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时间:2022-05-23 02:51:18
导语: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网络平台的融入,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元化融合协调上带来了思维与模式的全新转变,高校只有积极配合,协调更多的资源,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新教育形势,才是真正响应网络平台的号召。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了网络平台的概念,并对网络平台创业创新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可见,国家已经将创新创业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随着互联网逐渐向着大数据升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必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
网络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势不可挡的占据了时展的新潮流,为我国构建创新体系和强化创业支持服务带来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双面影响。将网络平台理念融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必须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要重视网络平台和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积极与外部机构进行互动与结合;二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能反向作用与社会创新创业,在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和网络平台的影响力,从而构建社会、高校、互联网+三者之间的齿轮效应。
二、“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完善创新创业法律体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社会发展做出的整体部署,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下,法律体系可以说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可忽视的保护伞。因此,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当务之急是构建一整套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合理运转的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不仅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创业基础”,还要兼顾到创新创业主体资质、经营管理、权利义务等多方面的法律教育以及行业法、经济法、合同法等法律内容。只有这种系统的、纵向与横向互补协调的法律教育体系,才能有效的为网络平台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创新创业专业化程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从顶层设计开始,展开与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以此为辐射,在各个院系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在结合各个院系教学资源与教育模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设带有各个院系不同特色的创业课程,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到专业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在开设课程时,要以基础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中心,囊括各个专业的不同知识,形成跨越多个学科的教育课程群,并以此为磁石,将不同学科范围的教师和学生都吸引到课程群中,构建以多元化知识结构聚合思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辐射模式和磁石模式双管旗下,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使学生自觉的将创业意识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去,推动创业意识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完成创新创业专业化的转变。
(三)构建“创新创业云”系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生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体系,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续多远信息沟通与协调是否顺畅的影响。而网络平台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构建“创新创业云”系统,就是将各方面的有关信息纳入“云”系统中,将创新创业数据进行汇总、互通、共享,从而进一步的发挥互联网的平台效应,使得创新创业大数据的使用更加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创新创业云”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顺利的完成由传统指标向非机构化数据变量的转变,更是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更多资源与过程上的支持。“创新创业云”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系统:一是案例库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整合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并进行共享,从而避免各个高校之间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划分不平衡的情况;二是交流平台子系统,其是一个在线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不仅可以自主的获取资源,更能够切身感受学习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协同效应,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向性;三是模拟子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从而显著的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四是专家智库子系统,其主要是以高校智力资源为载体,在学生毕业后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提升未来人才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网络平台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主动寻求突破,只用积极的与网络平台系统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玉花,王凤芹,徐公义.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自考本科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23).
[2]余龙九.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Z1).
[3]刘立云,赵慧勤,李春燕.基于Schoology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C程序设计”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
作者:李伶利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 上一篇: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下一篇:初中英语生本教学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