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2-06 02:51:33
导语: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整体提升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而继2015年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可以说,目前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各高校中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从职业规划课程开设、就业创业意识引导、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很多高校和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调减和扶持,但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仍需多方协同与融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
一、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过去三年时间里,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4年的727万,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2016年更是达到765万人。在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张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就业市场并不能及时满足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使得高校越来越多毕业生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1]。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不断深化,及时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现状、主要特征及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管理和服务,无论对大学生自身职业发展,还是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通过在郑州地区不同高校的不同学历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学生的就业准备与就业预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问卷调查。采用一、对研究方法和抽样调查的介绍,并重点对问卷所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主要呈现样本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工作期望状况、大学生预期薪酬和创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二、对实证结果的总结及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有助于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合理化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及建议
近60%的学生自我就业准备不足,超过40%的大学生表示首次就业信心不足;超过八成学生表示就业压力较大,且女性大学生就业压力高于男性大学生,预计起薪略低于男性,选择自主创业的概率显著低于男性。因此需要高校的就业工作形成全员全过程式的职业辅导氛围,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纳入常规工作范围,从成就体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和稳定情绪四方面开展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讲,适当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就业实践,让学生接触到真是的职业世界;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职业经验积累职业成就感,多与自己背景相似职业成功的榜样学习,从而获取师长、朋友及家长的鼓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学生就业信心。过大的就业压力也会带来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应注意积极引导,从生活上、学业上、心理上多方关注学生,辅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有意识地向女大学生倾斜,举办女性职场辅导沙龙、女性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大力推荐女性就业。[1]
三、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大学生的薪酬预期显著增高
30%的高校学生预计起薪2000-3000元,35%的大学生预计月薪为3000-5000元,提示超过60%的大学生预计起薪分布在2000-5000元,硕士研究生的预计起薪高于本科生,本科生的预计起薪高于专科生。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相较于普通同学,有着更好的薪酬预期。启示高校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更多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薪酬信息反馈,使之将薪酬预期制定在合理区间范围内,有效减少“有也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
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最小,理工农医类专业其次,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大。看重专业对口的学生比例随着人文社科类专业到理工农医类再到艺术体育类专业变化显著递增。有高达65%的大学生倾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希望就业地点。仍有近30%的大学生选择东部沿海大城市作为意向就业地点。愿意到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为35%,有20%的学生倾向到国有企业工作。公务员热仍是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据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压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大学生多元考虑,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发挥个人专业优势,促进自我事业发展。
五、将近25%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
选择从事自由职业的学生比例为15%,说明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目前从党中央到地方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勇敢地选择走出一条创业之路,不仅解决自我的就业问题,还可助益解决其他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作者:唐瑞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轩,高校毕业生求职途径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9.
- 上一篇: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探讨
- 下一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