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9 03:20:06
导语: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的理性、务实,评估标准也更加具体化,在择业和就业时,大学生已经将职业兴趣、职业环境和发展前景,都纳入了考量标准。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也日益提升,择业更为灵活、自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放低姿态到基层单位中就业。同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也显著增强,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让大学生开始主动反思自我,以从容、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问题,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来调整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而不是盲目等待和依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存在消极层面。具体来看,少数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更加看重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青睐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而不愿到基层地区就业,加之生活成本的升高,大学生更渴望拥有高薪工作,倾向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导致这一方面的供需矛盾格外突出。同时,少数大学生奉献和诚信意识淡薄,在签订用人合同后,随意违约或者毁约,简历造假现象也层出不穷、越演越烈,缺乏奉献社会的精神,在职业规划上,也存在盲目从众心理,久而久之,工作满意度也会不断下降,很难在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各个高校已经构建了就业指导机构,初步搭建起专门的就业指导团队,负责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在“就业指导”、“就业宣传”、“专项就业”上,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上,还存在一些问题:2.1指导理念落后。就业指导理念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而多数高校在指导理念上,还相对滞后,偏重于理论、忽视实践,也未全盘考虑到市场和专业需求的差距。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上,本身起步较晚,尽管建立了指导机构,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部门的职责,高校也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指导职能依靠于政府的就业与创业政策,忽视了市场和专业需求。2.2指导体系缺乏系统性。各个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持高度重视状态,但是,我国还缺乏明确的就业政策支持,政策体系也不够细化。目前,高校出具的政策,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指导步骤,对于各个专业学生,采用的就业指导方式应该突出差异性,而当前一刀切的就业指导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升。2.3学生认可度不高。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为了广大大学生来服务,而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认识并不深,学生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任务、课程层面,因此,相关的教师队伍也无法及时获取到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难以作出针对性改进,引发出一系列问题。2.4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理想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贯彻落实到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以实现全程育人,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就业指导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尽管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大多针对于毕业生,对于大一、大二学生,没有进行就业形势、行业走向上的引导,忽视了全程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
3.1完善就业指导机构体系。对于高校而言,需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考虑到当前高校内部就业指导机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整合各类资源,投入必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政府、公务单位建立联系,整合校友资源和企业资源,在校内构建校级协调机构,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由校长、学生处共同负责,对校内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全程统筹和监督协调。在院系方面,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纳入其中,负责本院系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发挥出学校、协会和社团的作用,组织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同时,做好对网站的建设工作,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入彰显本校特色的内容,搜集学生意见,通过反馈来改善网站设计,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网站。3.2构建就业指导制度。考虑到当前就业指导部门职能不明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就业指导制度,明确就业指导部门的定位,以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为基础,明确各个部门职责,构建出高效的就业指导制度,梳理部门职能关系,强化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具体来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需要继续完善部门设置,构建校企合作部门、就业服务部门、校友联系部门以及就业指导部门,明确部门职责,由学院来负责对接,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传递政策和意见。同时,完善现有的校外合作制度,积极走出去,与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建立校企联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企业,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真正的成长,利用与校企之间的合作来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帮助学生构建宽泛的就业渠道。除此之外,要建立校友维护制度,收集校友信息,完善校友资源,构建校友社群,密切关注各地区校友的就业创业情况,针对性组织校友活动,增进校友联系,发掘校友群体中的各行各业精英,发挥出此类精英校友的就业指导作用。3.3细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工作不应当仅仅为毕业生来提供服务,需要将全体大学生纳入其中,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并非朝夕即可完成,而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课程体系的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大一新生,为其开展关于专业前景、就业形势等内容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大学,经历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对于大学校园有很多美好幻想,也是最容易松懈的时期,少数学生会开始沉迷游戏、各类娱乐活动,忽视了专业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惰性。因此,在大一开始,就要为学生传授关于就业形势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大二时期,开设就业指导实践课程,根据了解,大学生群体在进入大二时,依然存在一定的惰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大学校园的意义,对此,在大二时期的就业指导上,要重视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之及早接触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专业化原则,可以采用企业用工调查、就业情况调查、短期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对未来就业有清晰认知,提高其紧迫感和危机感,明确奋斗方向与目标。进入大三之后,学生马上要面临就业,在就业指导体系上,可以增设笔试、面试指导技巧,开设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帮助学生搜集最新的就业信息,尤其是各类高质量就业信息,让学生能够全盘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就业中抢占先机。3.4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在就业指导内容上,除了常规的指导教育之外,还要涵盖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这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能够关注时事,掌握经济发展动态与国家就业政策,能够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乡镇中就业,并颁布了保护政策,但是,大学生参与度并不高,高校要为学生宣传此类工作趋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大学生的片面认识,并为学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为学生定期推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少走弯路。第二,就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多渠道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了解学生困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1对1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来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在职业道德教育上,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特长,看到发展前景,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学习空间和学习思维,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展模拟市场训练,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三,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如今,就业形势变得日趋复杂,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面对就业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焦虑心理和从众心理,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专题宣讲的方式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获取到最佳的教育成果。
4结语
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高校的就业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发展时间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种种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就业指导理念、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增加实践内容,与时俱进的构建就业指导制度,深刻落实就业政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莹莹,陈盈盈.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6(06)
[2]吴秋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研究[J].才智.2018(36)
[3]刘解答.“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
[4]赵欣.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
作者:刘媛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 下一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