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时间:2022-11-07 08:23:33
导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高校输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同时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当前,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召,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然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摸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
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地方高校已经意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逐步开设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领导和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只是为了培养少数同学成为老板,而并没有真正将其看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落后的理念使得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些流于形式,甚至被边缘化,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缺乏深刻的了解,学习热情和兴趣未被充分调动起来。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主要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招就处”和产学合作处(创新创业学院)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往往只是接受过相关的短期培训,而没有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背景,教学理论水平整体不高。除此之外,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通常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还没有完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学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通识类必修课程进行开设,但课程多以慕课的形式开展,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指导;有些课程虽以面授的形式开展,但开课时间很短,教育的深度不够。在教材的选用上,地方高校没有专门的教材,更没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较好地进行融合,两者“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程教法上,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4、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要注重能力培养。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偏重于理论灌输,忽视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以后很少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他们的实践方式多是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活动,许多较好的项目往往随着比赛的结束而结束,最终没有实现成果转化。有的地方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或实训中心,但学生们参观的次数远远多于实际操作的次数,自身并未得到实质性指导,实践能力并未得到较大提高。
二、地方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地方高校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对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教师在日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2、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优质的师资是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和重要保障,只有具备高水平创新创业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内培和外引两种方式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除了辅导员以及其他行政工作人员等师资外,地方高校要采取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吸引校内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组织他们参加系统化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研究相关问题的能力。针对校内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历的劣势,地方高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教师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定期抽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战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从校外聘请企业老板、创业专家、优秀创业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授课指导、咨询指导、比赛点评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地方高校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学校要设置系统化、模块化的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从意识、技能、实践三个层面分段进行教育。要不断丰富课程教育形式,除了面授、讲座以外,还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开设创新创业微课、慕课等在线网课,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对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指导。在课程衔接上,地方高校要把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分别同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不同学科交叉渗透的育人新模式。在教材的选用上,地方高校可以采用国内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类教材,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地方经济特点,结合身边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在课程教法上,地方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缺少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难以得到提高,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效就会打折,因此,地方高校要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第一,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业比赛和训练项目,以赛促学,以研促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创造活力。同时要努力提供条件,重点扶持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成果实现转化,真正发挥成果的实际作用。第二,要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孵化基地,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亲自参加到实践中去接受锻炼,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创新创业体验,并得到专家实用性的指导。对于有创业意愿且有合适项目的团队,学校可以让他们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帮助创业学生成功实现创业。第三,要发挥自身在人才、智力、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去实习,巩固所学知识,在岗位上直观感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三、结语
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人才;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地方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创新创业教育长远发展规划,直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逐一落到实处,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22-123.
[2]梁坤伦.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6)116-118.
[3]刘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69-71.
[4]周淑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23-24.
[5]侯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15.
作者:熊欢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模式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