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成因及精准帮扶
时间:2022-06-30 09:28:46
导语: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成因及精准帮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户籍毕业生与农村户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差异。本研究把就业分三个阶段,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对比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国家、高校、学生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农村户籍毕业生精准就业帮扶策略。
关键词:城乡生源;就业差异;精准帮扶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大事,就业是人们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前提。我国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创历史新高,千万就业大军涌入就业市场,考验着我国的教育质量和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竞争,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户籍毕业生与农村户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差异。本文把就业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的准备阶段、中期的择业过程、后期的就业结果评价,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对比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探讨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农村户籍毕业生就业的精准帮扶策略。
1城乡大学生就业状况差异
(1)城镇与农村户籍大学生就业准备存在差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两类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差不大。但是在社会资本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农村户籍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城镇户籍毕业生。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亲戚朋友的殷切期待使他们身处就业焦虑中。在就业动机方面,农村户籍毕业生更倾向于即刻在组织中就业并获得工资待遇,而城镇户籍大学生则更加倾向于继续深造、出国或者暂时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就业准备的资金投入方面,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主要花费在购置就业面试服装、参加面试培训、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方面。(2)城镇与农村户籍大学生就业经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他们对社会资本的利用方面,例如求职者可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得信息与帮助,从而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城镇户籍毕业生在就业季能够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渠道,得到更多的就业支持和帮助,这些优质就业资源多数来源于其家庭的社会资本。农村户籍毕业生及其家庭的社会资本远远不及城镇学生,甚至为零,他们只能搜寻招聘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渠道的就业信息,并通过个人努力去获取就业机会。(3)城镇与农村户籍大学生就业结果存在差异。城乡大学生在就业单位性质、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异。城镇毕业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名企中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农村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民营、私企就业人数较多。在工资待遇方面,城镇毕业生月薪高于农村毕业生。
2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的成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城镇大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优于农村大学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资金投入充足,教育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师资队伍稳定且质量及结构趋于合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手段及方法新颖,教学质量较高。反观农村教育在各个方面均存在不足,致使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起点上就存在差距。其次,农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地或外出打工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收入有限,家庭人均收入就更少。花费在教育上的费用过多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因此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约束,他们会花费较少的费用,选择较低的教育需求,这导致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农村大学生也会鉴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而选择在毕业季尽早就业为家庭减负。国外学者通过对300多个家庭贫困的孩子进行跟踪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即家庭的经济压力会对子女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延迟满足能力产生消极影响,而这两种能力普遍被认为是人们在各个领域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我国的户籍制度也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我们一直呼吁就业平等,但是很多地区很多单位人为设置了户籍障碍,“仅限城镇户口”、“本地户后优先”等招聘条件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毕业生在城市立足困难重重。(2)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方面的差距。基于能力的新人力资本理论,让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口。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应该作为农村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发力点。但是我们在调研中普遍发现,农村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更加关注学习成绩,较少参与社团活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导致农村大学生虽学习成绩突出但组织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欠缺,在就业中缺少竞争力。另外,城市大学生毕业时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在数量、质量等方面高于农村大学生。以就业信息为例,城镇大学生的家庭关系网络可以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且在就业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就业帮助,这必然会加大就业成功率。但是农村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有限,没有人脉,他们只能主动去招聘网站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积极参加每一次面试来争取就业。最后,城镇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长教育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学历普遍较低,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对子女早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3)城乡大学生个体差异。早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环境会给城乡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认知和眼界。农村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重担,大学期间花费在兼职上的时间精力较多,减少了对个人发展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城镇大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兴趣爱好、能力提升上。
3.1政府层面。(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过大问题,能有效提高农民家庭收入,首先,国家要健全农村大学生入学、就业培训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为农村大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经济担忧。免费提供就业培训。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农村大学生在就业实习方面给予帮助。例如设置企业奖学金或者为农村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实习就业岗位。其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补齐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短板,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早期干预。另外,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因户籍带来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村毕业生在城市立足的机会。最后,加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家庭更加关注教育问题,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使农村学生从小受到有效教育。(2)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第一,鼓励农村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基层企业、新兴企业中就业。结合国家新形势新战略,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毕业生,到农村去,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发展做贡献。第二,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大数据、互联网+就业模式逐步完善,为农村毕业生推送精准就业信息,发挥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的作用,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第三,鼓励农村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如创业补贴、担保贷款、减税降费等。3.2高校层面。(1)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减少就业迷茫。高校要尽早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要开展课程教学,还要进行学生职业性格测试,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的了解自己。帮助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并监督其完成结果。另外高校也要积极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以提升非认知能力(包括开放性、认真性、外向性、协调性、精神稳定性)为主的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培训,促使学生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高的非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工作,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好的生活状态。(2)建立就业指导专家库。从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通关、心理压力化解、创业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指导。为农村户籍学生建卡归档,由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就业前指导,实时动态记录,答疑解惑,正向激励,使得就业帮扶更具有针对性,保障就业指导效果。(3)开展校企联合,实现人才对接。做好企业与学生双向互动,及时掌握农村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荐优秀农村大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在实践中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找到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突破口。企业可以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实习过的农村户籍学生。(4)建立精准就业服务体系。首先,构建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和评价制度。明确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职责,引入监督评价机制。设立学生就业满意度评价,企业满意度评价,不仅要关注毕业生就业数量,更要关心毕业生就业质量。其次,就业指导老师要准确把握农村户籍学生信息。做好农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建立农村学生就业数据库。对于就业意向明确的学生,实施分类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就业帮扶。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认真分析其原因,针对不同个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3个人层面。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从跨时期能力投资的可替代性来看,非认知技能投资的可替代性更高,进行后期投资的效果更好。因此农村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关注学习之外,应更加注重非认知技能的提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岗位实习,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另外农村户籍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开放就业视角,正确认识劳动力市场。要懂得劳动力流动和迁移也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拓宽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可以有效提升投资效益。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结合自己所学,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精神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相关产业中去,开创一番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晓曼,曾湘泉.新人力资本理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态,2012.
[2]邢娜.浅析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
[3]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
作者:王超然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上一篇: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
- 下一篇: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