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9 11:37:10
导语: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严重,学生就业创业压力较大。而伴随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方式也发生巨大改变,原指导工作已然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故需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以大数据及信息技术对职业测评,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学业数据等,发掘信息潜在价值,实现精准化指导,为学生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分析市场需求、完善育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高校;就业创业;指导
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切实抓好基层就业、服务国家、创新创业、统筹联动、服务保障五项工作尤为重要[1]。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2019年10月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2],也要求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机制,改善大学生毕业窘状,在改善民生问题上,保障就业成为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有待更新。就业创业观念方面的挑战,主要是指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其就业创业中对单位性质、地域方面可能存在特殊倾向[3]。例如,在就业单位上,学生单纯追求体制,追求“铁饭碗”;创业地域方面,学生大多愿意在当地县城、乡镇工作,不愿走出去。还有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就业创业趋向繁荣城市,导致大学生人力资源出现较多闲置,也错失学生认识世界、健康成长的重要机会。(二)大学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能否合理就业创业,受自身专项技能、综合素质影响较大。但当下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规划,忽视综合素质训练,还有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也不扎实,导致毕业就业创业遇到诸多困难。(三)大学生就业创业努力程度有待加强。新时期高校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高校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规划指导服务体系,部分高校还引进企业知名讲师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但在学校提供的优质服务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其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未得到有效提高,其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及利益方面的“软实力”是他们就业创业的短板[4]。学生就业创业努力有待加强,其就业、创业的能力多来源于学校实践活动及经历经验,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未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毕业期间制作的简历较为粗糙,着装随意,经营投入经历不够,导致就业创业效果不理想。(四)高校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高校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指其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式有待更新。一是其专业设置不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用人企业需求,创业技能教学较落后,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二是部分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专业过大,缺乏特色,导致同类专业毕业生多,行业人才竞争激烈,供大于求。三是教学课程结构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软件滞后,硬件数量和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四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有待改进,现有培养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过程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导致教学理念及模式滞后。(五)就业创业服务缺乏精准性、实效性。现阶段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主要是就业创业信息,就业创业情况落实也单纯以开会方式落实。由于服务指导方式单一,就业创业服务缺乏针对性,未考虑学生特点、个性、职业规划。未发挥大数据优势,缺乏对学生个人信息收集分析,也未分类指导,导致就业创业信息推送随意性较强,未结合市场、岗位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策略
今年,电子信息及互联网等IT行业、机械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旺盛,物联网、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家发展的大布局,特别是与“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港珠澳等相关的项目行业,对人才吸引力巨大[1]。在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应用大数据对学生行为习惯、血液、职业测评等分析,可为就业创业指导提供有力支持。(一)坚持以大数据为依据,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麦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明确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要做的就是接收这些纷繁的数据并从中收益[5]。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可对更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新时期智慧校园、慕课等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便捷,学生在网络中会留下大量数据,就业创业指导部门可通过大数据优化服务,以大数据为理念,重点搜集学生思想道德、社交、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荣誉保养等信息,设置电子档案,对其成长评估。同时,可将校园生活信息也归入电子档案。例如,可利用图书馆借阅系统、校园卡消费记录、志愿者服务平台记录、校园文化参与等,采集大学生信息数据,以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行为兴趣、个人能力,针对不同学生以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推送适合学生的岗位指导,实现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二)以大数据技术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持,可对学生智慧就业创业平台、管理平台及测评系统等进一步优化,建立平台和平台之间的联系,实现线上数据共享及实时提取。而对就业创业平台优化,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细分学生职业、就业倾向。学生的理想职业、就业倾向不同,需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提供相应的服务。故学校需先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了解他们的就业创业倾向,而后按照其职业规划、择业观、择业偏好,细化分类,建立多类目的学生数据库。例如,对于青睐技术性岗位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工程师、技术员、设计师等岗位;对于想要锻炼自己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销售、客服、业务员等职位。当然,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必须结合当下市场的需求。以学生的创业指导为例,学生要想创业,就必须对创业区域的市场形式作出分析,选择大众喜闻乐见,而行业形态又不饱满的内容创业,以为大众提供服务为理念,科学创业。因此,以大数据对学生职业方向、择业方向细分,并将学生和市场供需智能结合起来,可为学生推送精准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展现出就业指导服务的精准性及实效性。第二,要细分市场岗位。就业创业指导可对原有的市场岗位进行细分,真正实现学生和岗位的匹配。