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开发满意度模型研究

时间:2022-05-21 09:43:59

导语:大学生就业开发满意度模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就业开发满意度模型研究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现状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是销售,同时也是满足度最低的专业。2011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可见,加强教学中就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1]因此,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是一个涉及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必要时),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从我国来看,学者们对于就业能力开发的研究已经初露端倪,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实践还是非常欠缺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责任在于高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60%的企业中本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不符,相差较大。如前所述,这一点在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有更为明显的体现。因此,高校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系统与职业系统的需求之间还无法取得契合,对本科生在大学毕业后应有怎样的就业能力的认识欠缺,能力开发目标不够清晰。[2]主要表现在:首先,高校没有将就业能力的培养嵌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只是注重贴附式就业指导工作,诸如联系雇主开展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扩展就业渠道、培训面试技巧等短期行为,有的高校甚至就只有前两项。简而言之,高校不仅应该重视大学生获得职业的能力,还应为其未来取得职业发展成功提供必要的能力开发活动。其次,不同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自己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办学定位。一流的大学毕竟是少数,我们承认高校追求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为社会服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所以很多的大学应以此为己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与雇主和巿场需求相一致。最后,教学评价中缺少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标准,以及缺少在此方面与雇主、用人单位的互动机制。如此,高校生产出的“产品”仍然会是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就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学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意识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之后,开展更多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不只是贴附式的,更多应是嵌入式的。同时,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这一改革的深入。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的必要性

首先,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讲,子女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职业或工作。从这一点上来说,家长的投资是为了得到回报,而高校有责任使它的“产品”富有吸引力,顺利地找到用人单位。那么,高校就理应注重其就业能力的培养。再次,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他们已具有评判事物好坏的价值标准,同时他们也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大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来对他们所受的教育进行评价。最后,现如今,有很些高校在就业率上做文章,使就业协议与毕业证、毕业答辩挂钩,就业率存在很大水分已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就业状况,而对于高校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的测量能够真实反映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所做的努力。当然有人认为用人单位的评价可能更重要,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沟通互动机制,通过用人单位了解哪些就业能力对于学生获得、维持就业是重要的。在针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建立起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就业能力结构,之后将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设计为不同的教学环节植入教学活动设计中。那么,此时对这一就业能力培养过程,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契合程度,学生的接受度等则是学生更有发言权。当然,这一满意度客体的内涵可以进一步外延,除了在校生、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可以是毕业若干年的、抑或是用人单位、雇主。在此,暂将前者作为研究对象。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模型构建

(一)理论基础

按照GB/T19000-2000的定义,顾客是指接受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或个人。此外通过对ISO9000:2000中有关定义的辨析得到,组织的顾客可以分为直接顾客和间接顾客,那么非常明显大学生就是高校的直接顾客,而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则属于间接顾客。既然是顾客就有权去评价自己所接收服务的质量,同时,如果顾客对所接收教育质量满意度高,那么效果就越好,反之就越差,也就是呈正相关关系。顾客满意程度(CSD)是测量顾客满意水平的量化指标,是衡量一个组织测评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也就是大学生对于高校在教学和相关服务中进行的就业能力开发整个过程和质量的满意程度,即教育质量和服务满意水平的量化指标。

(二)模型构建

目前,普遍认可并使用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是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Ba-rometer)。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是一种新型的以顾客为基础,用来评价并改善组织绩效的一种测量体系。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模型的构建是以ACSI模型和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模型CHE-CSI为基础,[3]并结合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而形成的(如图1)。ACSI主要由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等6个变量组成。由于感知价值、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主要针对经济领域,另外由于在CHE-CSI模型中,这三种变量对于顾客满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拟合指数,因此在本模型中去掉了这三个结构变量。如图1所示,模型中的就业服务、教学环节开发、用人单位参与环节和学生工作体验机会均为感知质量这一变量的质量因子,这四个质量因子是实证研究而设立的。模型中的顾客期望是特指大学生预期将会在高校得到何种质量的就业能力开发或服务,顾客预期对应两个观测变量其一为对就业能力开发和提升的预期,其二为对将来就业情况的预期。这两种预期会影响顾客对质量的判断。顾客满意同时受到顾客期望反向和感知质量的正向影响。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指标体系

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指标体系是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的核心,如果指标体系涵盖内容全面且观测量能很好地解释所对应的潜变量,那么将提高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因此,本指标体系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学生及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实际要求并经过实证检验而形成的,力求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4]本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内容基本上对中国高校都是适用的,只有本模型中的模糊质量因子可依据各高校的就业能力开发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进行改进。如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于表1中四个质量因子进一步展开,丰富其内容、加强其特色,最终形成具体而有特色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量表。最后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和处理,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加权,最后由公式CSI=∑ωixi计算顾客满意度指数。

五、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的可行性

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往往假定其教育的就业能力与社会的就业需要是一致的,而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让用人单位参与到课程项目的设计中来,这使得高校所提供的教育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容易造成高校和企业在就业能力开发方面缺乏共同语言。这关系到高校开发的就业能力能否得以很好发挥和体现。因而,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来发现高校就业能力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接受度,满意度以及高校就业能力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一致性。因此,高等教育要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必然要提升就业能力的开发,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评价也势在必行。而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也具有很强的操作可行性的。首先,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及教育法规的完善为这一满意度评价提供了保障。学生就业施行“双向选择”,实质上要求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用人单位和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为高校实施这一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其次,满意度测量企业成功运用在先,为高校实施提供了可咨借鉴的经验。同时,高校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将为这一满意度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使测评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学生是高校的直接受众,而高校与用人单位又来往频繁,这二者均为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测量中最为重要的被调查者及信息来源者,他们对于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至关重要。而高校能够较为便利地、有效地集中来自双方的信息,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地接受反馈信息。因此,具备了上述必要性及可行性条件,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及测量,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将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来自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杨雪王雅荣工作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