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
时间:2022-10-09 05:25:06
导语: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多。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教育制度、高等学校教育机制、家庭背景和学生个人等多层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然后阐述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尝试探索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农村生源大学生主要指的是来自农村(一般以户口为准)的入学学生。索文斌等提出,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学习基础、心理特征、高校入学机会等方面相比城市生源大学生有较大的差异,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层面需要给予农村生源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加强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就业潜能,加强创业锻炼等。林晓兰等提出,高校扩招使得农村生源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生源大学生职业认知低,就业能力有待提升。尚大军提出,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需要针对农村生源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王茂州提出,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对于整个国家的创新性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关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或创业能力方面的,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1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1.1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近5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次,2015年达到749万人次,2016年达到765万人次,2017年达到795万人次,2018年达到820万,具体见图1。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人才培养质量并没有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1.2农村生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农村生源大学生占据大学生的比重逐渐提高。但是,目前,农村生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比较多,主要可以归纳为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与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对比城市生源大学生,农村生源大学生本身数量比较多,就业情况相对较差,农村生源大学生中愿意创业和选择创业的人数比较少。
2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社会方面、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个人职业定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职业选择、社会就业歧视、农村生源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与能力不足等。
2.1职业选择问题
农村生源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求职目标不清晰,难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规划;对未来的职业世界认知模糊,并且职业价值观比较单一,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农村生源大学生求职被动、求职选择机会少、求职成功率低等现象。
2.2就业歧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供给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村生源大学生遭受就业歧视的可能性大,有些企业单位不招聘农村户籍的大学生,给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3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不足
由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不看好创业,不愿意创业,家庭反对创业,农村生源大学生逃避社会的舆论压力;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能够整合的创业资源比较少,难以创业成功。
3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社会原因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教育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二元制结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源大学生在高校竞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劣势;一些人士对农村人口存在偏见,导致不少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受挫。
3.2学校原因
高校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缺乏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没有建立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3.3家庭原因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教育观念落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落后,缺乏对于孩子的职业引导与指导,甚至有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长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能有效地排解农村生源大学生求职时遇到困难后的消极心理障碍,影响其求职动力。
3.4个人原因
由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存在心理自卑,就业与创业时遇到挫折的应对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农村生源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独立意识与独立精神不足,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不能对未来进行规划,没有很强的就业计划与行动。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时综合能力不足,会出现被动选择的局面。
4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4.1构建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高校需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注重就业心理教育,建立就业指导机制,培养积极心理,消除就业与创业中的心理障碍,以增强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注重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农村生源大学生职业认知水平较低,高校需要注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给他们传授求职知识与技巧,鼓励他们构筑自我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提高他们对于职业的认知,在校期间规划职业方向与发展路径,并付诸实践行动,以提升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并能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岗位。
4.3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加强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校期间开展一些小成本的创业项目,以提高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高校教师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共同开展创业活动,增强就业体验,磨炼生存与发展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4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创业机会增加,各地区都针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出台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加强返乡创业的观念教育,鼓励更多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农村“智力外流”转向“智力循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增加。
5结语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需要提高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确立就业与创业指导的长效机制,加强心理教育机制建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增加实践机会,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以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索文斌,宋欣.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青年研究,2015(3):4-7.
[2]林晓兰,陆婵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职业认知与就业选择[J].宜春学院学报,2016(8):112-117.
[3]尚大军.农村生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2):40-44.
[4]王茂州.农村生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探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8(1):92.
[5]韩黎,李玲,林雪梅.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就业绩效的影响: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65-69,84.
[6]王飞龙.创新创业形势下农村大学生择业去向引领——基于马克思需要理论[J].鄂州大学学报,2016(4):75-77.
[7]刘志侃.地方高校农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反思及引导[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6-91.
作者:姚莹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 上一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思考
- 下一篇:让良好的口才成为大学生就业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