题的探讨、医患矛盾和医闹事件的分析、大学校园刑事案件的案例分析,为学生解读2015年11月1日起实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针对国家级考试作弊的处罚条例等等。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既要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对法律的信仰,又要教会学生身体力行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可以设立法制教育实践平台,采取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理论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律实践,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法律教育的效果。优化校园的法制环境,加强监督和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校纪校规,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白天和夜间巡逻,尽可能减少校园违法事件的发生,塑造良好安定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树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管理理念,不管是领导、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肃清徇私舞弊、走后门靠关系、特权政策等不正之风;规范校纪校规的执行程序,确保校纪校规执行的公平公正性,对违反校纪校规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实行发现、取证、及时通报的政策,避免通报不及时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校纪校规、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公正性,提高学生对法律、校纪校规的信仰。
2.优化法制教育的社会环境
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决打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社会环境的治理需要健全的法律做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完善了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司法措施和侦察手段的司法监督,健全落实了疑罪从无、罪行法定、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权益,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国家加大了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力度,许多怨错案件得以平反昭雪,这揭示了依法治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更多的是行动,也让全社会的民众看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是国家针对新的社会形势下不利于社会安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也说明我国司法体系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进一步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刑九”对重特大贪污贿赂犯罪人新增了可以终身监禁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这一修正案加大了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作用,与当前国家大力反腐的决策不谋而合。国家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及时纠正了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主流价值观念重新受到重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法制环境正在进一步好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民知法、懂法、守法。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在各大社区、乡村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普法宣传册,观看普法视频等。对民众明知违法而故犯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如针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让他们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加深民众对法律的认识和对法律的信仰,以此来优化整个社会的法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开展,而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法制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网络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诈骗和网络色情等非法行为的滋生、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语言的低俗化等等,这些经由网络产生的社会毒瘤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非法网站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传播非法谣言和不实信息的处罚力度,对于网络暴力语言要进行有效监管,要求各大网络运营公司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播正能量的行列。例如,学院可以利用南方学院的“青春驿站”微信平台相关正能量的帖子和视频,并辅以法制宣传等,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我们的电视报纸等社会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自觉承担向社会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的重任,坚决抵制粗制滥造、低俗化的电视节目。新形势下社会的各项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张雯霞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参考文献
[1]臧玉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王长征.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理论,2010(3)
[3]王洪叶.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内容探析[J].教育探索,2010(9)
-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体现课改要求
-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