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

时间:2022-08-13 08:53:32

导语: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

摘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经济发展的核心也在于人才,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辽宁省内就业创业就是在解决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所需人才的问题,就是在为辽宁发展聚焦人才、储备人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本研究将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和积极的实践研究基础上,为高校教育引导毕业生服务辽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思路和对策,具有可操作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作用分析;辽宁振兴

辽宁要实现经济振兴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人才政策,实行“人才强省”战略。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是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生力军,是辽宁人才强省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投身辽宁地方经济建设,是当前发展的需要。然而辽宁省面临着大量高素质人才外流的现象,2017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95511人,留在辽宁就业的仅有19万余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66%。目前,辽宁经济企稳向好,GDP增速由负转正,辽宁振兴发展亟需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支撑,亟需高素质的大学生毕业后留在辽宁就业创业,服务辽宁振兴发展,这是辽宁振兴发展对辽宁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就业工作离不开政府、高校和企业的鼎力支持,尤其是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制定更加全面的吸引大学生在辽宁就业的政策措施提供思路。

一、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和真实地了解当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沈阳市委教科工委批准立项专项课题《以促进辽宁省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研究》课题组于2017年12月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实地到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院校走访调研。这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就业形势以及高校在促进大学生辽宁省内就业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调研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辽宁高校各年级大学生、与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3份。通过对问卷、访谈和文件资料的后期分析,课题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当前辽宁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留在辽宁就业意愿较低。当被问到“您是否愿意毕业后留在辽宁地区就业时”,有34.73%的学生表示“愿意”,有30.8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有26.25%的学生表示“都可以”,有8.16%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可见,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留在辽宁就业意愿较低,仅三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留在辽宁就业;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明确表示不愿意留在辽宁就业的仅占30.86%,也就是说,通过辽宁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努力,通过合理的积极引导,只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我们可以做到让69.14%的学生留在辽宁省就业。进一步分析得知,辽宁省内生源中,有过半数的学生愿意毕业后留在辽宁就业;非辽宁省内生源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愿意毕业后留在辽宁就业,可见,生源所在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二)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在辽宁省就业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辽宁省地区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大学生主要在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通过走访各高校我们得知,2017年在辽宁省14个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沈阳、大连两市共接收毕业生约占60%,而到其他12个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约占40%。通过调研,当被问到“若在辽宁就业,您会选择在什么地区工作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会留在沈阳、大连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寻求职位”。辽宁省既要发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吸纳大学生就业上的龙头带动作用,也要通过区域经济政策例如我省“沿海经济带”、“突破辽西北”等重大发展战略措施吸引学生关注一样有较多就业机会并且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非中心城市,相信随着非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主要去向。(三)辽宁省高校在宣传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力度不够。在就业环境的认知上,当被问到“您是否了解辽宁省现已出台的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时,仅有15.67%和3.4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而且几乎全是高年级学生;还有16.3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多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低年级。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在宣传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力度不够,通过走访,很多学生表示缺乏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的有效渠道;同时,辽宁省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较晚,大多高校仅在大三甚至大四阶段开设课程,导致学生在低年级很少接触就业指导相关服务。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些简单的规划”、“不知怎样规划”,表示“很认真的规划过”的毕业生不足三分之一。除了学校安排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进行详细的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和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四)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较强,缺乏服务家乡、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更加注重自我,普遍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比如,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早就业有利于个人发展”;选择升学的大学生,大多是为了“起点更高,待遇更高、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留在辽宁就业的因素是“家庭影响”和“辽宁适合个人发展”,而不是“服务家乡”。虽然有6.01%的学生“非常乐意参加”和31.19%的毕业生选择“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才会考虑”辽宁基层就业项目,但仍然有47.02%的毕业生明确表示“坚决不去”。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奉献教育和使命教育,鼓励大学生服务家乡、服务基层。

二、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高校就业工作责任体系。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教师包学生”的责任体系,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配备充足的办公人员,要把提供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以服务辽宁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多角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培训,随时掌握辽宁省以及各市就业政策,主动了解用人市场动向,以便及时向学生解读。(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辽宁省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于辽宁产业需求饱和以及应用性不强的专业,减招甚至停招;对于与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息息相关的专业,扩招或者增设,例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人才短缺,需要辽宁省高等学校培养相关领域人才支撑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大学生高效、优质就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有条件的更改专业、灵活学分制、在校期间到企业实习等各项改革创新。(三)建立全新就业指导模式。建立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模式,即低年级结合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发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思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奉献教育,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留在辽宁、服务基层;高年级开展专业实习和企业实践,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如简历制作、面试指导、政策宣传等,提高职业素质。各高校要开展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指导模式,高校各级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等,都应该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工作出发点,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辽宁省以及各市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引导学生的就业愿望与辽宁省经济振兴发展大环境相融合。(四)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自2017年6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2018年4月,辽宁又出台《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同时启动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向各类人才发出了诚挚邀请,吸引人才留在辽宁、服务辽宁振兴发展。辽宁省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杂志、电台等新媒体构建正确的舆论环境,以校园文化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宣传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鲜明态度,辽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坚定决心,辽宁“再展宏图、再创辉煌”的坚定信念,增强大学生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关溪媛,李雪.辽宁经济振兴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72-275.

[2]杨志秋,于群.辽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探讨——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J].学理论,2013(1):280-281.

[3]吴彦宁,刘营军.对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中作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5):58-59.

作者:闫晶晶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