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功创业行为训练思路

时间:2022-05-20 04:57:02

导语:大学生成功创业行为训练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成功创业行为训练思路

一、大学生成功创业研究与实践现状

(一)时代呼唤大学生成功创业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党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政治条件和经济保障。《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序幕。清华大学研究生率先发起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许多学者和大学生陆续展开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当前,大学生创业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鼓励大学生创业,设立创业园、制定资助培训政策等,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大学生成功创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良好氛围,但是创业的艰难和遇到的问题、困惑还是普遍存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同创业教育受到了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计划等方面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调查数据显示,52.7%的学生认为高校缺乏对学生创业行为的系统训练,呼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成功创业行为的引导和训练。江苏省2013年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公布:近三年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2.6%。另有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广东成功率为1%,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①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仍然较低。

(二)缺少系统探究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行为训练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应用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包括创业教育的基本架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地方政府和学校等组织开展的创业设计比赛、了解企业(KnowAboutBusiness,简称KAB)培训、企业家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不少学者如郑秋等人在进一步思考大学生创业环境、平台建设、课程改革、心理等因素,②逐步探索大学生获得创业成功的路径;徐莹在《今天我们为何选择创业》文章中较早提到“创业率”;③谭运进、孔繁荣发表了《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研究》一文,但没有直接讨论大学生如何实现成功创业;④张秀霞在《大学生成功创业探析》中提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分析了创业中大学生成功率低的原因,但没有讨论创业成功的概念;⑤陈安之在《成功创业的五大秘诀》一文中较早提到“成功创业”,但没有对“成功创业”进行界定;⑥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生陈晨在导师李慧勤的指导下,进行“基于我国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成功创业问题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成功的相关因素等进行论述。⑦综观以上文献,对成功创业的界定和阐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谓成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获得预期的结果。笔者认为,成功创业指一个人或团队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创业行为的能力,通过创办和经营企业获得积极的社会效益。需要说明的是,成功创业不是以是否注册创业公司为唯一评价标准,它具有三个状态,分别指获得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初创企业的行为准备,具有实现、维持和改进企业的发展过程。这三个状态都是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是成功创业的有效构成。现在,政府、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如何实现成功创业大费脑筋,在实践中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类扶持活动。如,高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政府为大学生注册创业公司提供优惠政策等。这些基本构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校内外良好环境和多渠道联动机制,促使大学生创业公司不断出现。但是大学生创业程度因不同高校、不同地区而出现差异,各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对成功创业目标下的创业行为训练的标准界定和实践训练,较多停留于创业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经费、训练场地等条件限制;⑧另一方面担心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安全、利益等问题,缺乏系统的创业行为训练内容与实现成功创业的实践。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创业的成效,注重开办创业企业或公司,形成产值、利润及员工的安置等状态,由“光说不练”进入“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实实在在地干”、“做出成效,产生小微企业”等状态。因此,成功创业有利于树立标杆,消除“大学生创业不可能成功”的错觉;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探索大学生就业的理想路径;有利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等。

二、成功创业的行为训练模式

(一)成功创业的行为分类

创业行为的分类,指对创业过程中一般行为的分类。成功创业的行为分类是按照创业成功的状态进行划分的。按照创业成功的三个状态,细分出三类行为,即创业前期行为(准备期)、创业初期行为(初期)和创业发展期行为(中后期)。创业前期行为指在开始创业前,主要通过听讲座、撰写创业计划、参观企业(公司)、参与勤工助学、参加学科竞赛等行为,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初期行为指模拟企业的创办过程,成功完成企业登记、选址、募集资金、招聘员工、采购、销售、生产等一系列行为;创业发展期行为指模拟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顶岗完成企业运行中的管理、市场、培训和发展等行为。

