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分析
时间:2022-11-12 03:05:43
导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结构性失业等一直是重大民生问题,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之一,在政府的多方推动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不断增加,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基于对10多所省内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高校的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生创业实践的环境支持情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性教育;创业竞赛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2020年将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突破840万,加之30万海归和社会未就业人士,估计竞争就业岗位的就业大军将有千万人之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在减弱。社会每年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与日益扩大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间的矛盾,新兴产业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与大学专业结构调整滞后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措施。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鼓励、支持力度。2018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出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双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推动教育机制与科技体制创新,协同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积极搭建双创教育、创业孵化机制和众创平台,搭建城乡协同双创系统平台,产教融合双创系统平台等。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星创天地。由此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种趋势,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各地政府和部分高校为增加就业率以及增加对外人才吸引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出台了一系列专项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面临的困境、创业实践、创业方向选择、乡村创业和公益创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李亚员(2017)基于对全国16个典型城市4935名大学生创业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小,但有一定的盈利;创业政策良好,面临的创业困境主要是经验能力不足、资金缺乏和创业团队合作不畅;创业教育方面,大多数创业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认为有效的教育形式包括企业实习实践、创业园实训、沙盘教学等实践性形式等[1]。潘虹等(2016)指出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创业缓解就业成为一剂良方,我国大学生创业开展时间不长,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较高创业意向,但真正实践相对较少;创业者眼光局限,涉及行业狭窄;创业成功率较低,难以持续或盲目创业等。从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支持三方面剖析根源,并给出对策建议[2]。林爱菊等(2016)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如认知和参与度欠缺、动因理性不足等,探究面临的创业环境以及影响因素,并探索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培养路径和支撑体系[3]。谢佳奇等(2016)提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既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途径,也是弥补农村建设人才匮乏的一种方式,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现状,包括兴趣及准备、自我认知、到农村创业的动机和基本认知、到农村创业风险认知等,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培育策略和措施[4]。陈琼秋等(2017)以浙江省杭州市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为样本,总结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并研究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间的关联性,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团队培育、保障创业资源等四个方面阐述相关政策建议[5]。李森等(2019)指出大学创业者创业方向选择是关键,尤其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为主的科创项目,探讨了基于不充分均衡概念的“互联网+”创业方向选择策略[6]。一以贯之,关于高校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等的策略研究、知识型创业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营造、政策支持等方面均需要深入探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权威机构提供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2019年麦克斯研究院就业蓝皮书指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是2.7%,略低于2017届、2016届(分别为2.9%、3.0%),大学生毕业3年后创业比例增长为6.2%(低于上一年的6.3%),创业积极性稍有回落。201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前五位行业类分别是教育业(占2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13.8%),零售业(占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6.5%),建筑业(占5.7%)。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创公司较少,主要是服务业方向创业者聚集。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方面,2018届本科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教学课程(占41%)、创业辅导活动(占38%),其有效性分别为57%、63%[7],其他还有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竞赛活动,验证了创业教育需要多学科融合,实践体验深化理论学习。在“互联网+”、“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战略下,有更多适合创业的契机和商业模式,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概为2%,远低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也说明我国大学生创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每年真正投入其中的大学生比例依旧很低。大学生创业的支撑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创业政策方面还不完善。(二)问卷调查及结论。对全省10多所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337份,其中包括我校的300多份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5是非常同意,4是比较同意,3是一般,2是比较不同意,1是非常不同意),调查对象为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本科生以及毕业五年内的本科生,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项目、实践环境支持情况等。关于创业竞赛项目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度方面,44.3%的学生认为项目与专业相关性较密切,而11.8%的学生则持不同意见。43.9%的学生表明专业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率一般。41.8%的学生认为参加的创业竞赛项目还是较容易落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操性,11.8%的学生则不乐观,项目落地的市场前景需要考量;46.4%的学生则对参加的竞赛项目是否能落地持中立态度。在问及参加创业竞赛项目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56%的学生持肯定意见,认为参与创业实践、创业竞赛项目确实能帮助提升创新创业方面能力;仅有7.7%的学生认为收益不大,36.3%的学生认为项目在提升能力方面一般。同时,多数学生(占66.1%)认为创新创业竞赛很好地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仅有4.6%的学生持否定意见。由此可知,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尤其是实践项目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还能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于技术创新和衍生,市场运营等各个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创业效果。创业实践内外部环境方面,学生被问及创业实践时高校是否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园,众数为4,有58.8%的学生指出学校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园,而仅有7.3%的学生指出学校还没有大学生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方面,众数为3,显然与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相比,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还有待增加和扩展,有39.9%的学生指出校外实践基地一般,18.1%的学生完全认可学生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在提问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是否具有创业经历时,众数为3,45.