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模式下大学生就业论文
时间:2022-09-29 09:46:32
导语:SERVE模式下大学生就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针对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SERVE”模式,“SERVE”在英文中的含义为“服务”,同时又是以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Student)大学生是服务的核心和对象,E(Enter-prise)企业是检测大学生技能的过滤器,R(Reform)教学改革是培养大学生技能的途径,V(Variation)就业环境变化是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依据,E(E-conomy)地方经济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驱动力。“SERVE”不仅是五个研究内容的组合,而且也是整个研究的目标,为学生和教学“服务”,涵盖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的服务,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把这五个方面联系起来,针对企业的要求和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调整,最终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生成功就业。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尽管每年招生规模都在增长,但在1999年之前,年均增长率都在8.5%左右。由于提高公民整体综合素质的要求,199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人数,当年招生人数猛增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连年扩招,到2012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当教育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时,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本课题组对河北省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6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基本应聘能力不强。
各大企业当下的招聘形式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简历筛选和综合面试。在简历筛选环节中,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较好的自我推销能力。简而言之,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在撰写的个人简历中充分展现出个人特色以及企业所需能力,也有部分大学生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不考虑不同企业的招聘重点,不但没突出企业所需的能力,甚至忽视了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在综合面试环节,由于对企业经营理念、运营程序、岗位职能要求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不了解,造成大学生在面试招聘中表现出准备不足、信心缺失的问题。
2.专业运用能力欠缺。
专业运用能力主要分为基本专业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其中,基本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基本知识素养等。基本专业能力是一个企业在招聘、试用一个新员工时最主要考察的能力。构成专业运用能力的第二个部分是实际运用能力。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将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成绩的能力。良好的专业知识需要通过实际运用能力才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而实际运用能力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二者缺一不可,哪一方面的缺失都会造成大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的欠缺,导致最终走上毕业就失业的恶性循环之路。
3.职业适应能力较弱。
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上。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有的就职应届毕业生表示自己无法适应角色转换,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职场环境的困扰;有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疲于处理人际关系,以致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还有大学生表示无法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压力很大;更有一些大学生在工作单位很长的时间内都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学校的学生,无法胜任做工做主人的角色。这一切都是职业适应能力较弱的表现,虽然它不直接体现在就业率上,但是却深深地制约着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与前途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日趋严峻,学校在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应该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SERVE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学校就业工作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在大学期间,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指导:一是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将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前景介绍、个人职业生涯制定等相关信息以课程形式完成,帮助学生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并且为毕业生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体系。通过课程的形式,最终使学生达到自主建立职业生涯蓝图的目的,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二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技能指导。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同时,要结合学生个人能力、兴趣、未来预期行业进行相应的“以人为本”的就业技能指导。个性化就业技能指导以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凭借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和外在认知干预,使学生达到正确评估内在和外在环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使毕业生就业走上差异化定位、差异化竞争的差异化道路,才能实现整体办学实力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此外,学校还应遵循“SERVE模式”中学校教育服务于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原则,针对国家发展需求、产业升级、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积极调整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内容。以不断变化的国家形势和就业环境为依据,使高校的就业教育教学工作时刻“与时俱进”,全方位体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办学态度。
2.着力把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纳入培养目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个大课题下,学校作为能力培养的主导力量必须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就业能力,也就是遵循“SERVE模式”中的学校教育服务于教学改革原则。就目前来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难以顺利展开,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欠缺。学生是就业的主体,但是教师却是促进就业顺利完成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欠佳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关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从根源上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纳入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既有理论教学的能力,也有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教师作为沟通学生和社会联系的直接桥梁,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为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实践扩充,为高教教学注入“与时俱进”的新鲜血液。二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将专业相关领域内典型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总结出来,使案例教学真正起到传承借鉴、创新教学的积极作用,提升教学水平、保持不断进步,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良性循环。此外,实行案例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准职场”的情形,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适应期”。
3.增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共同研究课程设置。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前途、学校的声誉,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共同协作的大课题。“SERVE模式”中企业作为检测大学生技能的过滤器,全方位地检验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合理性,因此,学校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基本素质、努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力求做到“SERVE模式”中学校教育服务于企业的原则。学校在制定、安排、教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相关岗位的分析、研究,探讨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内容。“按照系统生态学理论,系统只有在开放状态下,才能进行自组织、自优化,开放是生态系统进化之本。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才系统只有保持对外开放、保证信息的有效交换和人才的不断流动,才能使结构不断优化。否则,就会形成一潭死水,造成整个人才队伍的退化”。由此可见,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以及信息的流动性,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多种方式,首先,高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加强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促进学校知识体系的完善,确保学校所设课程更有时效性、针对性。其次,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此同时,还应体现“SERVE模式”中学校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原则,地方经济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驱动力,高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高校的健康发展又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制定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学校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摇篮,它必须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前提,培养社会与企业所需人才,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企业的生态和谐。“SERVE模式”具有多元性、实效性、服务性,它彰显就业教育特征,作为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结合“SERVE”模式项目下各种要求,才能搭建起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以及实现为地方区域经济做贡献的宏伟目标。加速建立和培养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长效机制,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功效,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水平,完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最优化对接,为未来职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社会文明和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席娟单位: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就业局党的群众路线对照检查汇报材料
- 下一篇: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