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时间:2022-06-03 11:04:35
导语: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不断调整和深化的阶段。尤其是针对教育而言,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解决企业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方发展,本身与城市的快节奏差距较大,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愈发明显。本文深层次剖析了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论述
产教融合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供求结构失衡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很难寻找到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产教融合的目的既遵循了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出发,又为大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的平台。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主线,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的工作仍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所谓的产教融合即校企共同作用,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掌握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顺应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潮流,扩大就业规模,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产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地方高校的学生。校企合作,产能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上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矛盾问题。对于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使人才培养更能接地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都能得到整合和优化分配。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利于教师对于素质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高校来说是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教融合不仅能培养出大批适应企业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提高高校就业率,还能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和转型,利于社会经济整体稳定。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先从完善教育为出发点。若想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载体。教育和产业是相互依赖,有着互相促进的密切联系。企业方面为地方高校提供产业研发,技术方面的支撑和帮助。地方高校在与企业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有所优化。产教融合是当今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提上日程,既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为经济繁荣蒸蒸日上提供发展动力。产教融合的理念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地方政府也在施行教育与产业的同步规划,从政府层面上搭建起校企融合的桥梁。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是单向的,但校企融合是双向的,对企业和高校都是十分有利的。尽管校企融合的模式有在尝试,但在此过程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唯有坚持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一)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合作动力不强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主要平台,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是应付上级任务,为了填补实训的考试分数,走形式化,并没有真正践行产教融合的内容,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根源之一。就地方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大型的企业对高校存在偏见和歧视态度,使得校企合作步履维艰。从校企合作动力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完全互惠互利的过程。校企合作还不足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忱,只停留在表层面,没有深入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未能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的实用价值。校企合作只是在宏观层面上有所改变,比如定期举行大型的座谈会、交流会,毕业生会有企业招聘会等等。但重要的是学生很难快速地去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技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强化。
(二)地方高校的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在我国几百所不同性质的高校中,无论是普通高校,民办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计上缺乏创新和针对性,雷同性较为明显。理论知识占据了70%甚至80%以上,而实践操作上少之甚少。知识能力结构相对松散,能够有较强职业性的学生,综合性强的学生并不多。由于很多高校格外注重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很多学生的就业协议是随意签署的,实习专业也未能与所学专业对口。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单位数量不多,对此环节相对不重视。缺乏实习的课程培训,简历制作的课程培训,学生专长的培训等等。在基础课程中,未能纳入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实习,压力倍增,也造成了就业择业的难度加大。
(三)产教融合的社会环境相对落后产教融合不仅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配合,社会环境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目前社会中,并没有形成产教融合的环境氛围。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要求企业或者学校必须进行产教融合。而从企业本身而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在招聘员工时以保障高效和为企业尽可能创造多的利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大环境还不够成熟,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动机不足。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效产教融合型企业平台建设路径
(一)推动产教融合工作的实施,采用工学共进的模式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体现在临近毕业的学生身上,从学生入学起,产教融合的观念就应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群体。让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产教融合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正确的倾向判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培训基地,通过工学共进的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快速地提升。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形成知识培养、能力强化、素质教育提升等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个人的实训作品并提供交流的平台。密切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的用人所需,及时在校园内更新市场的动态消息,保证学生与社会充分接轨,所掌握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有效促进教学一体化,以学生的“做”为重点培养目标,进行校企资源共享的方式,定期安排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来企业做实地考察和现场培训,同时也安排企业的一些人员走进校园,参与课程设计规划等工作。
(二)重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一方面的任务是在企业,关键性的任务在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首先,需要了解合作企业文化、重点项目,以及主打的产品。将这些具有含金量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总结,之后去企业工作,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次,课程设计不能过分的突出理论知识,也不能完全以企业,以市场为驱动力。对标企业的岗位需求,酌情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标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拓展课程领域,开发新内容。对学生擅长的领域展开调研,先明确定位,然后筛选相关的典型任务。制定目标课程设计,使抽象的课程更为具体化。采用适合学生的情景设计课堂,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借助网络化、多媒体等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通网络课堂自行报名通道,为学生制作相配套的课件,实现线上题库和重难点共享的策略。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进行教学单元的分割操作,根据学生成长和逻辑规律,优化课程升级。
(三)营造产教融合环境,健全地方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使学生能够有个自我评定和认知,也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模块。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和兴趣也极其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在评价反馈中,也是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学评价的采用方式较为多元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由答题,匿名信箱反馈,职业技能竞争大赛等等。评价的标准是要以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相结合。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等等。有了评价体系作为基础,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短板及不足。这样学校就会采用相应的策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加大实践和实训的力度,调整实践方面的课程内容以及比例,重构地方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为产教融合营造相对适合的环境。
(四)加强职业素质培养,设置合理的就业期望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市场和校园的实际环境,掌握大学生就业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普及,增强认知。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担任进步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新颖的就业时代知识元素。壮大师资力量,落实创业实践教育。首先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提高准入门槛。除了要考察教育经验外,主要是对综合知识的权衡。打造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团队。利用当地政府,政策资源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创新课程资源,与时俱进发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师资力量深入教育工作。壮大教师队伍规模,与学生专业相对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舞学生设置合理的就业期望,靠自己的努力去做职业选择,不要挖空心思,将期望放在依靠背景、托关系上。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下,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从起点去一步一脚印提升。面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整就业期望的观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展开深层次的思考。
(五)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掌握市场动态行情构建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强化大局意识,以培养人才为载体。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的变化,适当来调整课程规则。以市场为突破口,不虚设岗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1)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能够保证学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强化实践技能。(2)培养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具备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锻造自己主人翁意识,能够打好提前量,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论在任何企业中,都能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上,能够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从人到事,能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4)忠于个人兴趣,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善于发展自己的软肋,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引进国外先进就业指导经验,打造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利共赢。实行教师的薪金奖励制度,学生奖学金政策,激发教师的竞争热情和动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管理的转型升级。为学生打造专业化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联系企业,掌握市场动态和行情,为就业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教育的出路和桥梁。地方高校的发展重视程度,与城市高校相比,相对落后,也使得人才被埋没。推动企业、学校共同作用,为培养人才出谋划策。以产教融合为契机,综合地方高校发展特征,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平台建立,增强学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资源财富。
作者:吴军政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 上一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思考
-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下的语文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