(二)成功创业的行为训练模式与训练内容

成功创业的行为训练主要采用多层渐进合作模式。多层指成功创业的三个状态对应的三个创业层面,即准备期、初期、中后期。准备期是最基础阶段,如金字塔的最基础部分;中间是创业初期;创业中后期是塔尖部分。渐进指在成功创业目标下行为训练内容的次序展开,具有不可跨越性。大学生创业忌急躁,要循序渐进。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创业者(团队)可以视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创业准备等阶段缩短训练时间。如研究生可以相对较快地经历准备期,而集中于虚拟创办阶段和企业发展过程的行为训练。合作指成员之间、成员与指导者之间等彼此团结、鼓励、支持、分享的创业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团队)持续努力,同样需要指导者连续跟踪创业者(团队),不断评估与反馈,实施正向激励。多层渐进合作模式是创业成功的行为训练形式,在实践中注重每个阶段的完整,依次序递进式进行。准备阶段注重对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即对创业产生兴趣,表现出通过虚拟体验,确认成功的愉悦,在行为设计中可以通过听创业教育讲座、撰写创业计划书、分享创业成功者报告、参观企业、参与小组讨论、选取创业项目、评估创业风险、体验成功等方式,达到“我要创业”的理想效果。这样,为创业初期自我创办企业(公司)的虚拟训练和模仿企业(公司)的管理运行做好准备。多层渐进合作模式的训练内容丰富多样,方法简单可行,强调成效。训练中,每个阶段有设计任务书、自我评估报告与指导反馈等环节。如,准备阶段的训练内容是将初步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创业成员按照先校内虚拟创业行为训练、后校外实体公司(如贸易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等)见习、上岗等原则,进行程式化顶岗训练。校内虚拟创业行为训练主要由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思维训练活动组成,学习相关创业理论内容和创业技能,完成基本素质和行为技能现状自评及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校外创业公司实景训练主要将团队分成若干小组,以双休日为主,进行实岗角色扮演和承担部门的部分管理,由指导者一对一辅导完成。在校外训练时,学校要组织创业学习者认真参加企业(公司)活动,逐步认同企业(公司)文化,借助见习、助理、顶岗等过程,在实岗训练过程中进行个人自我评估和训练单位评估。这样,100小时左右的训练基本达到与创业初期和发展阶段的创业行为的相似程度。

三、成功创业行为训练模式实现的路径

高校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主要针对一些有兴趣创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进行创业行为方面的训练,具体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校园创业社团

成功创业需要兴趣支持,高校可以将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创建创业社团。本科院校有关部门应大力鼓励有创业倾向的学生骨干,号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成立社团,聘请资深的专业教师对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形成以创业项目为特征的多样化创业社团。当然,学校应对这些学生社团进行跟踪辅导和阶段考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校园创业社团的运作更加合理化和经济化,使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以课程宣传创业教育,以课程规范创业教育,以课程统领创业教育。在大一、大二阶段,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认真落实创业教育课程,在学生中普及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使学生完成创业基本内容的系统学习。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结合高年级专业学习活动,开设“了解企业”“创办你的企业”(StartYourBusiness,简称SYB)等公共选修课,鼓励有兴趣创业的学生进一步接受创业培训。

(三)组织创业竞赛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有利于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检验创业行为训练的成效,催生学生创业成功的激情。一方面,高校可以独立组织或与社会团体合作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如创业计划大赛、实践创新大赛、商务策划大赛、企业模拟挑战赛等;另一方面,高校应以全国和省挑战杯比赛为契机,组建硕士生、本科生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比赛,激发他们参与创业的热情,让他们在参与中不断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并提升勇于拼搏、化解风险、团队合作等能力。

(四)举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

高校应制定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或创业孵化中心,激励有兴趣和具有创业知识,且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入营”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每一个模拟公司按照创业项目申报,经过校方和指导者审核,虚拟运行,学员以“员工”的角色“上班”,而其工作场所可以按母版公司(真实公司)的经营内容和业务流程等设置,让学员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受训练。在模拟公司创办过程中,学员们掌握小微企业的创建流程,体验虚拟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模拟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由学员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解决,让学员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变的能力。

(五)建立校外创业训练平台

多途径建立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形成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区街道、高校与企业(公司)等多类型实训单位,构建校外大学生创业训练平台。校外创业训练平台主要完成创业实景下的行为训练,即职业行为训练的内容,通过实岗(顶岗)训练,使创业者提高创业过程必须具备的创业行为的熟练度和准确度,提升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积累创业过程的风险化解行为能力。学生创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期,这一过渡期是他们创业中最艰难的阶段,提前适应创业前期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有助于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实现成功创业。实践中,课题组先后指导9名南通大学本科生注册、运行创业公司。同时,指导3名研究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皆获得了奖项。这3名研究生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正确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基础和保障,有效的创业行为训练模式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外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创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基于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行为训练模式———多层渐进合作模式已被兄弟高校学习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陆伟家褚金星袁小平工作单位: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