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论文5篇

时间:2022-08-21 08:34:43

导语: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论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文章探索了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社团活动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气氛等加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型、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这表明现今社会又是一个创业时代,这既为创业提供了机会,又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探索成功的创业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要求。

1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它是企业主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培养创业主体的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义务感、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树立为国家、集体、社会进行艰苦创业的精神。如果创业只为了生存,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多的物质财富,这种创业激情是短暂的、无价值的,而长期的创业激情才是有价值的,即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更多人服务,在为自身谋利益同时,也能为别人谋福利,这才是创业价值核心所在,也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主体的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特征,其培养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处向性等的培养。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品质非常重要,创业者自身必需具备优胜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等。但创业成功单靠个人才华创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者具有合作性品质,创业者发掘团体的能力,让别人创造价值,这是企业长期良好发展的条件。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创业基本能力是创业主体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其培养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创业知识的培养,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进行实践活动必备工具和手段,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其主要培养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和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2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举措

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逐步养成选择、融合各类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体验,形成创业综合素质的教育。

2.1在第一课堂教学上,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设置创业课程模块一是创业意识心理课程模块,包括企业常识、创业指导和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是创业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创业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计划写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制体系,可采用选修课方式。另外,要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把企业意识、创业品质渗透到教学中,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特色创业。改革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研究性教学,包括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讨论教学等形式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桂林医学院为例,现在已经开设了相关创业系列公共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创业入门》、《创业能力与实践》等,选修课程有《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等,要求每一个在校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才能毕业。整个创业教育教学计划贯穿学生在校期间,从大学一年级到四、五年级,教学内容从创业入门、创业能力培养到创业实践逐步深入,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能力的综合人才为目标。

2.2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创业基地实践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有经过实践,进行知识重构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创业基地是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依托。创业基地建立包括校内的创业基地建设和校外基地建设,校内创业基地可在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上建立,也可以单独设立,如桂林医学院建立了生命科学创业园、药学创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基地。创业基地的运作方式,可以是老师指导下开展创业活动,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创业团体进行创业活动。在资金上,一方面学校划拔专项学生创业资金;另一方面争取企业进行投资或银行的小额贷款。建立校外创业基地,可以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或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这既可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各种创业知识的技能。如参与企业的产品营销过程,掌握营销技能;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掌握企业管理技能等。企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业实践情况,可择优留选人才。这不但让学生学到了不少创业知识、技能,还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在随州技师学院已建立了三个校内创业基地:生命科学创业园、药学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参加学生达在校生的85%,学校每年还拔了专项奖金支援;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有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益百药业公司、南海口奇力制药公司等。

2.3营造良好创业的气氛充分利用“三会”、墙报、板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学生创业支撑的服务体系,如争取政府和银行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落实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成立专门顾问团队,由教师、企业家组成,负责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包括项目风险评估、技术咨询、奖金筹集等。开展创业教育的系列讲座,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创业专家进行演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创业设计大赛,在网络上开展模拟公司大赛,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提高创业的综合能力。开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为学生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等。

2.4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高创业素质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团是开办校园文化、营造创业氛围的有效载体;是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社团是自愿群众性组织,在社团民主自治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处理人际的技巧,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创业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通过社团艺术表演活动,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通过社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活动、“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学生不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而且锻炼学生的适应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了学生奉献精神,提高了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团的各类体育、学科竞争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总的来说,社团从建立开始,直到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可以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社团成员在此过程就能享受到创业的喜悦与艰辛,也能学到在组织、协调、管理、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学校社团进行活动,要求每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先进行社会筹资活动。近3年,学生社团与企业合作每年达10多次,如:“激流”社团与娃哈哈桂林分公司联合成功举办自行车比赛,“体育爱好者”社团与大光明眼镜公司合办校园足球比赛等。

2.5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师资是决定教学水平质量重要因素。一个有创业和创业管理经验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师最好人选,可以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教育的教师,或邀请成功创业者或创业专家培训教师,此外,可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之类相关的师资培训,以提高创业教师的水平,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3结语

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应重视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创业教育中作用,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气氛等,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作者:谢万宝 单位:随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房欲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6)