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具有相关创业经历,42.9%的学生认为创业经历一般,11.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师没有从事创业活动,不具有创业实践经历。由以上调查可知,无论是实践教学的师资还是平台都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虽然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还无法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实践能力,创新项目落地的需求,需要高校进一步规划发展,鼓励创新型实验室、众创空间等的建设。由表1可知,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无创业实践与其家庭环境呈显著相关性,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有创办企业的经历对他的机会型创业意向和动机有明显促进作用;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也与在校期间有无创业实践经历呈显著相关性,不少学生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如设计类、服务咨询类、软件类、营销类等,发挥专业特长;而父母或直系亲属的创办企业经历对于大学生选择专业没有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在问及创业政策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促进更多的机会型创业方面,调查数据众数为4,即62.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区域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落地开创企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提升个人的创业意愿,且都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包括国家减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税、区域政府简化大学生企业注册流程等有益措施,表明创业政策对学生有效实施创业活动和项目具有一定的帮助。由表2可知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效性总体较满意,无论是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还是其在能力素质培养、创业意向促进等方面都有一定效果,但学生评价数值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也有一些学生对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竞赛、项目实训、实习、实战等各个环节对外部支持的需求颇高,还无法得到满足,在校内外导师指导、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创业项目的聚焦和凝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获得学校的帮助。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系统化培育。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创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立的公司五年内存活的只有不到30%,其中能够实现盈利的只有不到17%[8]。究其原因,市场同行竞争、创业环境、前期承担融资能力不足等都会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教育评估院的大数据显示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7%),其后是缺少资金(25%)、市场推广困难(25%)。众多大学生空有创业激情,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能力和创业素养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高校单独开设或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了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然而开设的效果和专创融合的力度有待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自主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加强创新创业的系统化教育刻不容缓。高校的光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以创业理论课程体系为主,一些研究表明,创新创业实践和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支持,所以在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系统培育方面要有的放矢。(二)加强宣传引导力度,降低大学生注册公司难度。在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最终选择加入创业大潮的人数比例依旧非常低,且有回落趋势。创业是极具风险的就业方式,在当前社会舆论、家庭影响下,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在面临就业时偏向于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老师、医生等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工作。政府部门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引导力度,在社会上促成鼓励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好对创业者失败的保障制度,尝试适度放宽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降低市场准入的成本以及难度,推广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根本利益,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也能促使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社会实践期间能积累知识能力和人力资本,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性教育,实现全程式培育。仅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不足的,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包含创业前期创办公司所需的相关金融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国家地区创业政策、创业相关法律等内容。实践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实训,掌握创业机会把握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创建企业提供实践演练机会,提升实战能力。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及高校利用自身平台举办相应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学生能力,然而这其中选择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为主的创业项目比例占了很大的部分。一旦学生脱离学校的理论和新型设备支持,学生在创业前期所要面临的技术以及资金压力非常大,仅凭个人创办相关企业实现技术转移和研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尤为重要[6]。大学生创业不需要一味追求科技创业项目,应根据团队资源、自身实力等选择市场需要的可行性强的项目,包括公益创业项目、咨询服务类项目、文创项目等。(四)加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打通融资渠道。教育评估院近期的大数据显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方面,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78%),而来自政府资助(4%)、商业性风险投资(3%)的比例均较小。我们的调查显示,学校提供创业启动基金或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方面,众数为3,39.1%的学生认为政府和学校开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是一般,有19.4%的高校学生认为支持力度颇大,34.3%的学生则认为相关资金支持力度较大,7.1%的学生则持相反观点。资金是否充足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情况,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化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打通多种融资渠道,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减税降费,无论是国家及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专项资金补助还是学校的创业基金,无论是向社会寻求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都可以根据创业项目、创业者实际情况尝试为大学生创业者组合提供,缓解融资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02):65-72.
[2]潘红,李国章.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37-39.
[3]林爱菊,朱秀微,王占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99-104.
[4]谢佳奇,李潇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培育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01):31-33.
[5]陈琼秋,郑天翔.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与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7(10):3-5.
[6]李森,陆庭中,戴健男,等.基于不充分均衡概念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方向选择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0):50-52.
[7]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41-143.
[8]王丽卿,赵凌飞.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9(24):42-43.
作者:柯玉荷 沈陆娟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
- 下一篇:大学生电商创业热点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