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辅导员就业策略
时间:2022-02-19 09:37:38
导语: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辅导员就业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就业质量亟须提高,女学生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准备略显不足,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利益相关方,辅导员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和充分就业中的就业指导策略选择,可以从增强就业指导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与家长、校职能部门、企业保持家校企经常性互动,重塑大学生“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方面着手,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
近年国家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综合素质较高劳动力的需求同步增长。据推测,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1]。大学毕业生作为我国最富有生机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青年群体之一,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最终要把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推向就业市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仍要坚持抓好的一项工作。我国结构性就业难较为典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还将长时间存在。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1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初次就业掌握的初级技能在行业竞争中不占优势,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因男女有别,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性。1.1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伴随房地产市场和网购经济的持续发展,诱发了诸如房地产和快递等行业的高速增长,像房地产业和快递业也由此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产业。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停留在依靠大量劳动力、资本投入等要素驱动,还未完全转移到依靠人力资本素质提高、依靠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能够吸纳足够多就业劳动力的还是一些第三产业如生活服务行业。在服务行业的求职竞争中,每一个就业岗位都有很多学生求职,大学生能胜任的工作,同样的低学历人员也可以胜任。企业用人成本上升,大学生虽有学历优势,依然需要重新换工作岗位,就业稳定难以保障;岗位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吸纳大学生的就业方面还相对有限;相比起社会初级求职人数,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岗位还未能得到满足,社会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1.2大学生就业质量亟须提高。综合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至少应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就业能力、社会保障[2]52。现阶段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与社会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有关。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我国产业发展正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中,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劳动生产条件相对薄弱,高技能人才供给相对不足,初级人才相对过剩。在市场经济竞争情况下,企业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对职工的福利待遇供给降低,社会还存在一定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保障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劳动关系协调不完善等制度性短板。大学生因家庭环境、就职动机等因素,就业选择方面表现出趋同性,他们在工资水平、单位地址、就业行业的目标选择趋于一致,单位所在地优先选择大中城市或离家较近城市,就业行业优先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而小企业等因福利待遇差、晋升空间小、社会保障不充分而不能形成大的吸引力。劳动力供求相对不均衡,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技术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3],一些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1.3女学生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我国在校女大学生数已远超男生,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女生人数逐年增加[2]54。职场中,女性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就业市场上,因男女性别差异,企业对男职员有所偏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女大学生由于性格、动手能力、所学专业等因素,在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有所欠缺。未婚女大学生未来还要承担结婚生子等家庭责任,在民营企业求职中碰到的条件要求要比男生苛刻。女大学生对自身所承担工作施加的影响力,与男生相比有差距,在职场上经常碰到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度明显高于男生。不仅如此,女大学生就业后不论是工资水平还是工作一年后的工资涨幅、职业生涯晋升空间也不及男性。一些女生自我追求感较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希望找到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平台,容易产生理想化的就业观,给自己增加就业难度。
2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略显不足
当今,为数不少的“95后”“00后”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生存压力较小,对主动就业并不积极,对“劳动最光荣”的认识粗浅。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准备略显不足,对毕业生就业的注意事项教育不够,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较随意;一些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未重视,就业中不能很快脱颖而出;近年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缓就业”一族,存在“等靠要”就业心理。2.1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较随意。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劳动权利和义务为主体内容的书面协议[4],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大学生社会阅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求职经验不足,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对试用期时间、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内容的填写不够严肃,随意签约,容易陷入劳动合同的陷阱,埋下劳动纠纷隐患。大学毕业生初次找工作,参加各类招聘会,缺乏警惕性,加上求职心切,容易碰上一些就业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以见习期的名义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规避责任,用人单位给予工资低于所在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克扣试用期工资。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各方面情况不满意,加上工作态度不够诚恳,经常性跳槽,劳动合同签订意愿低。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切不可随意签约,要认真看待工作机遇,认真了解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认真遵守契约精神,否则可能给自己造成损失。大学毕业生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高校要多方帮助其提高求职力、鉴别力、适应力。2.2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未重视。就业顺利与否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关。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大学生必须在校期间抓住各种学习机遇,参加校园社团、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那些做好就业准备,具有较强学习能力、良好的发展潜质和较好适应环境的人才,才能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业准备包含知识、技能、人格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人力开发储备的过程,需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累积。现实中,一些在校的大学生对自身综合素养的积淀未加以重视,主要精力不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可能一味地认为荣获各项荣誉称号,取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找工作就能一帆风顺,忽略了综合素养的长期积淀。就业究竟需要准备什么?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仍未有科学的认知[5],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国家大力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高。根据公益组织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调查统计,我国青年的首次创业成功率不足10%[6]。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还需要注重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合作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的积累。2.3大学生“等靠”就业心理依然严重。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找工作中要付出汗水、时间、金钱等成本。学生在初次找工作过程中,容易因为工作的辛苦而放弃就业。有的学生在没有找到预期工作单位,就业受挫情形下,容易滋生“等靠”就业心理。“靠关系”确实是找工作的一条捷径,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不失为找一份好工作的理想办法,毕业生中不乏通过家庭关系而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例子。很多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时最好是通过熟人介绍,从而滋生“靠关系”,指望家中亲戚长辈介绍工作的不良心理。有些大学生可能从一入学就认为毕业后可进入家人或亲戚朋友开办的企业就业,消极对待学业,消极对待毕业季找工作,出现“缓就业”“啃老”的消极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具备“关系”作为是否求职成功的首要因素,并花时间、精力去托关系、建立关系,甚至“潜关系”,对靠诚实劳动嗤之以鼻;国家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积极作用,还有一些求职困难学生因自身实力较单薄,未及时适应好在校生身份向准职场人士角色的转变,没有及时调整好就业心态,心理因素作祟,怕就业市场中竞争不过他人,开始畏惧找工作,不敢迈出找工作第一步,就业季中“等靠”的心理更为严重。
