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当前法制教育模式
时间:2022-04-03 04:25:00
导语:职业教育创新当前法制教育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几年,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不论是普通中学、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各类刑事案件都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法制教育模式。
1.当前高职法制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中学的毕业生,从普通中学开设的课程中可以看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重点设置的课程都只有思品课,即使有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也是从属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1995年12月28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部(教政12号)合文的《加强学校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法制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1],这从源头上就明确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前,法律知识几乎为零,进入职业教育后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社会所学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性“三型”人才,因而对学生的理论要求仅仅满足于“够用”,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形式的严峻,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甚至部分学校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让路”的口号[2]。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在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同时,便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很多学校限制了文化课基础课的课时,作为学生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基础知识也仅仅以德育教育的形式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把法制教育归结于德育教育之列,定位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院法律基础课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学生法制观念淡漠,对矛盾的解决崇尚武力,触犯法律浑然不知。
2.改变观念,改进目前的法制教育模式
2.1改变观念
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学法、懂法、遵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起作非常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法律的遵守是法的作用得以实现的最高形式,而守法需要公民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作保证,青年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才会自觉完善自身对法律的认知,自觉的应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建立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2修订教材,使法律教育从德育教育中独立出来
职业教育的教材倡导教师自行编制,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宪法为依据,编写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典型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使学生从理论上获取法律知识,明确法制教育虽然有思想教育的成分,但绝不等同于思想教育。只有把法律知识从德育教育的学科中独立出来,教学才会有针对性、独立性,学生才会明确学习目标,否则,提倡的法制教育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2.3强化任课教师的学科独立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法制教育关键在教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法制教育多附属于德育教育,任课教师也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点教学,只有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会强化任课教师对它的高度关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的法制教学,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性很强的法律教育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枯燥说教不但不会让法律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只有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和怎样遵守法律规范,才能让法制意识根植于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重现庭审现场,学生根据案情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收集有效证据,进行法庭辩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到证据的收集手段和怎样收集有效的证据。教师不但减轻了说、教的繁重工作,还能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水平。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不继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或分析出答案,老师进行提示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法律规范、事实材料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的知识体系,让掌握的知识更完善,更深入,更牢靠。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老师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和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的同伴益友,不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2.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法制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科知识的任教提供了多途径教学手段。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安排大量的课时来进行法制教学,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这样的教学来弥补课时的不足,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个别或小组的学习,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播放的法制教育节目,象CCTV-12的法律讲堂,忏悔录、庭审现场,都是典型的分析和庭审,以及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学生不但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法律知识,还可以通过节目主人公的案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起着警视作用。
2.6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法律意识建构成法律素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法制手段越来越深入的涉足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置身于社会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法律而生存。仅靠学校的教育而让学生形成的法律意识,只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对法律现象的直观的、表面的、不系统的认识,这样感性的认识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利益的需要和对法的体验为前提的,他仅仅是对法的感觉和愿望,而法律素养不仅培养法律意识还包括培养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测。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归依,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并上升为一种守法精神,守法精神驱动的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职教作为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一个重要场所,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将法律至上的原则融化在职教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平放的交互式的。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拘束。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
没有什么知识是一劳永逸的,法律知识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会根据不同的时期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
- 上一篇:以法制教育主提升管粮质量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