2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左殿升,李兆智,刘泽东.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张美凤,赵映振,蒋锋.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5王晓霞.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7(6)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层次”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应是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们经过多年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出了涵盖系各年级学生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累创业知识,激发创业意识,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价值。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通过创业实习实训和孵化基地,培养了职业素养,凝练了职业创新能力。为此,针对大学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分三个层次递进式进行创业教育。“三层次”指的是针对大一学生入学后创业意识培养的启蒙层次、针对大二学生实施的创业素质提升发展层次和针对大三学生创业实践实施的创业实操孵化层次。

二、“三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依据学生的年级梯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创业教育。“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启蒙阶段、创业素质发展提升阶段和创业实操实战孵化阶段。“三层次”递进创业教育体系工作方针实际上是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具体体现[3]。

1.创业意识培养启蒙层次

创业意识培养启蒙阶段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教学目标。2012年9月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1]。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一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这是一门创业理论课程,是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本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采纳的是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以“大学生自我设计职业生业规划”活动为载体,结合各类创业教育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企业家和往届优秀创业毕业生来校给学生普及创业知识,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等。同时,创业理论教育还可以包含学科渗透的各类选修课。选修课可以包括公共关系课、经营管理课、法律知识课、市场营销课及各类专题报告等等。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不足等有选择地学习,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创业意识培养启蒙层次的教学设计应侧重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2.创业素质发展提升层次

创业素质发展提升阶段以侧重学生参与并获得创业体验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获得创业经验的各类创业活动为载体。大学生创业素质发展提升的第二课堂是创业活动课程,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创业素质发展提升层次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为他们提供必备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以结合学科专业特长为特色,通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开设创业论坛、举办创业讲座、举行创业计划竞赛、成立创业社团、实地参观访问成功企业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创业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河北省创业计划大赛,这一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运用创业理论知识、体验模拟创业、积累创业经验的良好平台[2]。创业模拟活动是大学生体验初步创业的有效途径,它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得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创业教育实践中。

3.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层次

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层次以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创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对于具有自主创业愿望和创业特质的学生,给予创业者实质性帮扶,例如,为其提供创业所需的咨询资金等,帮助其实现实体创业,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与市场孵化的对接,创业实操实战孵化平台也是催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向社会与市场转化的重要途径[3]。

三、结束语

目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宗旨,逐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王蕾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办[2010]3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05-04.

[2]刘晓东,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3-65.

[3]黄文光,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47-49.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作用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东西文化碰撞,引发高校大学生各种思想意识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二十余年,获得了不菲成绩和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开拓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思维,达到更好更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新意识形态;大学生;创业教育

1目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思潮不断涌现,而高等院校独特的优势就决定了其成为思想最活跃阵地,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发展[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青年团体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在这种东西文化剧烈对冲的环境中逐步成长。整体来说,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他们大都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同时,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社会问题和自身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来看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非常明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以个人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差,没有艰苦奋斗意识和服务意识,集体荣誉和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低,缺乏理想目标,精神领域空虚等问题[2],还有一部分青年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出现的不公平、政府效率底下以及社会治安等问题,认为西方国家才有真民主、真公平,真自由,出现对西方国家无限崇拜和敬仰的错误思想。这些文化冲击无论是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一项工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本论文认为必须与时俱进、贴近学生,既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的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素养和实际能力的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培养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4],到目前已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国内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最初的单一模仿到多模式发展路线[5],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方位成效[6],其中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创业教育课堂教学阵地,传授创业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讲授成功企业及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结合创业的实际情况分享创业精神,充实和更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社会道德意识,帮助解决当前大学生理想目标,精神领域空虚的问题。;(2)创业素养训练,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方法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差等多种能力问题。(3)实战体验,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帮助大学生解决艰苦奋斗意识薄弱,理想丰满、行动力薄弱的等问题;(4)心理辅助指导,即通过创业老师、创业指导师的在模拟创业或者真实创业过程中的及时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困难,提高大学生的抗压心理能力,受挫对抗力,以及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业教育现有局限及展望

当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局限,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置制不合理,不能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上有些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忽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有些学校只热衷组织学生“听讲座、听报告”,开展“创业大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很难被调动起来,实践创新和技能创新培养更是缺失,不能真正起到提升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作用[7]。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是由各个专业的老师思政工作者等兼职担任,这些老师有些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大都也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创新创业课程难免会流于形式,不够生动,难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实际问题。尽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我也相信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研究,会号召到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这既是国家转型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更高更远发展的必然途径,更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道路。

作者:陈珮珮 章恬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锋.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第一版).

