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难点与策略

时间:2022-09-19 03:49:35

导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难点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难点与策略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各种改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和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那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形势下,一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难招聘到合适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代学徒制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借助现代学徒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它承担着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实体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所以要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源于该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优势。因此,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2.1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更适合创新创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综合性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得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专业设置。在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工学结合、订单班培养、企业实地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平台。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行业企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密切合作。因此,高职院校更适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2.2师资队伍更适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高素质、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重要保障和优势。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旨在培养教师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外,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选拔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参与教学,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所以更有利于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2.3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传统教育阶段,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分数上,所以为了考高分,学生往往死读书,读死书,综合能力素质不高。一些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可能不是他们的强项,但思维相对比较灵活,灵活性和应变性比较强,非智力因素发挥了很大的优势。所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

3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件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笔者认为,除了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大赛等形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之外,现代学徒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它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1现代学徒制能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专业开展相结合。现代学徒制正是一种基于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培养模式,它深度融合了专业、产业、企业以及学校教育等很多方面。它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通过提供实践途径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现代学徒制在促生专业性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吻合的创新创业类项目方面,也极具价值和优势。3.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就会有意识地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所占学分的比重,同时借助实体企业丰富的社会和岗位资源,为更有效地夯实学生的实践技能,创设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实力强劲,社会资源充足,设备设施完备,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完善的实训场所及实训条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岗位实践,让学生更容易达到技术创新的目标;其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可以较好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避免只谈理论没有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真正地锻炼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引入“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项目,可以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3.3现代学徒制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局限于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未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可以真正实现“学习中实践与实践中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才会遇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促使他们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且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4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

4.1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够深入,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不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也仅限于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店,没有把该理念融入学校的育人体系中。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没有强化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也不够深入,流于表象。学生也一味地把勤工助学、开店卖东西等同于创业,没有正确深入理解创新创业的精髓,甚至贻误了学业。4.2缺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和保障措施,培养方案设计也不完善。虽然很多高校有创新创业指导,但很多都体现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偏低,课程与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欠缺。一定程度上,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业余教育”而不是“正规教育”,缺乏有机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知识和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解读国家形势与政策,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技能。另外,在教学过程及模式上,善于应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个性和实效性,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在接受了短期培训后,他们教授学生,通常只停留在纸上谈兵。4.3创新创业实际操作少,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对实操的要求比较高,但目前很多高校在这个方面大多体现在理论层面。很多高校通过“三创”竞赛、创业模拟训练营等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些活动在真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和产学研的结合,在校园科研成果中没有发挥好转化作用。4.4实践教学薄弱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专业性、知识性和技能性,这意味着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仍片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忽视工学结合、岗位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讲授,忽视了在实践操作中的情境性和不确定性等。另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从而获取工作经验、操作技艺,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4.5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在校企合作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既没有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也没有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或者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只是想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场地等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没有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差,师资力量不强,课程规划不合理,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和学校进一步合作的推进。

5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5.1不断创新专业课程建设。常言道,行动以思想为前兆。就是说,要在现代学徒制的指挥和影响下,建立科学的、长期的、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这也是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专门的建设课程的委员会,其中包括教学主管领导、合作企业决策者、行业专家、一些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等。在极大的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各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调整原来的培养人才的方案、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目标定位,为专业课程完整的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再者,组织建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创新小组,覆盖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有关的技术人员,确保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课程开发的专项资金问题由高职院校或院系内部解决,为新型课程的开发和构建打下踏实的物质上的基础。最后,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牵头,联系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大力推进部分实践技能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并检验课本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5.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双主体”建设。现如今,大多数人认为,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度的受益者。在过去,学校与企业合作困难的处境可以概括为“两个热点,两个冷点”:热点在政府和学校,冷点在企业和学生。现代学徒制与之前的校企合作有明显的区别。由于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也是最终学生的工作场所,所以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给学生教授,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的特色。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校企“双主体”建设过程中有非常充分的体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岗位与课程融合。在现实环境中,高职院校常常只能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容易忽视社会与企业岗位需求,导致所教授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体企业岗位能力不相符。学生步入社会,不能胜任相应岗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校要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调研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整合创新创业培养要求,凝练“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企业也要结合学校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学校达成共识,促进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一体化。在编制培养方案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共同讨论进行课程设置,“双主体”共同进行教材编写,促使校内讲授的课程内容与实际企业的岗位需求高度契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岗位实践能力。(2)建立校企“双导师”。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素质优良、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要经常围绕学生教育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校内导师需要真正进入企业,获取大量真实的生产过程实践经验,弥补校内纯理论授课的不足,丰富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效果。校外的企业导师也需要定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培训,学习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快速转变角色,提升教学水平,当好企业导师。除此之外,还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由企业高管担任,根据他们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成功的创业经历,对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实现师资互通,使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岗位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考核互通。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学生考核的主体,协商制定综合考核目标体系。建立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机制,校内导师需要定期进入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并通过周总结、月总结等相关环节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定岗实践的过程及效果,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及总体性考核。按照相关的岗位的要求,通过顶岗实践状况,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还可以定期进行校企座谈,交流和反馈考核意见,指明培养方向,提高总体培养质量。5.3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力度。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教学计划的编撰以及育人目标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类型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力度,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一方面可以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开展社团活动,即由不同企业的优秀导师带领相关专业学生编写商业计划书,并且定期举办各类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助力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当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例如创新创业讲座、学术沙龙、专家交流会等,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或者是获知创业者、企业家自身的创业故事与实践经验,为其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5.4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基地的创立是高职院校培育专业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依据自身的总体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并且充分整合企业、院校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资源,建立起覆盖较广且设施完备的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要从企业中选拔专业人才,不断加深学生在专业操作能力提升和专业知识的积累等,创建相比较完善、有力的人才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平.浅谈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J].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2018,(6).

[2]景丽萍.基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5).

[3]周永莲.探讨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J].教育现代化,2017,(41).

[4]仲颖,黄河.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

[5]章艳华.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7,(02).

作者:娄本宁 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