结合高校专业,对各个地域、行业、岗位等大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就业方面,了解各个岗位需求;创业方面,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岗位及行业也需要考虑薪资待遇、成本、工作内容等,按照具体岗位数据,建立不同层次的信息库,落实人员就业创业的精准匹配。例如,学生想要从事服务业,而服务业又可细分为餐饮服务、互联网服务、通讯服务、民事服务、法律服务等多种,而服务职位又可分为电话客服、售后客服、售前客服、服务员、咨询管理员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让学生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三)以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需求,完善育人体系。高校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不仅仅针对大四学生,其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中均应积极开展认知再教育,使其掌握专业学习方式,拥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以此为将来更好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应将学科研究、实践发现、社会需求更替等融入学生教材中,以社会实时需求的内容培养大学生。高校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意识,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多对市场需求细化分析,进一步完善高校育人体系,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实际教学也可结合专业实际,对当地市场调研,作出大数据分析,可提高专业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设置,并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优化育人体系。(四)加强师生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视程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用性是创业就业课程的最大优势和最大特点。必须从实践出发,结合理论进行知识讲解,实践进行强化理解,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引导其自觉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应用于生活以及社会中,在实践中发光,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能力的快速提升,才能解决就业创业教育理论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之间的断裂问题。(五)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是传统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若想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则要转变方法,努力改变传统教育中“要你学”的填鸭式教育思维和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切实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将“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内心自发想要学习知识,这种态度的转变更有助于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一旦学生进入到“我要学”的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环境中,他们会更多地与教师进行互动,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问题,改变教师全程讲授,学生不感兴趣的循环怪圈。并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自我判断,养成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和探究表象下深层次原因的习惯,这些宝贵的习惯即将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努力学习书本知识,更应当时刻关注实践,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六)以大数据自媒体协助就业。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高校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新兴科技的激情和好奇心,自建自媒体基站以发展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如果自媒体运行不错,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使用自媒体方式有关就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加大信息的传递效率,提高信息的传播范围,让更多有需求的人受益,引导学生关注并进行思考,让创新和创业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学校自媒体受到一定关注后,可以和其他具有创新性的自媒体合作,对创作内容予以创新,结合文章和理论知识,通过使用小剧场和其他形式共同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创新。自媒体的评论平台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的重要媒介,通过这种形式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可以独立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这些内容。(七)构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体系。第一,学校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学校可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归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各个年级衔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活动[6],并有侧重点地设置实践项目。例如,在大一可开设关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教学。在大二阶段,可逐渐深入专业知识、职业规划、合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自我评估。在大三阶段,可将重点集中在实践训练,落实专题技能指导。第二,针对学生开展特色化训练项目。按照就业创业种类不同,可设置具有特色的训练项目,例如“海外深造训练营”“公务员训练营”等,对大学生开展特色训练,可实现对学生毕业分类的精准指导。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针对学生开展了“八大就业创业训练营”,对学生创业能力着重训练,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且,特色化的训练可在就业创业项目上进行探索,打造符合高校发展需求,又反映礼仪素养、职业能力等的训练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核心在于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效率和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实际工作中,需树立大数据意识,主动接受并适应科学技术的变革发展,将大数据思维技术融入就业创业指导中,收集并分析各项数据,实现精准化的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就业反馈等,有效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水平,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葛筱,陈伟民.基于互联网风口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8):154-155.
[2]吴杰.新形势下高校联合党支部建设探究[J].法制与社会,2020(9):169-170+182.
[3]闫振福.基于大数据分析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强化策略[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0):193-194+197.
[4]李雪冬.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194-195.
[5]向中坤.试论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前景[J].中外企业家,2019,638(12):179.
[6]权宇.大学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47-248.
作者:蒋萍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上一篇:环境工程中城市的污水处理探讨
- 下一篇: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