[2]李斯文.新形势下中国高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3]陈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养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7),97-100.

[6]任拓.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D].长沙:中南大学,2012.

[7]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73-74.

第四篇:社会嵌入理论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

1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本次在安徽农业大学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96.7%。具体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1创业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同学表示对于创业有兴趣,只有少数同学表示对于创业不太感兴趣或者没有兴趣。由此看出,大众创业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同。从图1可以看出,“大一”是大学生产生创业兴趣的高峰期。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高校已出现理解创业、支持创业、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当其时[3]。

1.2创业动机

1.2.1创业想法来源

在对大学生创业想法来源的调查中,30%的同学选择“家庭影响”,24.2%的同学选择“朋友影响”,21%的同学选择“媒体影响”,而只有5.6%的同学选择“学校氛围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任重道远,其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2.2创业动力来源

对于大学生创业动力来源选择的调查,有46.7%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和经验,35.9%的学生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这表明,获取利益和实现价值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可见,在创业认知上,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不仅有现实意义的考量,也有价值实现的考虑,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兼备。

1.3创业认知

1.3.1创业好处认识

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有较好的认识,认为创业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但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赌博,还有8%的大学生对创业持有悲观态度,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梦想破灭的开始”。可见,在创业认知上,还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创业。

1.3.2创业行业选择

针对“正在创业和计划创业,您会选择哪种行业或产品?”的问题,更多的学生是选择食品类和服装类,分别占了25.65%和26.18%,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却很少,仅有10.47%。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创业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创业只着眼于当今社会的消费趋向,以普通民众为重点消费对象。

1.4创业教育

在提到“是否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的时候,仅有11.1%的大学生选择“是”。对于高校创业课程指导,同学们最希望获得的创业帮助排序分别为: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开展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创业实践活动:财务、税收、法律、案例分析、工商管理。

2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创业兴趣日益浓厚,但存在年级效应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有兴趣。不过,一年级学生创业兴趣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而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创业兴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一年级的新生刚刚来到大学,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想象,因此创业动机较为强烈。而到大二、大三以后,一方面,随着周围环境的熟悉,注意力开始转移,很多同学开始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暂时淡忘了创业的有关想法;另一方面,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媒体、学校教育等方式,对创业有了更多了解,知道创业成功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机遇和拼搏,因此创业热情逐步消减。

2.2创业动机呈现多样,但缺乏专业指导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动力来源多样,但是也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动机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他们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普遍认为家庭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和动力,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二是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创业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和经验,当然在创业中这个创业初衷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赚钱就会进入创业的误区,使得自己的事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动机还不够完善,高校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创业更有价值。

2.3创业认知渐趋成熟,但缺乏理性思考

调查数据显示,在媒体和高校的宣传指导下,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还不够系统完善,缺乏实质内容,使创业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一方面,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很多同学对于创业仍处于比较悲观的态度,认为创业就是赌博或者注定失败,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另一方面,使得很多正在创业和计划创业的大学生只选择符合社会消费趋向的领域创业,很少涉及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不利于他们创业的持续发展。以上情况的存在,将成为他们创业的最大阻碍。

2.4创业教育备受重视,但支持力度不够

近些年,一系列关于“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进入“大众创业”时代。但是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始的创业课程满意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表示没有参加过创业课程或比赛。其次,学生反映创业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老师上课以基本创业理论和简单的模拟为主,学生创业综合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再次,大部分学生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渴望,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备,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课程建设,将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

3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究其本质,就是由创业主体、创业内容、创业途径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化的行动机制。本文将社会嵌入理论引入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中,从嵌入主体的角度,从对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着手,通过多种嵌入途径构建探讨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见图3)。

3.1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关系嵌入

3.1.1开设创业课程

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创业教材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英国45%的高校都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在我国,创业课程严重缺失。因此,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应将创业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范畴,给予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创业指导,不仅让学生了解创业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人际关系和市场营销培训等知识,帮助学生做好创业知识储备。

