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3-31 10:43:27

导语: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由于受之前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和我国人口基数的影响,自2005年起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最,严重加剧了当前新时期环境下我国的大学生人才就业市场的就业压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从家庭问题上升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和谐、高校发展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亟需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日趋扩大,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早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模式转变为宏观调控,即“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这种新型的人才就业模式给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提供了自由、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俨然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1简述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1.1供需失衡,招生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根据麦克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入学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到2003年首批扩招生毕业,至201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已高达到770万。而相较于入学率的逐年上升,我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初次就业率均不足80%。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及全球经济形势的缓慢发展态势为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压力。

1.1.2结构性就业难,就业状况分布不均衡当今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在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就业区域的选择、就业方向的选择等诸多的结构性就业状况分布不均衡。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存在东快西慢、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和特点,因此就造成了对广大毕业生的强大吸引力和诱惑;除此之外,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失衡现象。比如,涉公的职位和工作经常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而私企级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类行业及农业等在我国需要大量人才的行业和职位则更多的被现在的毕业生所冷落和嫌弃。

1.1.3普通院校、基础学科及女生的就业不公平现象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因为存在着前面我们提到的供需的不平衡及结构性就业难等问题,故因为前两个问题所衍生出来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基础学科专业就业难等诸多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在当今的招聘信息中,这样的字眼“男生优先”或者“只限男生”屡见不鲜;名校效应和重点专业的影响也愈演愈烈,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国字头和世界500强的企业等,甚至达到非“985”院校不要的程度。用人单位的种种就业不公的现象,使得大部分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1.2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发展趋势在高校大学毕业生严重供过于求及各种就业不公平现象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此种社会形式迫使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已经逐步从沿海城市、涉公的工作及外企就业等意向向农村、基层的职位及三线、四线城市转移;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普遍的由原来的高工资、重地域、好环境、求稳定向重发展、轻工资、敢创新的务实的就业观念转变;其次,针对“只要男生”及非重点院校不要等多种就业不公平现象,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正在逐步强化,加速了就业市场的完善和规范,也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升了就业的信心和希望;第三,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学生也在跳出体制和思想限制走创新、创业之路,为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开创了新路径和指引了新方向;第四,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的发展为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各种利用网络为平台的就业信息的及就业岗位的增加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而且这些职业则更多的收到广大毕业生的喜爱和欢迎。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从形式上来看,是由于之前高校扩招政策所直接带来的产物。特别近些年的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步出现,更是给整个社会、高校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高校的扩招政策确实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为此,而只是表面原因之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宏观调控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教育”,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也由传统的“统包统分”进化到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但传统时期的就业思维模式、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2社会发展水平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得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所处时代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经济的多方面制约,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至少80万个新增的就业岗位,故经济因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的阶段,随着市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国有企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行政事业机构不断改革,公务员人事结构的不断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公平的机会。

2.3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课程等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当前存在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与社会脱节,即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影响其就业率;第二,部分高校不重视,甚至忽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机构和课程的设置的目的就是提高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得问题,而一些高校盲目的重视行政化的就业指导状况,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就业指导内容实践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下,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顺应时展潮流,实现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就业,是当前摆在高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3.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就业制度改革,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应首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的蓬勃快速发展能够不断的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其次,政府应积极优化社会主义市场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扶持小微型企业和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最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就业优先”思想,工作重心从就业管理转变到就业服务上来,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舒适、公平的就业环境。

3.2高校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发展走向,根据高校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和定位高校课程内容和学科建设,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对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及时、高效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同时,高校要引入和发展“产学结合”的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协作,定期开展学生实习、见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高校大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社会。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部门机构的设置和课程安排上都要严格遵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保障高校大学生就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工作。

3.3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完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提升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水平是关键。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组织机构混杂的局面,高校要积极努力的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在校级设立一级的主管机构来调控全校的课程设置和日常就业的行政事务。各尽其责,权责分明,有的放矢。严格把控就业指导教师的引入,不仅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的学历资质,同时需要较好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责任感。高校的课程设置杜绝“断层”的教育模式,而应设置贯穿大学期间学制的安排,如一、二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同时重视组织学生多进工厂、企业见习。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目标,而非实现行政化的高校就业。

作者:雷茗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蔡立彬.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秦自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何晓淳,刘献文,刘铸.研究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7王珍,张树桂.职业指导[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8J.Greenhaus.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Y.Baruch.陈涛译.职业生涯管理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0彼得森,冈萨雷斯.时勘译.职业咨询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3李培林,李强,马戎.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廖苏华.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