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
时间:2022-06-30 09:09:22
导语: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包括教师积极引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务实的就业理念、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在这个注重综合能力水平的社会,企业对于就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就业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就业观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大学期间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深刻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还能推动学生正确认识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择业,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有深远的影响[1]。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思政教育在高校中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以期能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有所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目前,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不断有学生进入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实践为一体的大学中,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重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就显现了出来[2]。(一)学生自身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自我的评价也很高,但其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的抗压能力较差。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不能融洽地和同事相处、对薪资的要求过高、其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以应对工作等问题,导致相关招生单位不愿接受这样的毕业生。(二)专业要求不匹配。有的专业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就业时,部分专业鲜有单位进行招聘,而大多数的学生不得以只能选择相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但是一些招聘人员对于招聘的条件要求很严,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要求。还有部分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薪资不高、发展前景堪忧,学生就会放弃自身专业,选择其他行业进行就业。(三)客观影响因素。高校的不断扩招,致使国家毕业生的数量快速增长,21世纪初期不到100万的毕业人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增长到了795万,近7倍的增长速度导致社会行业需求无法满足过快增长的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就业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同时,国际的经济变化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小的影响,更多的待业人员和应届毕业生同时竞争,这对高校学生的就业也是一大考验。(四)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于各种行业当中,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加速了社会化进程,部分公司借助人工智能保证公司运转,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给更多的待业人员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危机感,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就代表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将会进入就业的竞争大军中。
二、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具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有些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认为自己的专业没选好,不被社会过多的关注。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不好,教师没有传授更专业的技能,以致自身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产物,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以集体利益为根本目的,为了广大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人民利益而奋斗终生。所以,通过分析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及探究个人的人生观能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充分认识国家政策,积极推荐学生到基层服务,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对大学生积极、正向人生观的培养[3]。(二)扶持正向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有关,近些年中国受国外文化思想影响严重,致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了贪图享受、依赖他人的恶习,对自身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价值观对人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人生追求。正向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追求及理想信念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4]。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为方向。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布置小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养成学生吃苦耐劳、勤奋、独立等优秀品质,使其在以后的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三)了解社会动态。高校应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分析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状况,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社会发展前景,关注就业动态。根据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思政教育,教师和学生讨论、分析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即行业需求,引导学生对新兴科技进行研究,这都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显现出来,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高校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发挥其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一)教师积极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社会形势,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准确地把国家各个地区针对就业问题的制度和政策传达给学生,并通过学校学生社团、广播电台,贴吧论坛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通过思政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给学生提前分析就业时会遭遇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解读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以往学生成功创业的事例,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乐观的态度、有正确的就业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要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以思政教育的内容为主体,设计好实践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如时事评论、理论宣讲等,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内心,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5]。高校还应该与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共建、联建公益服务基地,形成“项目化运作、分类式培训、动态化管理、阶段性评估”的组织管理体系,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和各类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所需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三)形成务实的就业理念。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务实的就业理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分析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职业规划。学生可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定位,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没有太多优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群体,只是一个普通的就业人员。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要多进行自我批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多一些务实,少一些空想,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平时多和学生讲一些务实的企业家和名家的事迹,通过他们的事迹给学生向上的力量,从而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突破。教师在平时的实践和学习中要突出务实理念,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反对空谈、崇尚实干,这是改进作风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各项工作的责任都很大、要求高、牵头抓总的任务多,教师必须以求实、务实、落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学生要放低姿态,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要在工作中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学生还要认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拈轻怕重,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学生要有“先实践,先学习,再就业”的工作理念。脚踏实地,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事一些服务业的工作,或者干一些体力工作,让其先在社会中站稳脚步,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实现个人价值。(四)适应社会发展。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事情都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完成,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来体现的,科技的发展体现出的是生产力的提升,在专业不适应社会发展时,学生要多想一想,如何才能让自身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据此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去修习其他热门专业来丰富其知识储存量。并根据社会形势,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此外,高校在掌握就业大局势的情况下,需要对部分专业进行改革,以期能实现教师培养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个目标,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四、结语
新时期世界的经济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改变而改变,它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就业指导离不开高校的思政教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才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高校要通过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对社会形势及自身有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范征宇.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7(59):149.
[2]李准.浅析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才智,2017(3):5.
[3]曹玉艳.浅析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114.
[4]周龙.浅析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新校园(阅读),2017(12):146.
[5]段翼泽.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1):7-9.
作者:杨德超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上一篇: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分析
- 下一篇: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成因及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