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时间:2022-07-28 10:58:14

导语: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摘要:本文对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立足当前思政教育现状,挖掘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力求通过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发挥新媒体作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进而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措施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方法滞后,教育成效不明显,急需引入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从多个方面渗透到思政教学中,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学生身心与素质的综合发展。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从广义上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所区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不但具备传统媒体功能,还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互动性强等应用优势,具体如下。(一)传播速度快。在传统媒体应用中,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载体定期向公众信息,与之相比,新媒体的诞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电脑、网络电视、手机等终端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将信息传递到各个角落,接受者可随时随地的阅读所需信息。在传统思政教育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考察、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新媒体时代下,教学模式得以延伸,可借助网络传播的形式,通过微信、慕课、微博等网络平台多角度的传授思政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知识与素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较快,教师可经常与学生在网上互动,针对最新时事新闻进行探讨,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和引导,使思政工作更具实效性[1]。(二)互动性强。在新媒体时代下,智能手机具有联网、收听、网络学习、支付等多项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及,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尤其是在5G时代即将来临,数据速率会进一步提升,大规模设备连接将使学习更加便捷,使信息与接收更加快捷,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因此得到改变,可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展开互动。在思政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不但可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还可实现跨校互动、跨省互动,加强本校与外校学生、学生与校外专家之间的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学习思政知识,提高自身品德与修养。(三)开放性强。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借助智能终端为受众提供各类信息,覆盖面积较广、存储量较大、拥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在思政教学中,这种开放能够打破传统传播格局,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与信息获取平台,通过微信、微博与各类网络接收最新信息,利用搜索引擎给自己答疑解惑。同时,大学生还可将自己的心声到网上,改变传统信息单项传播模式,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网民均可在网上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使受众的认知方式更加开放且多元。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之下,大学生与新媒体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为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当前思政教育中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如下。一是思政教育主体媒介素养较低,师生的审视、批判与使用新媒体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需求,在新媒体发展之下,应及时吸取有价值的信息,使思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视野得到拓展;三是思政教育手段相对落后,新媒体应用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简单复制,并未真正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价值,开展多样化、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精品思政教育活动;四是思政教育环境复杂,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阻碍身心健康发展,为思政教育带来挑战,这将要求教师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抓住机遇促进教育改革,化挑战为动力,提高当前思政教学实效性[2]。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措施

在新媒体时代下,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但是优势也是挑战,高校应充分利用新的技术与资源,拓展和延伸教育平台,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与管理等方面着手,采取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发挥新媒体作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进而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理念创新。思政教师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新媒体的优缺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思政教育内容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新一代大学生从小接触互联网,对网络使用的需求量较高,教师可根据这一心理特点,为其提供感兴趣的话题与文章,例如,借助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接触更多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开放性优势,引导学生关注人民网、人民日报、共青团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号等等,使学生课下也可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同时,还应对新媒体手段进行创新,将教学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微博、慕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师生在平等的交流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需求,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压力与苦闷,并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和引导其解决问题,提高其思政认识与水平。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爱心与耐心,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温暖,才可安心的学习;教师也可开辟爱心渠道,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的难关,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二)教学内容创新。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况出现,而是要提醒和引导学生经常关注社会热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全面学习。对此,思政教材应定期更新,剔除传统老化的内容,引入新的时政内容与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树立新思想。此外,还应将教学内容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思政热点面对面》等节目,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结合真实案例,师生一同剖析各类社会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最新思政内容,例如思政网课、新闻节目以及主流媒体等等,借助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加新的知识与信息,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拓展视野,提高思政学习效率和水平。(三)教学方法创新。在新时代环境下,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急需教师发挥先进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从多方面着手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新旧教学方法相结合,开辟思政教育新渠道。在新媒体时代系,高校思政教育应采取“新旧结合”的方式,在沿用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开展科学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对此,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思政理论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如直播、点播等等,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并将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元素有机融合,深入开发超文本结构的媒体系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借助广播、视频等渠道,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师生课下互动提供平面,延伸教育覆盖面。第二,利用网络交互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认知中,手机是学生求学成才道路上的“绊脚石”之一,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导致成绩下降。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应积极更新观念,客观理性的看待手机这一工具,并将其便成思政教育的助力器。例如,可构建手机短信平台,定期为学生发送思政教育信息,对党与国家的重要理念与政策进行传播;还可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构建微信交流群,实现师生之间对思政信息的多形式交流与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助力。第三,依托高校服务器,构建思政教育资源库。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依托自身服务器,发挥互联网检索与存储功能,构建思政资源库,提高教育效果。在资源库应用中,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信息查询与资源利用,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师可利用资源库中的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精准高效教学[3]。(四)教学管理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还应注重管理与工作模式上的创新,在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导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抢占媒体舆论制高点,完善媒体平台监督体系,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在完善媒体平台监督体系方面,新媒体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思政教育也应保持高效,才可更好的适应媒体发展速度。当前媒体碎片化现象普遍,高校应加强教育管理方面的创新,建立完善相关监督体系,通过创建校园网站的方式,借助该平台和接收相关信息,使学生们了解更多思政工作具体内容,强化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使其更加实用有效。同时,还应重视新媒体网络监管,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为大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环境。在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高校应深刻认识到思政理论教学效率与教师素养息息相关,新媒体的吸引力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在校园舆论中起主导作用,应坚持正确舆论引导,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抢占媒体舆论制高点,增强广大学生的凝聚力,提高思政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管理方面,辅导员还可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对其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与辅导;还可根据学生关注的热搜话题、新闻热点等,引入真实案例组织开展座谈会,通过思想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思维模式与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思政教学中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对此,高校和教师应加强重视,通过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将新旧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思政教育资源库与完善的媒体平台监管体系,在先进思想与技术的支持下,化挑战为动力,获得更加理想的思政教育成果,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能力、有素养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婷.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00(046).

[2]姚艳秋,于佳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8,000(009).

[3]吴迪.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14).

[4]彭锦霞.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青年学研究,2019,000(003).

作者:田园媛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