3新时代辅导员在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中的策略选择
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有质量”和“有颜面”的工作。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利益相关方,辅导员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和充分就业中的就业指导工作策略选择,可以从增强就业指导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保持家、校、企互动,重塑大学生“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方面着手,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3.1辅导员增强就业指导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就业指导的创新性,要不断突破传统就业工作的思维和方法,围绕学生就业工作下功夫,有针对性、个性化地指导,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想方设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辅导员工作方式要变被动为主动,不能等学生有需求而动,等到毕业季的时候才动。辅导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应全方位统筹,就业指导工作从大学生入校伊始到毕业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从学生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做起,建立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生涯档案,随着学业的深入,着重对其就业意识的灌输、就业观念的引导,到毕业季的求职技能等教育,辅导员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论证并加以完善,帮助大学生发展及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和各种抗压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将来职场中更好地发展。有效发挥好就业政策,惠及大学生就业,辅导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辅导员要做好有关就业文件及就业流程的解读,提高大学生对政府出台就业政策的知情度,让大学生充分知晓并能合理享受就业鼓励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调整合理期望值,尽早确定就业目标,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从一线做起。充分认识就业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实施精准就业扶持,使就业困难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简历的制作质量、提醒面试注意事项、完善求职技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在离校前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及其他法律知识的辅导,提高学生合同意识、增强契约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特别是教育女生在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及找工作期间,辅导员关注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学生毕业离校后,继续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为他们走向成功继续加油鼓劲。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积累人文涵养,培养学生养成坚毅、自信、勇敢的品质来迎接未来的挑战。3.2与家长、校职能部门和企业保持家校企互动。辅导员对学生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存在差异。家长长期以来简单通过学业成绩看待自己小孩的表现,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不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为保持大学生就业过程信息的对称,对于学生毕业期间的事务有个清楚的认识,聚焦学生找工作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患就业陷阱、学生对工作的想法,经常性与家长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辅导员须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在大学生毕业阶段主动作为,和家长定期联系,就学生是否直接就业、继续深造还是出国保持沟通。实施家校互动,多方推送招聘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真实可靠,及时告知家长有关党和政府出台的就业文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国家和学校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校职能部门的职责与辅导员分工明确,辅导员完成好校职能部门交给的工作任务,像组织学生参加好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广开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就业。就业指导中心等校职能部门进一步延伸校企合作,邀请企业骨干到校为大学生开职场专题讲座,为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升素养,使得大学生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职位定位,找寻适合自己的行业。辅导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反馈,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等。辅导员除了配合好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部署的工作外,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为大学生将来就业广开门路,可以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对复合型人才越来越看重和需求,引荐学生进企业,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实习,增加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结合。3.3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曾几何时,“劳动最光荣”成为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曾几何时,“劳动”是做苦力、干脏活累活的代名词,在社会上遭受鄙视。什么时候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评价回归理性了,“劳动”也能再次是“光荣”代名词了。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7]辅导员要让更多大学生对劳动多一些科学、理性的理解,从敬业观、劳动光荣、工匠精神等方面指导,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树立大学生“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学生领会劳动的价值,展望劳动的美好,引导合理预期,对真正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人表达敬重。对现今多数“95后”“00后”大学生来说,现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享受生活正成为人生追求目标,对劳动创造财富已经变得陌生。今天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增长本领,还应该积极就业,以积极工作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工作能力水平应该达到岗位的胜任力要求;二是大学生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在平凡岗位上,能够爱岗敬业,不断奋斗,获取晋升空间。努力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是社会和学生的双赢行为。辅导员重塑大学生的“劳动最光荣”理念,教育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尊重劳动,崇尚劳动,通过努力工作,辛勤付出,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新时代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清醒认识就业在国家民生工程中重中之重,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策略准备,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好更快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缓就业”会更加突出,尊重每一位毕业生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就业面临的挑战,正视自身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不足,努力提升技能训练,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辅导员、毕业生、高校和社会利益相关方相互联动、互相配合,对于实现国家保就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新常态下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EB/OL].(2014-12-26)[2017-11-18].world.people.com.cn/n/2014/1226/c190970-26282714.html.
[2]李长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J].新华文摘,2017(4):50-55.
[3]韩君.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及政策取向[J].改革与战略,2017(4):134-136,146.
[4]杜俊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96-105.
[5]李蕙羽.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认知偏差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4-86.
[6]凤凰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0%[EB/OL].(2014-12-20)[2017-11-25].news.ifeng.com/a/20141220/42761251_0.shtml.
[7]新华每日电讯.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EB/OL].(2015-04-29)[2017-12-26].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4/29/c_134194311.htm.
作者:胡瑞安 单位:福建商学院
- 上一篇: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课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