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及商业环境分析
时间:2022-06-28 03:58:29
导语:大学生返乡创业及商业环境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本文通过自主设计调研问卷,采取问卷访问面谈法,抽样调查了浙江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群体520人,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返乡创业大学生中34周岁以下的创业者占比82.5%,小于25周岁的人群占比30%,25-29周岁的人群占比达27.5%,30-34周岁的人群占比达25%(见表1)。创业时间在2015年之前的受访者占比为40%,创业时间在2015-2017年的受访者占比为32.5%,创业时间在2017年以后的受访者占比为27.5%。
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创业贷款获取不易,资金扶持力度不足。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短板之一,缺乏资金的创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大学生返乡创业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好友借入、银行及信用社贷款、政府补贴和其他来源共五种。对于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来说,其启动资金来源多为自有的存款积蓄和向亲友借款两种,两者合计占总资金来源的77.5%,而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占11.25%,政府补贴的占10%。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商业银行推出创业类的贷款产品其贷款条件严格,且在贷款金额和期限上有诸多限制。其次,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申请期限较长,审批过程复杂,几乎不具备偿还能力大学毕业生很难申请到所需贷款。而政府的补贴资金往往是在创业项目落实后,以补助或奖励的形式发放,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创业者能拿到政府补贴。因此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即使有了合适的创业项目,但资金的短缺仍是制约其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政发〔2015〕21号)指出,“将创业补助和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合并为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重点人群创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贷款10万元以下、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免除个人担保。浙江省对大学生农业创业人员每人补助1万元,连续补助3年”。但本文在实践调研中发现,被调查的返乡创业者启动资金多以5-15万和16-30万为主,其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9%和38.5%。这意味着当前政府的扶持力度无法缓解大学生群体创业资金不足的困境。(二)创业基地同质化高,项目孵化成功率低。创业基地在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传递创业文化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此同时创业基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缺乏特色。创业基地内项目同质化较高,抑制了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同质化引发了恶性竞争,造成了高淘汰率。在投入方面,民间资本投入较少,企业活力不足。另外,创业基地内部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乏创新性项目;第二,创业基地缺乏技术和人才。如表2所示,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2015—2017年长兴县大学生创业项目失败率高达50%。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村“创客”、“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基地缺乏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大学生群体个人能力与社会经验的不足使其很难实现成功创业。另一方面,对于小有成就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来说,其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的考虑与谋划,虽然其现阶段的创业项目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难保持维持长久盈利。(三)人才培养不够系统,创业技能普遍缺乏。创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较全面的、高水平的创业素质。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方向与其自身所学专业具有一定的吻合性。如图1所示,体艺类专业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多数从事了教育业;30%的社科类专业学生从事了零售业;21.43%的理工类专业学生从事了建筑业。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创业行业时深受所学专业影响。但对创业而言,理论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实践能力欠缺。在高校,创业课程的授课老师大部分未从事过创业,仅从理论出发很难对学生创业起到实际的助推作用。而在乡村,政府也未能系统性地组织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浙江省为例,虽然浙江省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的培养基于讲座或论坛的形式,其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传授创业经验,但是浙江省各县(市、区)、乡镇的创业培训仅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开展实际技能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当前我国农村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匮乏。创业需要的能力是多维度、全方面的,而大学生群体刚刚步入社会,除了理论知识外很难具备其他创业所需的素质与资源。另外,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的社会经验普遍不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导致了其创业很难成功。(四)政府政策支持效率不高,精准扶持力度不够。虽然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却很少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出台的优惠政策难以贴合实际。大学生返乡创业作为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政府出台的政策往往无法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设计,从而造成了补贴与实际情况的脱节。在对“政府的创业政策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帮助”的调查中,11.25%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认为政府的创业政策对其帮助较小,47.5%认为帮助一般,甚至有1.25%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认为政府补贴政策完全没有帮助;第二,返乡创业总体情况缺少统计数据。现阶段,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去统计我国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数量及其主要从事行业、公司经营状况以及是否获得政策帮助等相关信息,并且补贴政策颁发后对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实际影响作用政府也得不到反馈,这就造成了政府补贴政策难以改进,其扶持精准性不足。