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4-28 02:45:05

导语: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这为我省(沧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和进程入手,指出我省(沧州市)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举措。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创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概述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京津冀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沧州等11个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2.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背景及进程。京津冀三地土地面积相加有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亿人,2013年经济总量超6万亿,占全国1/9,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同时京津冀3个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从来都既是邻居,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三地的发展又极不平衡,存在着很多制约发展的问题。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七项具体要求,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上重大国家战略层面,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正式提出。2014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2014年重点工作。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顶层设计,进入到一个新阶段。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1.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哈佛大学斯蒂文森教授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风格,它去寻找机会而不满足于现在已拥有的资源。而国内比较权威的定义为:创业是指某个人(或团队)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这些信息、资源、机会或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则特指的是在校就读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类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冒险和财富的需求不断提升,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一种职业选择方式。这种选择具有积极意义,表现为:创新创业能改变个人的生存状态;能实现自我价值;能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能带动社会就业等等。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A.创业能力内涵创业能力特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则可概括为在校或者已毕业但尚未正式工作的大学生发现机会、捕捉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可实际操作、可实际执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能力。具体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等等。B.我国创业能力教育的发展进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最基本方式就是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和英美等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结构体系不完善等特点,经过梳理总结,我国创业能力教育的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98年成立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同年清华大学主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并率先在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在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1999年共青团中央组织了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的全面兴起。(2)发展阶段:自1998年其至2006年期间,各高校就如何发展创业活动而开展创业教育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开设创业课程或专业,构建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开展创业竞赛等等,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政府助推阶段: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2012年教育部要求本科院校,必须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2015年3月和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创新创业成为时代风潮。C.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创新教育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突破,但是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也不能满足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对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市大学生创业率比较低,而成功创业的比率更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勇气和动力。(2)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4)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5)重视个体创业能力提升,轻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6)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活动不足。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9年举办首届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论坛,签署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201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三校联合组建“京津冀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新型的合作模式。教育部“2015年工作重点”中指出要“研究制定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举措必然会对河北省高校资源共享,师资储备,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等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必然能够提升我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更好的创业平台。当然,在此利好的大背景之下,仍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各方联动,共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1.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主观的意识,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转变学生贪图安逸追究稳定的就业态度。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力,尤其是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敢于面对挑战甚至失败的勇气。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通过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成功企业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邀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组织高水平的创业教育专家并吸纳部分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同时,课程的开设要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努力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特色。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取决于教师,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提。学校应制订相关激励政策,对指导学生取得创新创业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导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施行个性化管理。导师要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少走弯路。高校也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5.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应重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充分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的能力。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进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意识,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6.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科技孵化园、等形式,实现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倡导学生定期深入社区、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

作者:许国强 单位:沧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主编:黄兴,张志刚,杨辉.第187页至203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毅,王宝林,白璐婷.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吸引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职业时空》.2016年8月

[3]岳华,赵鹏,许娜.基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8月

[4]李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对外经贸》.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