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06 03:05:00
导语: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代社会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尖锐,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1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成为社会及政府越来重视的难题。总体来说,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谓大学毕业生,其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就业能力才能更好发展,但现有的大学高等教育缺少必要的就业需求导向,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出入,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突出。
2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在不断减弱。当前国企改革、企业不景气导致裁员时有发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萎缩之势。第二,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加,导致市场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竞争不断加剧。第三,就业结构型矛盾突出。不同高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往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毕业生愿意从事党政事业机关工作的倾向明显。原因分析:第一,不能迅速转换角色。社会是个大熔炉,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要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适应社会要求,才能找到适合岗位,更好就业。第二,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毕业生只有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身个性特征,才能增加成功就业的概率。第三,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毕业生的理念中,好的地域、大城市就意味着高薪、机会和光明的前途,就往往导致大城市的求职者人满为患,而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却无人问津。二是挑单位。毕业后总是喜欢选择一个稳定、待遇好、地域好、社会威望高的职业。第四,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经历了高中的苦读磨炼,升入大学对于很多大学生意味着“幸福”的开始,他们往往放纵自己,进而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交能力不足,有些毕业生在为人处世、人际公关等方面存在差距。社会实践缺乏,在抓好学业的同时,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3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结合以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使问题得到根本缓解,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第一,国家层面。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扶持政策,例如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助其发展。同时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同时积极动员相关部门,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辅导。第二,学校方面。学校应充分结合当下社会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偏重应用性、操作性、技术性课程的教学,积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社会方面。善待刚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使其尽快转换角色,融入企业氛围,更好的为企业付出。第四,自身方面。一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这种素质应是全面的,不仅包括文化课的学习,还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的培育,以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环境能力要不断提高。毕业后,大学生即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大社会,它是个大熔炉,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里面有很多未知和考验,要使自身立足于社会,合理的处理人与事,大学生除了学好文化课外,还应培养适应陌生、复杂环境的能力;三是要有创新能力。不论是择业还是自主创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意味着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东西,意味着颠覆,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有责任意识。毕业生在就业前一定要客观认清自己,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差距和不足,积极肩负责任,要有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选择工作就要踏实工作,不轻易跳槽,对自身负责,对企业负责;五是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头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定位,并按照设计的规划努力奋斗,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而不要等到即将毕业,才慌不择路,迷失自己。
4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问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加以有效解决。问题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这就注定了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其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自身、学校、社会及国家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作者:闫一凡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5]孙冠群.责任政府和依法行政[J].学术界,2004,(8).[6]李青.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启示[J].学术界,2004,(2).
- 上一篇: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 下一篇: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