3.1.2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等农业院校的突出特点就体现在“农”。因此,和非农院校相比,要凸显出“农”的特点[4]。一方面,要适应当今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专业设计具有农科特色的创业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创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使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富有宽厚的文化基础。

3.2大学生创业主体的结构嵌入

3.2.1开展创业路演项目实训

创业路演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实习实训项目,与传统单一课程的实习实践项目不同,创业路演项目是一门综合性、覆盖多门课程的实习实训项目[5]。创业路演项目实训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和开发,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全面实践理论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

3.2.2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方面提供所需场地,并在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政策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6],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保证大学生创业顺利起步和发展。

3.3大学生创业主体的认知嵌入

3.3.1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除了资金、项目、人员等物质条件,还需要创业者具备较强的创业精神。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嵌入创业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3.3.2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学习

对于什么是创业学习,学术界还存在争论。Rae(2000)提出“创业学习”就是学习以创业的方式工作[7]。Minniti(2001)将创业学习看作是学习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学会更好地决策的过程[8]。虽然对于创业学习的本质内涵尚不存在统一观点,但是创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学术界关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促进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当前,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抢抓机遇,尽快转变发展思路,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刘惠东 黄 伟 吴永红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统战部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N].人民日报,2013-11-13(4).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

[3]徐国权,等.大学生创业需求与实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9(13):76.

[4]李剑.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44.

[5]刘占军,等.创业路演项目在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7):107.

[6]金玲,殷春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4).

[7]DavidR.Understandingentrepreneuriallearning:aquestionofhow?[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ialBehaviour&Research,2000,16(3):145.

[8]MinnitiWB.AdynamicmodelofentrepreneuriallearningMariaEn-trepreneurship[J].TheoryandPractice,2001,125(3):21-22.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格以及构建高校创业模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从心理资本视角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也能为高校创新性发展寻求一个新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高校发展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上升,与之而来的是许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其中较为严峻的问题。由此,我国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已经屡见不鲜,归根到底是心理问题,这便引人深思,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到底有何重要性,如何在心理资本下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1相关心理教育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1]。“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人们通常倾向于称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为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场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当前高校发展心理资本教育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的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热点,在这些领域要使最新技术快速实现社会效益,那就需要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践,依靠最新科技成立新的企业无疑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比亚迪将铁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成立比亚迪汽车公司,这将对环境的保护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获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学毕业时,即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有所掌握,又年轻力强,无疑他们是未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将他们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心理资本教育创业是将这种科学文化知识快速有效利用的良好途径,大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验表明创业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将会忘我的投入到自己的创业事情中,因此可以说创业是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快速通道[2]。要创业首先要有创业的意愿,我们想让大学生去创业,首先要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强烈了,创业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意愿的高低和心理资本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和就业结构发生转变,自主创业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是当今高校、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研究创业行为就要首先研究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意愿就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一种主观态度和期望程度。

3发展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教育的意义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一种积极心理状态[3]。它建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超越了这两类资本。人力资本关注“你知道什么”,社会资本关注“你认识谁”,心理资本则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或“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三者共同构成了个体可开发、投资和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相较于前两者,隐性的心理资本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僵化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培养方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要学会自我负责,为了个人的发展主动了解市场动态并进行相应调整,把自己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高校首先就要将硬性的大学学制改为弹性学制,以修完学分为毕业的主要条件,允许学生自己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行情来决定学习年限。其次,要在专业选择上增加灵活性,完善“大类招生”,让学生在入校2~3学期之后根据对社会、学科以及自己的了解,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业,以减少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再次,适时推广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方便学生转专业或转学,这样可避免学生因对所学专业和所在学校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厌学和被动学习,增强选择的自主性。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掌握特定知识、技能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业者对创业的态度和由此态度所产生的行为在创业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4]。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是实现创业的潜在能力,而创业态度和行为则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工具。而一个人的心理资本决定着创业态度和一个人的行为,心理资本由此很快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心理资本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理状态,它区别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独立存在,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引导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张滨铄 单位:淮海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德慧.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绩效影响实证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6):97-98.

[2]张阔.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1):48-53.

[3]王海燕,吴国薇.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09-113.

[4]陈兰.转型期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