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03 03:11:59
导语:农林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思想观念上的认知偏差。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其根本成因是源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而这种偏差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影响。以农林类专业学生为例,社会舆论对先进农业技术、先进农业生产经验的报道覆盖面不够广,仅在电视新闻、专题纪录片等栏目中有较多体现,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的推广较少;相反网络上鼓吹大量网红、微商鼓吹轻轻松松“一夜暴富”的事例,以及其它隐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传媒作品,影响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现状的判断和自身的价值取向。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传达就业创业政策、分析行业前景和市场环境等“硬教育”方面,对于思想引领的“软教育”重视不足、技巧不够。家庭中,父母亲朋对行业的认识不足和盲目评论,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比如一些家长认为“种稻”“养猪”这样的事业不够“高大上”。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学生的家长,将现代化农业和以前简单的、小规模的农事生产混为一谈,认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孩子还从事和自己一样简单而收益微薄的农事生产,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因而不愿自己的孩子从事农林类行业。而有的父母观念僵化,又溺爱孩子,硬是希望孩子考上公务员一类的稳定岗位,乐意供养孩子直至其考上公务员,助长了孩子“啃老”的惰性思想。(二)智、力、技、能方面的储备缺乏。硬实力的缺乏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就业者还是创业者,在走向社会、走上职场时,都需要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包括他们对行业、对市场的认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新事务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等。细分来说,对于就业者而言,需要了解和掌握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等一系列与应聘岗位相关的技能。而对于创业者,则要求更高:需要创新意识,还要有将创意转化为产品输出的能力;需要有择人用人的眼光,还要能立足长远,有防范未然的预判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需要懂得营销策略,还要有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智、力、技、能,这些硬实力的准备不仅是靠理论学习,更要依赖实践的磨砺,还需通过教育引导,将其融合、提升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发挥着思想引领的功能[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发挥着价值导向的功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功能[2]。(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精神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树立精神引领的风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植根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土壤里[3],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形成积极的、理性的就业创业观,从而获得源源不竭的成长动力和不被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侵蚀的定力。以农林类大学生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奉献意识,更多地引导学生着眼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建设、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中的一员,鼓励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去建功立业,有助于纠正学生贪图安逸环境和只顾个人眼前利益的畸形观念,改变学生看待就业、创业的眼界和站位,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明确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联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实践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行为纠偏作用。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业创业者都应当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并恪守职业规范,发扬职业道德,热爱岗位,在岗位中奉献和成长;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平等互信,友善待人,学会情绪管理和待人处事之道。以农林类大学生为例,其就业创业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农药和饲料的不规范使用、转基因食品等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也可能遇到农业资源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依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毕业生在遇到问题时,应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不为牟取利益而弄虚作假,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保障自身就业创业实践不悖于国家、社会的价值导向,才能有利于个人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林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就业创业教育不应只有技能和技巧的“硬”教育,更应有观念和认知的“软”教育,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心理辅导为辅助的基础教育。在就业师资配置上,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过硬、学科功底深厚的专家型教师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业务技能提供科学支持,也要有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老师,负责端正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发掘、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需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为传播的、学生耳熟能详的理论,是有高度而又接地气的,以此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以农林类大学生为例,把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的集中教育和通识教育放在大学生涯较早的时间、放在低年级,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兴农强农、匡国利民、敬业乐群、诚信立身,同时配合专业导论等课程,让学生看到现代化农业大有可为的前景,自觉产生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同时,在学生往后的大学生涯中,结合案例教学、技能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不断巩固和强化,在个别学生遇到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时,给予“一对一”的重点指导。(二)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就业创业教育的资源。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调动校友资源、鼓励就业创业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以农林类大学生为例[],农林类的专业往往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夏令营、校企合作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将学生带到优秀企业中,让学生看到更真实的职场环境和市场环境,感受优秀的农林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也为学生拓宽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平台,强化就业创业技能;邀请优秀校友回校讲课,以自身的经历、见闻、经验,形成榜样力量和借鉴作用;同时增强实验、实践课程的投入,鼓励优质就业创业团队的发展。(三)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实效。各高校、各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设立了一些赛事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并激发教师的指导热情,但笔者认为在赛事之外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宣传工作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拓展和延伸。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赛事中,提炼相关案例的提倡意义和社会价值,结合校园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将优秀的就业创业者的先进理念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以农林类大学为例,有许多返乡创业、以所学帮助农村进行产业推广的校友及其案例值得进行跟踪报道、提炼总结、树立典型。同时,可利用高校的技术资源和宣传优势,帮助推进线上线下的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比如众创空间、孵化器和线上的宣传、众筹平台,对优质的就业创业项目进行线上、线下的“双管”支持,助推就业创业教育的时效和实效,多方位帮扶学生就业创业。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奠定深厚、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丰富其内涵与外延,也滋养出更多、更完善的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顾萍.儒学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徐春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95-97.
[3]邓若玉.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作者:赵佳懿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
- 上一篇:有限理性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