(五)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媒体宣传未达预期。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重大,其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意愿。根据浙江财经大学“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实践服务团调查数据显示,无返乡创业想法学生总占比达到64.94%;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这是返乡创业契机的学生占12.5%;不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但决定返乡创业的学生占3.96%。在整个样本中,大多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高,其更多倾向于城市创业或直接就业。浙江各大高校除了“创青春”这一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之外,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展的交流活动很少。除此之外,现阶段新媒体平台对返乡创业的的宣传很少,在创业氛围的营造方面有所欠缺。团省委关于返乡创业的微博仅有4条内容,其浏览量屈指可数。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商业环境分析
(一)完善创业贷款机制,激发返乡创业动力。首先要简化创业优惠政策的办理手续,增加贷款总额。由于创业贷款手续复杂、申请时间长,这导致了多数申请者中途放弃。故建议各地方政府结合浙江省正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创业贷款办理手续。同时,面对大学生群体返乡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增强与金融机构间的协作,通过两者合作为返乡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降低大学生群体返乡创业的风险,增加其贷款成功率。其次,针对初创失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政府可以设立“二次创业基金”,为其提供第二次创业机会。“二次创业基金”的发放对象应为创新型、且未来有盈利能力的创业项目。(二)推进创业基地多元,提升项目培育潜力。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议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联盟,大力发展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的结合,从而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推进优秀项目孵化机制、引导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团省委可以联合或依托职业学院、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等机构,通过组织成立返乡大学生创业专家服务团队,为返乡大学生群体配备技术指导专家和企业家导师,并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实时跟踪指导,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帮带服务。在学校方面,要在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引入企业实习开展生产性实践实训,从而进一步培育具有潜力的大学生创业者。(三)加强同业互通帮带,提升初创人才素质。首先各级团委、农办、农业等部门要通力配合,积极组织地方农民学院、淘宝大学以及地方职业院校建设,加大对返乡大学生创业的培育力度,积极组织对返乡创业者的培训。其次,团省委应为培养对象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以一至两年为期,并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活动,以此培育一出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返乡创业经营者。培训机构要集中吸纳行业精英、企业高管、返乡创业者、高校及研究院等专家,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团省委还可以加强与市场资源的合作,如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进行合作,由于阿里巴巴、京东在电商发展上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故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与其进行合作交流可以在电商创业方面吸取相应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四)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返乡创业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任务分工,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同时,要整合现有政策、项目和资金,形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工作合力,并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团省委可以全面梳理集成各部门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并通过社交媒体将优惠政策向社会大众予以公告,以此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更好的了解政府意向,从而促进其创业发展。另外,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国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经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使一部分资金、技术、信息、创业人才、创业项目等向农村回流,逐渐形成涓滴效应。并通过进一步理顺各级部门的就业创业职能关系,打通政策落地瓶颈,给予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分的物质支持和政策保障,从而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五)加强媒体平台辐射,营造返乡创业的商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首先高校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其次,团省委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及时为返乡创业大学生进行政策解答,帮助其了解当前创业市场及创业现状,引导大学生做好充分的返乡准备。同时要重视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宣传,提高返乡创业学生的信心。对于成功的创业项目,团省委可依托媒体平台对其进行采访、宣传,并邀请创业者进行经验的分享。在不同领域深入挖掘创业创新典型人物和事迹,可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发挥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创业未成功的项目,团省委应对其进行二次扶持,减少大学生返乡创业失败压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机遇。政府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创业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这方面,团省委可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公布创业相关信息,使政策对接更加紧密。如可以通过开通微信服务功能,及时了解并处理返乡创业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作者:曹桢 王兰娟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团委
- 上一篇: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 下一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与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