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境下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提高研究

时间:2022-02-15 03:54:00

导语:和谐语境下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提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语境下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提高研究

众所周知,人类自有史以来就对公平、安全、和谐的社会充满着期待与渴望。和谐作为一种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从社会学视角看,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这对置身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在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这意味着,个体的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高职教育的态度来判断高职教育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高职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然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和谐语境下,严重影响了“打造平安校园”的工作,反映出当前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提高,也说明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因此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措施上的缺陷,探讨新形式下高职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措施,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民教育的理念凝炼: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实的辩证思考

曾任、邓小平外交顾问的李慎之老人说:“30年代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整整三年都学过一门公民课。”“如果一个人真的还有下一辈子的话,那么,我的最大志愿就是能在下一辈子当一辈子的中学公民教员。”

公民教育问题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近年来,为了回应现代社会所出现的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二元紧张关系,公民教育问题在西方社会再度复兴。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公民教育问题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公民教育,又称发展教育。联合国1975年定义为:“发展教育(公民教育)”是关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中国是一个一直以来都注重“德育”的国家。中国由于有儒家的信仰,一直采取道德教化的方式。自建国以来,更是重视“德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教育,并将“德”摆在首位。

如果说传统德育是教人做圣贤的教育,那么公民教育则是教人做人的底线。公民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公民教育在这个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将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同度和凝聚力。公民教育的发展,不仅将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而且将是构建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

有资料显示:从1998年至2004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37.43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5.65万人。到2007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的一半。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到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缺失(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是指由于法制教育活动不能起到指导、解惑、规约的社会现实的作用,特别在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规范其行为上不能表现出相当的正向结果,从而使人们对法制教育本身存在的价值、作用产生疑问,否认其在社会结构中应有地位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的高职生犯罪呈增长趋势。如某高职学院2008年12月份的案情通报称:从2005年至2008年6月底,该院学生有42人次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处罚,归纳起来有三类情况:①抢劫偷盗;②寻衅滋事;③聚众斗殴(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xxp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

从另外5所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资料统计来看,2002-2006年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不断增加。2002年为3人,2003年为6人,2004年为18人,2005年为25人,而2006年则达到了30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记载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类型涉及盗窃、抢劫、抢夺、强奸、杀人、纵火、投毒、、赌博、诈骗、故意伤害等。而且,这些犯罪类型的犯罪性质都在不断升级,盗窃由过去的盗窃现金发展到偷盗高档生活用品、有价证券、电脑等;在诈骗案中,利用信用卡“搜刮”银行的巨额钱财、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等都出现了(黄汀著.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研究,2008,5.)。

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但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门径狭隘,对广大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重视不够;其次,法制教育的目标尚未真正上升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度上来;再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忽略联系社会实际、现实发生的典型案件、校园法治氛围及大学生现实思想状况等。因此,这种现状应当引起高职院校、法律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升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路径选择:提升法制教育有效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所以见效,全靠民众的服从,而遵守法律的习性须长期的培养。”法制教育有效性本质上也是法制教育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判断,是法制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法制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的真实度。笔者认为,要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找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法制教育一般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其实,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德育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要提升人的品质,应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教育是底线,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一方面,加强高职生的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其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又能为高职生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法制教育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作为基础,失去了思想道德基础,法制教育就丧失了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只有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方面一起抓,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才能把高职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法制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寓教于乐,增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在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建立队伍,找准衔接点。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教师的情况,职业院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同时,选聘政法部门的优秀人员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从而解决校内外法制教育的衔接问题。

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应当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为此,在教育内容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可以“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知识体系的准确把握,但应着力使法律理论密切联系高职学生的实际。比如,合同的内容与成立条件、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庭审判的程序、如何打官司等。另外,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还可突出一两项技能的培养。比如安全防范专业,可以突出介绍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计算机软件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

结合实际,找准共鸣点。各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劳教所、未成年犯管教所、戒毒所等;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同时,“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保障学生法制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要把学生参加教育基地的学习培训作为法制教育的必修内容和教育常项,把学生的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职业化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动手能力强、市场需求量大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职业化的法治人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制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除了进行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教育以外,还应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和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就业是高职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不能离开这个导向。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应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的任务要求为方向,以现实职业活动进程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法制教育中,应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突出对《劳动法》、《合同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等方面法律知识的把握。

4.培养高职生的法律信仰,确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核心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理论主张以及原则等的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准则。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场从观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法治国的首要特性便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也就是法律拥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在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中,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培养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应是法律意识中的较高层次,是法制教育的核心。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律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的是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因而,培养法意识、法律信仰是法实施的根本途径,是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要培养法信仰,首先应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有足够了解。根据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与主观需求,把握授课时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其次,增强高职学生的权利意识,重视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这是培养法律信仰和培育法治精神的前提条件。再次,改革过去教学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现象。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授课前教师要创造问题情景,问题的提出要立足于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教学中要旁征博引、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能够透视社会现象,是课堂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在举例时,要重视现实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法信仰的“激活力”和“杀伤力”。要重视教师自身作为法律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重视言传身教。重视对学生的课外自学指导,通过作业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和学生交流、沟通,摸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以便发现教学重的疏漏。考试应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应为信仰教育这个中心教学目标服务。

5.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设立心理咨询室,将法制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增强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拒绝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和诱惑,从而巩固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