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问题探讨

时间:2022-11-18 10:49:53

导语: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问题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问题探讨

2015年,中央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面对新常态,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日益凸显,以辽宁地位为例,2016年,辽宁省29.3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25.9万人,签约率为88.27%。其中研究生2.8万人,签约率为78.82%;本科生16.7万人,签约率为88.41%;专科生9.8万人,签约率为90.57%;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2.1万人,签约率为93.03%。因此,各地区、各高校强调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一、90后大学生创业观及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观存在问题

探讨大学生创业观存在问题,首先要进行学生样本调查及探析,本调查问卷的对象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大一、大二部分学生,包括金融系、会计系、信息工程系、投资保险系、经济管理系的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一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问卷由23个题构成,均为选择题。问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创业面临的困难,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方面等。通过和学生的沟通讨论,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调查问卷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得出调研结果。首先,90后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存在问题。毕业后是否选择创业。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准备创业,3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64%的学生对毕业后选择是就业还是创业不清楚;45%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都算是。由此可见,我校部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够清楚,对创业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对今后创业的总体态度较差,这个调研结果值得我们创业就业指导教师深思。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创业意识方面由于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宣传,学生创业意识虽然较为淡薄,但是与之以前有所进步,同时学生创业选择多元化,传统大学生找稳定工作的观念有所改变,学生创业领域多倾向于第三产业,和自己的专业技术联系到一起。其次,90后大学生在创业精神方面存在问题。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是十分复杂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学生创业精神,十分重要;创业精神包括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里素质,比如创业者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沉着稳定等。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比如,处事荣辱不惊、善于适当调整和控制自我情绪等。然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创业精神方面的认识及准备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改善。

(二)创业观培育存在问题

1、90后大学生创业认识缺乏系统性培育

大学生创业是件复杂、多元化的事情,对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认识、创业技能、创业心里素质以及创业资金等各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创业真正成功的大学生较少,从根源看,大学生创业认识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培育指导。大部分学生创业,更注重创业借鉴他人的创业经验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忽略具体的创业商业模式等具体内容,由此可以见学生创业还是缺乏理性认识,更多的停留在创业感性认识阶段。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创新创业课程基本上都运用以前的教育灌输式模式,多数课程设置继承了课堂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师角度研究,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忽略对学生创业观的深层次培育,缺少创业经典案例。正确的认识决定人们正确的行为,高校创业观培育的首要就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认识的教育,给予大学生对创业有正确的方向和认识。

2、90后大学生创业情感缺乏系统性培育

所谓的创业情感是指大学生在认识创业的过程中对创业产生创业情绪和心里状态。创业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是指学生对创业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并且积极的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消极情感是指学生对创业产生厌恶、被动、疏远、漠不关心等负面的情绪。大学生创业情感的培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推进。从社会角度看,近些年,国家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政策,为学生的创业工作奠定了夯实基础。然而家庭角度,由于我国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孩子少担风险,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会考研究生、会考公务员,大学生创业情感收到冲击,很快消失。从学校角度,学校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化特质认识不足,教育培训较少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是从根本上对学生创业及情感培育没有做到量体裁衣。大学生创业观情感培育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创业情感培育气氛,只有这样,创业观培育才能落实到位。

3、90后大学生创业意志锤炼缺乏系统性培育

所谓的创业意志,是指创业者不拍艰苦、百折不挠、不畏艰辛的、高度自信的品格,它也是创业观塑造中核心、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志锤炼方面的教育比较忽略。虽然高校开展教育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是以讲授为主,即使课程中设置了实践创业课,往往也只是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然而,对于人的意志力锤炼是从具体实际的生活经历中磨砺出来的,学校缺乏因材施教、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系统化培育。对于学生的创业意志方面,从性别看,男性的创业意志高于女性,农村学生创业意志高于城市学生,东部沿海地区学生创业意志高于其他地区。无论存在什么客观因素,高校应该注视学生创业意志方面的培育。

二、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存在问题的探析

(一)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创业观培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目标要明确。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有部分高校没有理清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两种模式的区别,没有完全理解创业观培育的意义。高校创业观的培育往往是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课程、开设讲座等形式开展的,然而,现在学生都是90后,思想活跃,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学生不能再创业活动中切身感觉到创业的乐趣、创业的意义所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要先行,我国高校应该把创业观培育的理论真正、切实地落实到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开展创业观培育的理论研究。创业观培育要有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成熟的创业观课程规范、教学评估标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工作者系统理论化的研究。

(二)90后大学生立徳树人观培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的研究,没有开始系统完整的探讨创业观培育路径及培育层面;学者把很多精力放于如何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大力支持,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植,应用于实践中,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学生想创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最为重要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促进人心的发展并且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想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首先应当让高校创业教育回归到立徳树人的本位,从该角度出发,理解贯通创业教育的多方面发展。

三、90后大学生创业观培育提升途径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大学生创业观培育理念

所谓科学的创业观培育理念就是要把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创业观当中,培育具有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把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创业观当中,必须明确的是我们不是摒弃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而是要继承现有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德育教育理念进行重整与完善,能够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理定位大学生创业观培育目标

高校创业观培育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育目标,只有确定目标,创业观培育工作才会有明确方向。现在高校创业工作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就业处等部门共同完成。就业处等专门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对学生创业工作比较重视,行动比较积极;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创业课的讲授,因此出现了专业教育与学生教育相互脱离的现象;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观培育缺乏合理目标。创业观培育是项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工作。首先,大学生创业观培育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应该抓住机会,以知识为导向、以互联网为依托,明确创业观培育之方向。其次,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观培育要从入学开始深入浅出的培养与渗透,随着年级的递增,根据学生的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批、分层次的培育,做到因材施教。从主体性角度出发,把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统一到一起。大学生创业观培育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目标和素质培养目标。教育活动目标主要从感性发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入手。素质培养目标从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及创业技能四个方面探讨。创业意识主要培养学生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的塑造。创业品质意在培养学生创新性与超越意识、敏锐度与市场开拓意识、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自主性与主体意识、承受失败的主体意识等方面能力。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创业技能主要指学生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技能以及其他。高校创业观培育要有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目标为指导,学生才能够深有体会,学到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工作中也能目标明确、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大学生创业观培育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世界各国均为重视。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探讨也逐步重视起来,各个高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在创业观培育理念、内涵等内容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和范本,这些都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的研究。我国高校德育创业观培育理论的发展空间很大,也是理论界研究的必然趋势,对创业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朱鹤 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曾成.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其实现[D].中南大学,2007

[3]李运华,许文兵.广东省“211”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教育调研[J].航海教育研究,2012(2)

[4]杨海波,周秋红,辛增友.大学生自信水平、工作准备对择业取向、求职主动性的影响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5]柯飞燕,甘燕君,袁泉.大学生创业意识探究———以福建省普通二本院校为例[J].电子制作,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